APP下载

微课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2019-09-10盛颖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效数学教学微课

盛颖

摘 要:“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新颖的、生动的教学手段,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方式。“微课”能够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突破教学重难点,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践行“以生为本,以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1】。

关键词:微课;数学教学;应用;高效

“微课”,小课堂大教学,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方式。数学微课的录制可围绕某一概念、定理、例题或案例展开,突出重点、内容具体、趣味性强,从而达到高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不再是小学那种死记硬背就能掌握好的数学。小学数学知识面窄,很多孩子凭小聪明一样可以学得很好。可是到了中学,两极分化就逐渐显现出来了。数学的学习不在于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初中数学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于很多仍旧用小学思维学习的学生,必然变得吃力,两极分化就形成了。借助“微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初中学生对中学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突破重难点,构建知识结构,巩固课堂成果,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1.课前的预习环节。

利用微课迁移课堂,提高预习效率。例如我们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时,合作探究式课堂要求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多次动手实验,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推结论,往往不舍得在前面的探究中多花时间。这样一来,对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同学可以接受;对于后进生来说,概念的理解,判定定理的使用将会一直模糊下去。久而久之,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把探究学习、动手操作的活动放在课前完成,那么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都不会受到影响。问题又来了,很多同学预习中面对探究活动时,要么没兴趣、要么没能力完成,从而影响第二天的整体课堂进度。微课作为一种新颖、形象、动态的媒体可以很好的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录制微视频的过程,就是将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活动迁移到课前的过程。教师要针对所有同学做好微课的预设,教师要明确活动目的,演示操作方法,预留问题。

2、课中的辅助教学。

2.1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课标要求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圖形;掌握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课本上的图片寥寥几张,让学生在较少的例子中发现图形的共同特征、抽象形成知识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想办法让学生置身于轴对称图形的情景中,让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去听、去看、去感受。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2.2运用微课建构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中数学中的平面解析几何是平面解析几何的初步,是一个重难点。平面解析几何是联系代数和几何的桥梁,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学好它就是掌握了研究数学的一个工具,学不好的话,以后的学习将会困难重重。事实证明,数学成绩的分水岭很大是体现在平面解析几何上。例如,在我们讲授一元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随k与b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时,一般的做法是在黑板上通过列表作图的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方面会占用太多的时间,而且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注意力没办法集中,推导不出想要的结论;另一方面实际操作起来会有很大局限性。教师可以录制好微课,课上播放给学生。教师在录制微课时,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得微课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微课具有随播随放,随时暂停,重复播放的特点,整个的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枯燥的理性阐述,而更像是在做游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体验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与喜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形成了应有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课后的巩固提升

微课具有重复播放,随时播随时放的特点。课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除了听课质量不高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后不巩固或是不会巩固。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完成适量、适度的练习题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巩固教学效果的一般方法。对于后进生,上课时似懂非懂、模棱两可的知识,一做题就会暴漏出来。学生在家做作业,不能及时有效的向老师寻求帮助。对于一道题目要么无从下手,要么胡乱拼凑,或是直接放弃。平时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考试往往就是考查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这样一来成绩一塌糊涂。久而久之,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慢慢地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2】。课后,教师可利用微课巩固教学效果,拓展教学内容。教师在录制微视频时,将课上的重点、难点集中突出来,再度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练习时,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教师要预设学生在完成练习题时碰到的拦路虎,易错、易混淆的地方。此外微课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一道练习题举一反三,进行变式训练。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抓住问题的本质,对于问题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蜻蜓点水【3】。

“微课”模式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听众的“一言堂”传统课堂模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生的发展为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微课资源将被开发出来,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一片湛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抓住差生转变的契机.教书育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003.8.

[3]屈小松.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J].中学数学教育(初中版),2005.10.

猜你喜欢

高效数学教学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