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中医药院校太极拳教学实践探郦

2019-09-10郑健王加学王世勇

教育文化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太极拳

郑健 王加学 王世勇

摘 要:在借鉴前人对高校武术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来对太极拳学练之体悟以及教学实践的探索与经验总结,以太极拳招势“白鹤亮翅”教学为例,尝试从医理、拳理、哲理三方面阐述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医武融合”理念,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武术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医武融合;高校教学;太极拳;白鹤亮翅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9)06-0133-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9.06.022

A Practical Research of Shadowboxing Teaching in Chines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Teaching of “White Stork Stretching Wings” Motion as An Example

ZHENG Jian1, WANG Jiaxue2,WANG Shiyong3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510006,China;2.Laiw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aiwu, Shandong, 271100,China;3.College of Marxism,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ollege martial art teaching by predecessor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sentiment of plenty years’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shadowboxing and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also the summary of experience, this paper takes one of the shadowboxing motions “White Stork Stretching Wings” as an example, trying to expound how to embody the concept of “Coalescing Medicine and Martial Art”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rough philosophy, principles of medical science and boxing theory. The paper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beneficial revelations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martial art classes in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ies.

Key words:medicine and martial art coalescing;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adowboxing; White Stork Stretching Wings

我國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轨迹,更多的是引介而非生发,改造而非创造。虽然众多国际教育理论对于推进我国体育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这些“舶来品”理论未能较好地结合国情进行“中国化教育”改造,其内在的教育意蕴往往难以与我国本土环境对接[1]。受西方自然体育观的影响,中华武术出现了从注重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向挖掘传统武术体育意义上的健身、养生等功能转换,“武术为卫生之方”“武术为最良好之运动法”[2]。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体育武术”的思想定位下,武术被正式纳入体育的范畴[3]。武术作为体育的一种“小众”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健身的手段而进行简单的技能传授,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技术载体尽显其神韵,是高校武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武术教学内容中的一个招势动作——白鹤亮翅作为突破口,阐释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解析:白鹤亮翅

(一)动作含义

“白鹤亮翅”是太极拳中的常见招势,属于象形名称,动作具有仿生之意。双臂分张开如鹤之展翅,一脚虚起又如鹤之独立,故名“白鹤亮翅”。在陈式太极拳中又称为“白鹅亮翅”,著名太极拳理论名家陈鑫解释此势“如白鹅之鸟舒展羽翼,象形也”。其内涵为:“人之涵养,元气如鹅,伏而不动,以养精神”[4]。此动作上肢大开大合,下肢虚实分明,用法灵活多变。

(二)动作描述

陈、杨、武、孙、吴、赵等各流派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在具体练法上有所不同,白鹤亮翅根据虚步的不同又分为“左白鹤亮翅”(左脚在前,左虚右实)和“右白鹤亮翅”(右脚在前,右虚左实)。

本教学案例采用简化太极拳中的第三式动作——白鹤亮翅。此动作属于左虚右实的“左白鹤亮翅”。从第二势“左右野马分鬃”的第三动“左野马分鬃”后接跟步“抱球”(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掌心相对成抱球状)开始描述动作,主要分为两个步骤:(1)重心逐渐移至右腿,上体慢慢向右转体,同时左手由上往左下、右手由下往右上随转体缓缓分开,右手上挑于右额前(略高于头),掌心向左。左脚可轻轻抬起微离地面;(2)接上动,上体微左转,右腿屈蹲,左脚尖向前轻点地成左虚歩,同时左手随转体下按至左胯前,指尖向前,右手微下落至身体的右前方(高度在头与肩之间),右掌掌外沿(即小指一侧)朝向身体的左前方。

二、教学实践探索:实例评析

太极拳是融医理、拳理和哲理于一身的武术拳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太极拳,不应单纯地将其置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层面进行传承与发展。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以太极拳“白鹤亮翅”动作的教学为案例进行分析,尝试从医理、拳理、哲理三个方面阐述太极拳教学实践中所蕴含的“文化符号”[5]。

(一)医理——白鹤亮翅的健身功效

1调理脾胃:一挑一按,一升一降

“白鹤亮翅”动作与健身气功——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有异曲同工之处,一手上挑(举),一手下按。一上一下,一升一降,这与中医中的“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的说法相吻合。通过躯干的左右转体带动两手的上挑下按、转正中定,以此对脾胃进行拉伸和挤压,达到运动脾胃的目的[6]。

