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要三不要”让你成为民主型班主任

2019-09-10成素萍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三要班级管理

成素萍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对话”,不“训话”;要启发,不灌输;要浓情,不淡漠。班主任要营造出民主的文化生态,努力去做一个民主型班主任,以有效管理班级,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三要;三不要;民主型班主任

现代教育最为关键的属性之一是民主。教育需要营造出民主的文化生态。许多老师问魏书生教育学生怎么那么顺手,魏书生说:“就是和学生商量商量,和学生的心就连在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高了,主人意识增强了,也就顺手了。”商量就是民主,在民主的基础上,才会有平等、尊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民主就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鉴于此,班主任的工作与生长路径也就慢慢明晰起来了。

一、要“对话”,不“训话”

当今社会处于“并喻文化”时代。“并喻文化”是指两代人必须相互学习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文化发展形态。在教育界,作为“前辈”的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因为学生身上已经迸发出了许多值得年长一代人欣赏和学习的东西。教师应该明白,尽管教师与学生的年龄不同,地位不同,成熟程度不同,但应该承认教师能够从学生那里学到东西。教师应该从心底里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乐于看见学生对自己的意见表示怀疑。这就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为必然,而且对双方的成长都很重要。“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身为教师将会切切实实地体会到,教师与学生间经常性的、平等的“对话”是学生成长的一种理想条件。

与学生“对話”,还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世界,读懂学生这部书。这样,你才能理解学生,才能用学生的目光看世界,才能用学生的心体味他们的喜悦和焦虑、欢乐和悲哀。

“对话”,作为一种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作为一项原则,激发的是学生的创造特质;作为一种意识,换来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一种精神、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正在获得的经验和可能最终成为学生自身一部分的经验在其成长历程中的重要价值。一旦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自由的、开放的“对话”,教师就能打破过去那种“教师训话、学生听话”的僵化局面,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可以说,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也是倡导民主的现代化教育。

而“训话”,作为对话的反面,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教导,这种教导的基本特征就是让学生认可教师的权威。这种教导的必然产物就是使得学生身上的服从意识根深蒂固,其结果必然使师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且也使得学生的创新素养荡然无存。

二、要启发,不灌输

世间万物都不是孤立的,一切问题都有前因后果。面对学生成长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来应对。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旨在发展。然而,尽管教育者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毕竟只能“引导”而不可“代替”。因为问题和矛盾,更多的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要解决问题和矛盾,必须在“内因”上下功夫。换言之,学生的思想、能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学生自身矛盾的解决方式上。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等着现有的答案,他就不可能卓有成效地去探究、建构和成长,到头来教师的积极努力就只能是一种主观愿望而已。为此,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首先要更多地质疑设问,以问题驱动,把要说清的道理隐藏在设置的疑问中,以激起学生探究的冲动,以教其不知,释其所疑,长其心智,使教育更有成效。人的认知不是靠灌输,而是靠自主地建构。有一位很成功的高中班主任,他的经验就是不断地向学生发问,而很少把事理简单地告诉给学生。对不尊重家长的学生,他会问:“你的根在哪里?”“为什么人要有宽容心?”“孩子对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树叶落下来了以后干什么去了?”对不思进取的学生,他会问:“人应怎样活着才像人?”“你知道人的潜力有多大吗?”“颂扬劳动、创造为什么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真理?”“矛盾即动力,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若干年后的你会怎样?”教师通过这些问题,让理解、亲情、感恩和责任等宝贵的精神种子得以在学生的体内很好地发育生长,使学生的存在感、价值感、自信心等珍贵品质得以提升。系统性的发问好似学生觉悟过程的路标,引导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步步深入,提高思想觉悟。

其次,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任何教育活动都要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学生的成长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一种综合活动。只有使学生每天都处于一种阳光向上的状态,班主任的工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果班主任老师不能向学生说明影响他们快乐和成功的关键是与生活层面息息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即情商),那么学生的发展就很有可能带有危险的片面性。

若一个学生总是被懒惰、逆反、自私、厌烦、轻视、敷衍、埋怨、投机等消极心理所支配,那么,无论教师再怎么教,其学习水平都难以得到提高。相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认识水平提升了,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寻求好的学习方法和处事方法,其行为就会是自觉的、能动的,且学生出现最佳学习状态的概率就会增大。因此,学生的心理保健及矫正,学生自信心理、成功心理的培养,学生自我掌控能力、决策能力的提高,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必然成为当今学生工作的焦点。学生是需要被引领的,班主任只有通过创设更多智慧的教育情境、更多巧妙的逻辑发问,多多引领学生在更广宽的非智力因素领域里驰骋,他们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要浓情,不淡漠

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人们对道德信息的接受以情绪的活动为初始线索。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无不散发着深厚的师爱、人格的魅力。班主任只有用真心实意的劝慰、关切的询问、中肯的评说、真挚的问候、由衷的赞美,才能沟通师生间的心灵,才能在师生间架起互信的桥梁,才能使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学生的心儿点亮……班主任诚挚无私的爱能让自己的每个工作环节“有责有任,有道有德”,如此才能走向民主的内在要求与属性。淡漠是缺少智慧和缺乏责任感的表现,而这个表现又会带来更可怕的结果——懈怠。懈怠是索价极高的奢侈品,其代价是让教育生命大系统中的生理、心理、学业、人际关系等任何部分都支离破碎,惨不忍睹,会使教师自己及学生都堕入消极的深渊。

行文至此,不由得想起马克思·范梅兰的一句话:教师最好的角色就是对父母的替代,但教师又不能像父母一样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我们的班主任凭什么能更好地替代学生的父母,去洞察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困境与危机,并找到越来越多的真实出路,点化、润泽学生的生命呢?如果班主任悉心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心情就会不由地沉重起来,因为没有一个教师会有足够的底气说:“我对这个孩子、这群孩子的成长打包票。”教育不是一件轻易便能做好的事,它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工作局面与情势千变万化,有时一不小心就会产生“反教育”的效果。但好在方法总比困难多,“崇高的使命使人崇高,神圣的职责催人神圣”,班主任应该努力使自己充满正能量,凭着治学的深底蕴、感悟的高境界、激扬的新生命,向学生表达入情入理的心声,促使其演绎出越来越多的真理和自由。不成功班主任各有各的不同,而成功的班主任,无一例外地属于民主型班主任。

(责任编辑:李晓杰)

猜你喜欢

三要班级管理
九旬退休乡村教师的“三要”养生经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三要”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翻转课堂下作文微课设计“三要”
课程资源利用应注重“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