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2016-11-15周其冈茆汉国刘晓
周其冈 茆汉国 刘晓
摘 要 目前的教学基本上是“一师一课”的模式,一个课堂的学生只能接受一名教师的讲授。该教学模式虽然仍然是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但是不可否认其存在诸多缺陷。在该教学模式下,许多知识点的解析与吸收只是基于一个学科角度,并取决于一名教师的认识、水平和背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单一,知识点的不同侧面难以融合,不便于深入理解。鉴于此,本文从目标方向、结构定位、课程架构等环节入手,对一种基于多学科或单学科“多师一课”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会诊化”高校教学的内涵、必要性、可行性、延展性、重难点及未来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会诊化 高校教学 一师一课 多师一课
知识传承是人类社会发展最为关键的一环,而高校教学更是至为重要。目前,我国乃至全球教学,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都是遵循“一师一课堂”的模式,也就是一名教师进行讲授,学生接受和消化相应的知识点。然而,很少有人对这一固有的教学模式的缺陷进行深入思考。①笔者从前瞻性的角度,分析了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一师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讲解不够全面,甚至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有时会导致学生一生都在秉持一个教师所传授的错误知识;一师对一个知识点的把握不够深入,思维模式单一,难以诱导学生深入思考;“一师一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思考和反驳,多师之间的探讨和辩论能够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一师对一个知识点不能够跨专业展开联系讲解,而不同专业的教师对一个知识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当今社会趋于多元发展、科学技术迅猛普及、教学理念革旧出新,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和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会诊,顾名思义,就是多名不同领域专家对一些疑难杂症进行共同的研究与诊断,从而尽可能弄清一些未明病因与治疗方案。既然一师教学的弱势异常明显,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多师一课”,即“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通过不同学科或单学科多师之间的互补配合,对所有的知识点在课堂授课的同时进行会诊,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并接受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深入,同时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会诊化”教学模式还能够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另外,该教学模式还有助于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会诊化”高校教学的内涵
“会诊化”教学的实质就是众师同时配合互补教学,也就是在一个课堂上配备3~4名同专业或不同专业的教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多角度的辨析、互补教学。
1.1 目标方向
目标是实现“多师一课”的“会诊化”新型教学模式,克服“一师一课”的教学弊端。方向是多层次的包括国、省、校级的“会诊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1.2 结构定位
建立大课堂,将原有的3~4个班的学生融合到一个课堂授课,同时原有的3~4个班的教师一起在一个大课堂授课。基本上不会改变教师与学生的结构比,但是组织模式是完全新颖的。虽然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由于多名教师的参与,会延长教学时间,但是由于融合了多个专业的教师同时教学,相当于同时教授了几个专业方面的知识,因此总的教授时间还是没有改变。
1.3 课程架构
改变旧有的一个专业教师负责一门课程的架构,变为几个相近专业的教师负责一门课程的架构。因为一个知识点在几个相近专业之间具有互通性。举例来说,医科大学对抗生素的知识点的讲解,就可以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制剂学课程的教师放在一个大课堂上进行会议化教学。例如当讲到青霉素这个药物时,药理学教师可以从药物机理的角度,药物化学教师可以从化合物合成过程角度,药物分析学教师可以从青霉素在体内代谢的过程,药物制剂学教师可以从青霉素的制剂形式的角度,进行配合讲解,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透彻而又全面地掌握青霉素这个知识点。甚至每个专业可以配备2名教师,从而能够互相纠正、集思广益和查漏补缺。
2 “会诊化”高校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社会发展的节奏日益加快,一师教学将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缓慢、角度单一、综合性低、实用性差等等,不利于培养出尖端人才。而“会诊化”高校教学将是一个高效的教学方式,适合未来高速发展的节奏。
虽然现在有一些教科书已经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的理念,但是实际教学中专业课教师基本上只是讲解自己专业的知识点,剩余的部分都是交给学生自己消化。但是实际情况是,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大部分学生基本就是“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只要能顺利通过考试就行,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至于对知识点的多学科系统深入理解,基本上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会诊化”教学配合相应的多学科融合的教材,能够大大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理解和把握。
随着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教学的发展,原有的教学已经发生变革,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变革。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教学增加了教学的便利性,但是对教学的深层次结构没有做出必要调整。在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不断变革的21世纪,我们也应当对教学结构模式进行尝试性改革和试点。
3 “会诊化”高校教学的可行性
3.1 教师资源
基本上是原有的教师资源,按照新的方式、理念组合开展教学。由于是结构性重组,所以教师资源不会对“会诊化”教学带来限制。
3.2 组织实施
一个院或一个学校内的教师或者多校内联合统筹安排课程。将来还有可能全国性统筹安排网络会议教学课程,面向全国学生网络授课。
3.3教学设施
现在高校都设有大型阶梯教室,能够容纳200-300名学生同时听课,可以作为“会诊化”教学的试点教室。“会诊化”教学所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许多高校都具备。
3.4教学课时
“会诊化”教学所需要的课时和原教学的课时基本一致。笔者做了初步计算,比如A、B、C、D四门相近课程对一个章节的讲解都需要1个课时,则总课时为4个课时;如果将A、B、C、D四门按照知识点融合按照“会诊化”教学讲解,也许一个章节的讲解需要4个课时,但是不需要分别讲解,因此总课时仍为4个课时。如果将一门课程进行“会诊化”教学,还能够节省教学课时,并提升教学效果。例如A课程将1、2、3、4班分别配备四名专业课教师授课,则需要4个学时;如果所有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室,将四个班级的原有4名A课程教师集中在该教室“会诊化”教学,即使教学速度放慢,总共2个学时就可以完成原来4个学时的任务。
4 “会诊化”高校教学的延展性
4.1 “会诊化”教学结合辩论教学
