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网络视频传播对青年行动力影响研究
2019-09-10刘开源魏友强
刘开源 魏友强
摘 要:全媒体时代,网络视频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上网浏览信息最主要载体之一。正能量视频作为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视频,对当代青年的行动力更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从正能量网络视频的消费结构出发,研究网络视频对当代青年世界认知的影响以及青年行动力缺失现状,并提出正能量网络视频如何对青年行动力产生积极影响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正能量;网络视频;青年;行动力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1422(2019)10-0051-04
一、网络视频消费:风生水起
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视听新媒体出现后,网络视频风行全球,它涵盖了影视、新闻、综艺、广告等视频节目,以及网络社交、手游、自拍DV、监控视频等。互联网时代,“人人也都有摄像机”,网络传播的受众也可以是事件的创造者,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创造出一段网络视频。一切大众所关心的信息均可融合于网络视频中,被实时传播、观看和干预。兼具互动性、跨时空性、多角度性等特点的网络视频,相比冗长的文字和静止的图片,更容易吸引受众者的关注,能够得到受众者共鸣,更加吸引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的80后和90后这一当代青年主体人群。由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分析可知:网络视频用户占比高达到76%。观看网络视频,是受众者特别是80后、90后获取咨讯信息及娱乐需求的重要途径。[1]
从当代青年群体对各类网络视频的关注度、转发量、评论内容,以及对网络视频短片的自制、翻拍情况来看,网络视频已经大大地融入了当代青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并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不受限制、毫无约束的大舞台,80后、90后甚至00后等当代青年通过网络视频平台感知世界、标榜人生、展示自我。可以说,网络视频在当代青年群体间传播,不仅仅是网络视频信息传递的过程,还是当代青年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潜移默化形成的重要过程。可以说,当代青年伴随网络视频技术一路成长。
时至今日,网络覆盖世界各个角落,全球交流日益广泛、开放。尤其是网络视频这一类新兴媒介的出现和日益发达,使得世界各地新闻资讯秒速传播,人们可以即时感知世界各地发生的新事件。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得到了真正的体现。但是,放眼世界,网络视频在我国的发展还刚刚起步,网络视频内容的开发和监管等环节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而当代青年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视频传播,并基于网络视频提供的即视画面在脑海中意淫重现事件。网络视频也成了谣言的温床、负面消息的发祥地。
二、当代青年行动力缺少的具体表现
行动力,是指策划意图、自制能力。就个人而言,就是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言行,克服懒惰、散漫、犹豫等心理,不断激励自己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当代青年,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富裕,大多数人未曾尝过人间疾苦、不懂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网络视频的传播,他们间接地接受着各式各样文化、思想、经济的影响,奉行活在当下,主张释放自我,推崇异质社会生存的自律人格。不少当代青年虽然对未来有着种种美好的设想,但事实上随着对外部世界的不断认知,作为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他们既想要顺应社会、家庭的要求,内心又极度挣扎苦于从众。面对人生、前途、事业,难免感到焦虑、迷茫和困惑。
而有的青年虽然心怀大志,却深受网络“心灵鸡汤的”迷惑,成天高谈阔论,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了。总之,铺天盖地的网络视频传播,对涉世不深的80后、90后等,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进行人生追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当代青年难免会遇到挫折导致行动力缺失的情况,催生了一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特定消极心理,分别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满于现状,贪图享乐。以当代大学生为例,对于高中紧凑的学习作息时间来说,大学生课程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没有老师的严厉监督,学习压力较轻,拥有更为宽裕的个人时间。进入大学阶段,部分学生的自制力随着心智逐渐成熟而有所增长,但是仍有大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本应用来自我学习的时间却被许多大学生用来休闲娱乐,诚以为进入了大学之后就真正“解放”了。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图书资料、社会实践机会等等,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锻炼平台和学习交流平台,但是有的大学生对于外界环境影响时,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呈现贪图享受的生活态度,积极参与学习时间的人仍占少数。