2强健心肺:一开一合,一吸一呼

开合的相互转换是世之事物动静变化的表现形式,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势无不包含着开合之变化[7]。任何人体动作都是借助肌肉舒张(开)和收縮(合)的对立统一来完成的。太极拳既是身体活动,肢体就不能只伸不屈,也不能只屈不伸,呼吸就不能只呼不吸,也不能只吸不呼[8]。针对白鹤亮翅的具体教学而言,可以简单地从上肢动作位移所明显表现出的开合变化来讲解,动时体现为“开翅”,即为“开”。静时体现为招式动作停止,成中定态势,即为“合”。开时吸气,合时呼气。为了教学方便,我们将胸廓扩张称之为开(吸),胸廓缩小为合(呼)。与李亦畲《五字诀》中的“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不同。初学时可采用自然呼吸,力求自然。待动作熟练后应做到呼吸与动作协调一致,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呼吸,控制呼吸,结合动作的开合来提高呼吸的深度和强度。一开一合,使得胸廓扩张和收缩。胸廓是心肺之主,通过对胸廓的练习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一吸一呼,膈肌升降,横膈膜一上一下,带动内脏做轻微的自我按摩运动,有助于缓和心脏跳动和重心的稳定[9]。

3身心兼修:一动一静,一虚一实

《太极拳论》开篇第一句有云“太极拳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一开始就从动静来阐释太极拳的阴阳变换之理。太极拳中的“动”和“静”是一对统一矛盾体,强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静极生动、动极生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难以将这种“模糊”概念与肢体动作演练相对应,反而不如简单地将身体运动分为动力型和静力型动作来讲解,白鹤亮翅在演练过程中的招式运行动作称为“动”,外形成定势动作保持不变,称为“静”。运动肢体、静养精神,这和中医理论中的“动以养形、静以养神”相吻合。招式练习不仅可以活动筋骨,而且还起到意气内敛固本培元的作用。

太极拳强调处处要分清虚实。下肢是重心稳定的关键,下肢的虚实变化极为重要。对于初学者,步法要分清虚实。“左白鹤亮翅”开始前的“抱球”动作属于左脚实、右脚虚(虚实比例可设置8:2或7:3),左右手左下、右上分开时左脚虚、右脚实(虚实比例可设置0:10或1:9),带身体转正成定势时还是左脚虚、右脚实(虚实比例可设置2:8或3:7)。随着动作的熟练,虚实的变化尽量随着动作的开合去变换,开时为实,合时为虚。总之,通过重心的虚实变化,两脚交替支持重心的转换,以保持身体的平衡性。

(二)拳理——白鹤亮翅的技击涵义

武术动作的创编不是随心所欲的杜撰与嫁接,一拳一脚、一招一式、一攻一防都有着严密的关联。姜周存教授曾用“明招、暗招、变化招”来阐释武术动作的巧妙应用[10],在白鹤亮翅动作的拳理中也可用“明招、暗招、变化招”来进行教学讲解。

1明招

通俗地讲,外显的招式动作可谓“明招”。明招中又可分为“明中之明招”和“明中之暗招”,在白鹤亮翅动作教学中上肢动作的开合最为明显,可视为明招。比如“左白鹤亮翅”中右手上挑(挂)下落(砍)的动作就是非常明显的挑劈刀法的模拟动作,掌法如刀法,假设敌方持棍向我胸前戳击,我可立即身体右转用右手上挑(或上挂)格开顺势爬杆(滑竿)向下向前砍击。徒手过程中,右手的上挂下砍动作就是明显的防守反击动作,可谓是“明中之明招”。“左白鹤亮翅”中左手有明显的下按动作,但也有还原转正的动作。下按时可视为防守,还原转正时落于跨旁,此时指尖向前或微向右前,对准敌方裆部,可视为隐含的反击动作。明显的防守加隐含的进攻可看作是“明中之暗招”。

2暗招

拳谚云:“不怕明招就怕暗招”。暗招比较隐蔽,不易觉察。暗招中也可分为“暗中之明招”和“暗中之暗招”。白鹤亮翅动作中的下肢动作一抬一落,看似没有明显的进攻或防守动作,实则暗含了武术中膝法的实用技巧。拳论中有“近便加膝”“足来提膝”之说法,“近便加膝”指的是膝盖上顶,起到用膝击打敌方的作用,在白鹤亮翅中可视为“暗中之明招”。“足来提膝”是以护裆之防守法,可视为“暗中之暗招”。

3变化招

太極拳动作中的“一拳一脚”可视为一招,不但每个招法中具有攻防技击含义,招法与招法之间的前后衔接变化也有着一定的攻防应对含义。白鹤亮翅除了上述的明招、暗招之外,还有诸多变化招法的应用。如学者袁镇澜将白鹤亮翅技击描述为:“设对方左拳向我头部击来,我侧身闪开,用右手贴其左手轻轻向上挡,并握其手腕,顺其冲势继续向前方引去,同时起左脚踢其裆部”[11]。著名拳师马虹将肩与肘之劲隐含到白鹤亮翅动作之中,李储功、杨喜寿等拳师将靠法、挤法等运用到白鹤亮翅中。