辩论教学能够训练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推理等思维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②如果仅仅开展“会诊化”教学,学生的参与度仍然较低。因此学生的思考和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开展会诊结合辩论教学,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开展专门的允许学生参与的辩论教学课。就以药学教学为例,对于新兴的干细胞治疗的效果和前景这个知识点,可以开展辩论课。邀请学生发表见解,并进行辩论,同时药理学、细胞生物学、临床药学、毒理学等课程的教师参与组织、监督、点评、答疑与指导。
4.2 “会诊化”教学结合案例分析教学
案例分析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在实际事例中的应用能力,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③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也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针对“会诊化”教学虽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理解,但是实际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培养这一个问题,可以采用会诊教学结合案例分析教学的办法。
对于一些实际应用较多的知识点,可以收集一些实用案例,组织一些案例分析课。就以药学教学为例,以一个肺部感染的病人入院治疗的处方为一个实际案例,组织药理学、毒理学、临床药学、药代动力学等学科的教师,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该处方上的药物做出解析,从而使学生领会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用药的配伍、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体内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如何考虑。
4.3 “会诊化”教学结合对话讨论教学
中国的高校教学目前基本上不允许学生课堂提问,基本都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疑问,通常是一节课上下来,教师自信满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领会的程度却难以把握。对话答疑教学能够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既保证了教师充分地教,也保证了学生充分地学。④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与对话讨论教学相结合。在“会诊化”教学的过程中,允许和鼓励学生将任何疑问或者尚不能理解的知识点提出来,与教师们进行讨论,由教师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答疑,直至所有的学生都理解,直到没有问题为止。将“会诊化”教学与对话讨论教学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能够使学生彻底、全面、透彻地掌握所学知识。将来还可以配合网络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发展对话教学。在几名不同专业教师“会诊化”教学的情况下,在场学生或者场外网络实时学习的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观点。通过几名教师从不同角度的解答,可以加深所有听课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5 “会诊化”高校教学的重点难点
5.1如何与高度专业化的课程融合
一些高度专业化的知识点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是一个难点。可以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将高度专业化专业中的与其他学科可融合的知识点提炼出来进行“会诊化”教学,而对于高度专业性的知识点,重新设置编排并开展一师化教学或单专业“会诊化”教学。二是任何知识点都是要(下转第54页)(上接第28页)与外部发生联系的,没有纯粹的单专业知识点。因此,可以拓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应用关联,科学地组织多学科的“会诊化”教学。
5.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会诊化”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可以说是关键。哪几个学科之间的教材、课程能够较好融合?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融合讲解?多学科教师之间如何配合?课堂的进程如何主导?这些都是课程设置过程中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相信一方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另一方面需要积累经验。
6 “会诊化”高校教学的未来前景
6.1未来远程自学体系构建
网络教学已经得到很好的重视与开展,网络教学的优势也逐渐显现。⑤当“会诊化”教学体系较为成熟时,在各高校、各省甚至全国层面都建立起了常规的“会诊化”教学课程,借助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新型的自学体系。也许不仅限于学生,甚至教师自身或者任何公民都可以借助于电子平台如TV或QQ、Wechat等App平台实时进入到这些“会诊化”课程。笔者认为“会诊化”教学能够系统性地解析知识点,即使没有背景知识的普通人也能够容易接受专业知识,有兴趣接受专业知识。因此,未来远程自学体系的“会诊化”教学的意义重大,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提高普通大众的文化水平。
6.2 “会诊化”教学的未来不可阻挡
传统高校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学分离,学—用分离,知识点的不同侧面之间相互割裂。学生只能从零碎的教学中来体会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具有非常大的缺陷。本文探讨的“会诊化”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克服这些弊端,符合未来教学革新的需求。目前,尽管关于“会诊化”教学的概念尚不成熟,就笔者所知,本文是第一次系统化地提出、论证、设计“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由于“会诊化”教学的试点、探索尚未开始,因此“会诊化”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难点。但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具有传统教学不具有的许多优势。随着教学改革大潮的到来,高校教学工作者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从教学的根本目的出发,从教学的实际效用着手,对“多师一课”的“会诊化”教学进行大胆探究。笔者相信,基于“会诊化”教学的诸多优点,“会诊化”教学的未来不可阻挡,或许会掀起高校教学的“革命”。
总之,“会诊化”高校教学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是一个全新的教学革命,需要循序渐进,积累经验,逐步走向成熟。
注释
① 韩洪文.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同质化的表征、原因与对策[J].高等教育,2012 (9):67-72.
② 刘亚丁.辩论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8(15):25-27.
③ 张丽英.浅析案例分析教学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6(6):139-140.
④ 王临军.“答疑式”教学法在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1999(5):7-8.
⑤ 陶翠婷.视频会议系统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模式[J].技术在线,2011(18):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