少数青年把享乐主义作为至上追求, 注重个人欲望的满足,贪恋物质享受而忽略精神财富的积累,沉迷虚拟网络而对于现实生活缺乏奋斗精神。有的人甚至盲目追求物质财富不惜以违法乱纪为代价。不加节制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蚀导致理想信念的模糊、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这样的情况必将对当代青年社会主义价值观构建造成阻碍。
其次,缺乏意志,逃避现实。当代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和心智已形成一定的主见,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有了改变现状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家庭原因和成长环境的原因造成他们刚刚形成的的主见意识处于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状态。他们对意志品格其实拥有较为清醒的认知,大多数青年深知“坚持不懈”在成就事业中的关键作用,也有相当部分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身体力行,但知与行两者仍有较大的差距,遇事仅凭三分钟热度,难以善始善终,尤其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耐性”不足。
第三,瞻前顾后,畏缩前行。当代青年由于涉世不深,缺乏相关社会经验,"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是他们成长的真实写照。因为从小没有吃过苦、受过累,当代青年大都意志薄弱,遇到挫折便消沉萎靡,不愿直视挫折,容易产生逃避退缩的行为。缺乏耐挫力的锻炼,就直接了导致意志品质的坚韧性不足,即遇事避重就轻,遇到挫折选择逃避现实。
极大部分青年做事缺乏恒心,处理问题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情绪波动大。尤其是存在相当一部分人处事缺乏果敢品格,面临重要决断时总是拿不定主意。虽然想法天马行空,但面对机遇和挑战时优柔寡断,白白辜负大好时光。拥有这种心理的人,“前怕狼后怕虎”,经不起大风大浪,受挫能力较低。当代青年本来就极易情绪化,在受到挫折之后,更容易产生非理智性反应,易对生活失去信心,重则出现心理疾病。不得不说,当代青年受挫后的心理状况堪忧。
当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耐挫”意识有关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空白,仍是主要原因。今后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帮助其理性对待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失败和挫折,增强其耐挫能力,对其健康成长乃至社会的安定团结都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拖延逃避,希望落空。严重的“拖延症”几乎是当代青年的通病。他们甚至以此为慢生活的写照。殊不知“拖延症”宛如黑洞,办事能拖则拖,拖延成性,久而久之,只会恶性循环。同时“拖延症”伴随的自责、负罪等不良情绪将会影响青年的心理卫生,严重则会产生抑郁、焦慮的症状。而克服“拖延症”的最大阻碍是畏难情绪,面对繁杂快节奏的生活,青年往往应接不暇,对于困难选择逃避,从而导致了计划的拖延,目标难以达到。当代青年在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方面都很薄弱,涉及到具体细节,各个体呈现的差异很大。尤其是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程度的不同这种加剧了差异性。
三、正能量浪潮涌起:新媒体语境下的积极传播
英国物理学家狄克拉在他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中这样阐述正能量:一个与变量有关的自由度的负能量,总是会随着另一个纵向自由度的正能量补偿负能量。[2]更有英国心理学家把这种物理应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上,"正能量"一词由此流行起来。目前,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正处在全面转型期,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和道德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形势下的"正能量"被赋予了更新一层的含义:即一切给予人希望与鼓舞、使人不断追求梦想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健康的动力和情感。毫无疑问,网络视频传递发出的信息使当代青年的思想、态度、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是网络视频传播产生的效果。"正能量"视频的传播从舆论导向、价值形成、行为示范几个方面对青年受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媒介影响,正能量视频引发的社会舆论对于引导青年群体遵守提倡的社会价值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青年群体行动力方面具有深远影响,概括为正能量"三新"。
