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2019-09-10张敏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班主任

张敏

摘要: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是决定其能否很好地开展具有科学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也能从学生身上汲取到部分积极因素,此时便是教师进行自我完善的契机。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课堂氛围

小学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起着榜样性和领导性的作用。班主任应当在充分剖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加以引导和教育。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关键

(一)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初级水平,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教师只有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通过其生活的圈子及周围的亲朋好友进行了解,尽量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其建立起超越师生的朋友情谊,加强交流,才能有针对性地把握学生的心理诉求,加强心理教育的时效性。

(二)树立平等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类似于金字塔的等级模式,其在保障教育教学秩序和提高知识传授效率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则非常不利。如今,班主任必须树立起平等观念,通过友善和蔼的动作和表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礎。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心理辅导

孩子们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和处理方式千差万别,因此,教师有必要开展贴合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心理健康辅导,选取能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具体代入”的实例,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例如在正式进入课堂知识学习之前,教师可设立几个生活情景,并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共同讨论在各个情景下该如何处理问题。教师创设的情景应该既涉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事关班上部分学生在近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这样便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完美融合在一起,有益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充实和完善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在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只是被动地等待学校分配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只有学校分配了任务,他们才会开展所谓的心理健康辅导。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打破这些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真正把握和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从根本上充实和完善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储备。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保证在后续的心理辅导活动中可以有效地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科学处理和引导。班主任通过学习,不仅可以丰富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此过程中与学生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是现代教育正在逐步重视的内容。中医理论认为,药物进入人体最有效的方式是“渗透”,我们的教学也应该像药物的“渗透”那样,悄无声息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班主任可利用愉快的课堂氛围,逐步引出希望学生了解并能引发其思考的心理教育问题。例如,班主任可加强趣味性课堂教学的比重,把绘画作品、实物模型、青少年题材影片等穿插到课堂中去,激发学生对相关作品观后感的踊跃探讨,进而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如何处理身边的事。班主任还要对有不良心理倾向的学生进行持续关注,在交流谈话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制定相关的引导措施。

(四)开展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集体活动在小学生课外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在知识教学方面,还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班主任可选取当前环境下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影响的话题作为集体心理健康活动的讨论主题,营造出一个或几个积极健康的品格形象,让大家学习。例如某山村小学的支教教师不顾自己身体疾病的困扰,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守岗位。选取这样的讨论话题,不仅向小学生们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且拓宽了他们的认知范围,提高了他们的认知水平。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比一切知识性的教育内容更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如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必将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和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责任编辑:李晓杰)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班主任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如何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兴趣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