此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也通过象形取意的思维来解读白鹤亮翅的招法应用。比如:将白鹤的三个主要攻击点(翅膀、爪子、鹤嘴)分别牵强附会到上肢手臂、下肢膝(脚)和呼吸吐纳之中,上肢手臂动作模拟白鹤展翅攻击,属于明招;下肢膝或脚的动作除了模拟白鹤单脚支撑稳定之外还可以作为“近便加膝”“足来提膝”暗招使用;呼吸吐纳既可以配合动作的开合进行呼吸调息,其实在技击中也隐含了向敌方吐口水、吐痰等所谓的干扰性“暗器”的应用。虽有牵强附会之嫌疑,但也增强了教学中的乐趣,便于提高动作记忆。

(三)哲理——白鹤亮翅的文化意蕴

鹤,又名“白鹤”“仙鹤”。在民间,鹤总是与“寿”“福”“松”相联,称颂长寿之辞为“鹤寿”“鹤龄”“松鹤延年”。白鹤,在文人墨客眼中,有高雅之气,而在封建统治者眼中有太平之象,是吉祥、祥瑞的征兆,古代高僧、仙道乘仙鹤飘逸的神话和传说,更为之涂上一层神秘和浪漫的色彩。总之,白鹤带有长寿、善良、高洁、吉祥、忠贞等美好寓意。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突出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心理特征和社会观念[12],通过对太极拳“白鹤亮翅”动作所赋予的美好祝愿以及祥和气氛,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白鹤亮翅”动作来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鹤文化”。甚至通过对“白鹤”动作的模拟习练,展现人们对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美好向往与祝愿。

三、延伸与展望:教学反思

(一)教学理念的反思

如果仅仅将“国粹”武术的教学置身于体育层面,那还是片面的、偏颇的。对太极拳“白鹤亮翅”动作的教学解读,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太极拳教学不能偏离武术的本质。太极拳是武术众多拳种中最为普及的拳种之一,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因此,武的本质(即“技击”)应贯穿太极拳教学的始终。

其次,武理与医道极为密切。我们都知道练习太极拳有益于健康。问题是“太极拳有益于健康”的科学理论根据是什么?其强身健体的医疗效果如何?因此,太极拳教学要将健身机理与医学理论、人体生命运动等理论结合起来,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再次,“一阴一阳谓之道”,从术至道。在现代法制健全、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太极拳的现代价值就是通过锻炼提升到“道”的境界。充满传统文化品位的太极拳要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招势表达一种隐喻的“文化符号”,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的反思

明其理、行其道。太极拳教学内容要处处体现“阴阳”,上下、前后、内外、开合、刚柔、升降等,都要符合太极阴阳学说。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招势,都应合乎拳理。教学内容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开中有合,合中有开”等模糊概念对于初学者不应过多解读,可以从看得见的外形形体动作来辩动静、开合。

(三)教学细节的反思

从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需要引起注意的几个教学细节:一是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与学”,忽视了“学与练”。“布丁之味在于吃、拳脚功夫在于练”,教学与训练要同时进行;二是技击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需要通过武德教育、课堂要求(规则的重要性)等方式来规避。比如采用限制性模拟实战法,在白鹤亮翅的学练过程禁用提膝顶裆等暗招动作,或借鉴姜周存教授所创编的鸳鸯九宫太极拳的对练方法,用“撇身捶”来配合白鹤亮翅动作进行两人模拟攻防练习;三是清晰认识攻防技击教学与实战的关系,攻防技击仅仅是教学过程中对实战的“情景模拟”练习方式,不等同于“拳打两不知”的实战,更不是生命博弈中的生存技巧;四是教学内容中的医理阐释,主要来源于文献参考,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太极拳理论,目前还缺少与现代医学、人体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力学等知识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振华.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27-328.

[2] 李龙.深层断裂与视域融合:中国传统武术进入现代视域的文化阐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99.

[3] 刘祖辉.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价值取向的视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66.

[4] 余功保.太极密码——太极拳势通解[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21.

[5] 钟菊华,郑健.高等院校太极拳教学的困惑与反思——基于文化本源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5):118-121.

[6] 牛爱军.八段锦养生智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8:45-49.

[7] 姜周存,姜守峰.开合在太极拳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4):146-153.

[8] 阮纪正.至武为文: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论稿[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88.

[9] 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96-118.

[10]郑健,朱强.螳螂拳规定套路的发展困境及其应对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2(1):139-142.

[11]袁镇澜.杨式太极拳技击与哲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19.

[12]万艳云.试论陶瓷装饰中的仙鹤题材[J].景德镇陶瓷,2009,19(4):12-13.

(责任编辑:赵广示)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太极拳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二)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一)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浅谈微课的作用地位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