第一,正能量舆论新常态:公正、公开、公平网络舆论氛围。网络传播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当代青年人的思想空前活跃,群体间的观念随时发生碰撞。面对来自网络媒介多要素、全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示,要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手段方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引导力。[3]秉承"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和运用一切积极因素"的执政理念,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政府与社会之间中成功扮演好舆论导向的角色,不缺位也不越位,依法网络空间建设和治理,以改革的勇气和包容的态度,营造公正、公开、公平的网络舆论氛围,积极引导青年群体用好手中的"麦克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做一个理性、公正的"发言人",热忱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为建设、实现中国梦尽绵薄之力。同时,倡导大家从有公信力的媒体获取信息,不信谣、不传谣;理性面对舆论热点,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见解;要求大家"知网、学网、用网",善于发现身边的真善美,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凝聚、释放和传播社会正能量。当有不当事实或言论被制作出台并被大肆传播渲染时,我们的党和国家总是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舆情调查,还原事实真相,有效遏制歪风邪气的蔓延。在正确的媒介舆论导向作用下,随时光渐进推移,当代青年群体逐渐步入社会,对待新事物、新思想、新知识,态度趋于理性、客观、公正。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侧面代表了当今互联网时代一个国家道德意识的水平,舆论对于某件事的赞誉、批判过程中,正能量也随网络舆论在传播或抑制。
第二,正能量视听新场所:新模式助力构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2006年以来,网络视频经历了二十分钟的网络恶搞视频首秀开端,到微电影、网络广告短片的流行,再到各类自媒体、APP短视频的风靡,在互联网技术的催化下播放更流畅,视听更清晰,交互性更强。同时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PPTV、IPTV、央视影音APP各大网络视频平台竞技登场,推动着中国网络视频市场竞争格局向追求高规格、高品质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发展。秉承你关心的正是我所关注的信念,《百年巨匠》、《航拍中国》、《超级工程》、《大国外交》等凝聚正能量的视频实时推出迅速引爆网络,故事娓娓道来层层推进,犹如一股清流,缓缓触动当代青年人的神经。《"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邻里互动正能量》、等形式新颖紧跟时代的网络视频互动节目,更是极大的调动了当代青年争做正能量的传播人。
第三,正能量舆论新领袖:引领青年奋斗不息砥砺前行。舆论领袖是指能够非正式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人态度或者改变他人行为的个体。互联网视频传播中的舆论领袖一般为知识渊博、生活阅历丰富的人群。在网络视频传播过程,舆论领袖既是受众者,同时又通过其普遍影响力及其特殊影响力,向其他的受众者传递信息和观点,提供意见和建议,改变他们的态度甚至左右他们的行为。他们就网络视频中触及的某些话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巧妙引领受众者进行对话和讨论,让受众者在交流与分享中接受舆论领袖的观点。网络舆论领袖通过使用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网络视频模式,让自己的言论得到青年群体的认可。青年群体在接受网络舆论领袖传递的信息同时将网络舆论领袖的意见作为评判事实对错的标准。
网络舆论领袖既是深入群体的普通公众,必然了解大众的普遍意志,所以与青年受众交流传达对正能量的过程中,网络舆论领袖们通过网络视频平台对观点进行强化,直接影响到青年受众的原有认知,也决定了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在意见领袖对观点的强化下,受众也会将其作为行为标准。所以在正能量网络视频传播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起到了积极引导青年的作用,通过对正能量视频的转发评论,与青年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成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者。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充分发扬正气、进取、大爱的民族精神;充分发挥英雄、劳模匠工的榜样作用;广泛凝聚和激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正能量,意味深长,也让"正能量"成为网络媒体的一匹黑马,在全媒体引起高度的关注和呼应。据新闻资讯监测显示,从2012年至今,关键词为"正能量"的相关网络新闻50,400余篇,百度搜索指数平均每周2100余次。教育家托马斯赫克利斯说,"教育最有价值的成果,就是培养了自制力。"在新媒体语境下,"正能量"被积极倡导,"正能量"已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张晓娜.CNNIC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8-08-23(001).
[2]P.A.M.狄拉克.量子力学原理[M].科学出版社,1965:287.
[3]人民日报记者.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J].新闻前哨,2016,(03).
责任编辑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