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优化路径探析

2019-09-10叶丽霞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大学生

叶丽霞

摘  要: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型、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重视开设心理系列课程,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分析心理课程与心理活动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的制约因素,并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师队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探寻优化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心理课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10-0097-05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厚望,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1]习近平提出的这六点要求,恰如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针对人类心理品质提出的智慧和知识、仁慈与爱、正义、勇气、灵性与超越、修养与节制这六种美德。因此,高校应尝试以积极心理学为依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建立并保持习惯性的积极观念模式,妥善处理义气和利益、集体与个人、成功与失败、得到与失去之间的关系,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

一、心理系列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改革与发展规划(2014——2020)》中指出,在大德育背景下妥善解决“心理有困惑、学习有压力、生活有困难、行为有过错”四类学生的问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型、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人才,学校要在注重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开设积极心理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才。

(一)心理系列课程设置

受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幸福课程的影响,借鉴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叶斌引进香港“成长的天空”在上海几所中学进行幸福课程的教學实验,学校在大一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为大二学生开设《幸福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人际交流与沟通》、《爱情心理学》、《网络生活与心理健康》、《戏说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团体辅导》(以下简称《戏说心理学》)、《音乐欣赏与审美心理》等校本心理选修课程,优化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二)心理系列课程体系设计

心理系列课程从24种积极心理品质入手,教学体系见下表。

二、心理系列课程优化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实效

心理系列课程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培养和优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学生注意力和心理流动体验、情感能力、行为能力、道德能力等。

(一)发挥优势,促进积极成长

大一新生初入高校,处于心理过渡期,在此阶段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效果最好,应当实现新生全员受教。对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学情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此外,其他数据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年均开展心理团体辅导活动20场,825人次参加;专题讲座2场,1100人次参与;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培训11场,近1500人次参与。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优势,明确“学什么”与“如何学”的最佳学习方式,探索人生意义,从而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觉察情绪,引导积极应对

积极情绪代表着情绪资本。心理系列课程分别选取积极心理学中某个特定的积极心理品质制定相应的授课计划,如《幸福人生》以智慧和知识为切入点,《爱情心理学》立足于爱与被爱的能力培养,《戏说心理学》从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入手,《网络生活与心理健康》以自我控制的积极心理品质为依托,《音乐欣赏与审美心理》以美的欣赏和灵性为着力点,扩展学生即时思考——行动的空间,让学生有意识地反复进行优化积极心理品质的练习,从而习得新的语言、精神和情感模式,改变原来的思考——行动空间并实现螺旋式上升,拥有创新解读事件的能力。

(三)拓展关系,构筑积极组织

积极关系代表着社会资本。为更好地加强师生互动,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模式,心理系列课程在理论知识充足的前提下,将团体辅导、素质拓展、学生心理情景剧、心理漫画、心灵美文朗诵等引入课程教学。并以任务驱动教学内容,真正意义上实现师生在课堂与课程中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亲社会规范行为,提高道德能力,为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寻找和构建积极的组织。

(四)关注平衡,提升积极品质

除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外,其余选修课均是校本开发课程,注重从积极品质训练、积极情绪培育、积极人际建设、积极意义转化四个方面开展授课,从学生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探索。如《幸福人生》从学生个人成长、家庭和谐、职业规划等内容展开教学,布置写一封家书、个人成长PPT演讲等作业,激发学生思考人际关系经营之道、个人成长积优之法,累积个人心理资本。

三、心理系列课程教学效能提升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功利心理影响课程教学的力度与实效性

高校存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轻视基础知识学习、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轻视思想品德培养、重视实践经验积累,轻视课堂知识学习等现状。这容易导致学生在教育认知、学习目的设置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倾向于以功利主义为标准,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学习动机,把学习内容分为专业课“有用”和公共课“无用”两类。

心理系列课程是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的公共课,对学生的发展存在见效慢、收效低、可操作性不强、关系不太显著的特点,这与学生重视见效快、操作性强的实用课程的现实情况相冲突。此外,高职学生不能正确认知所学课程内容,容易受各种功利化的社会需求影响,将精力投入到考证、兼职打工等活动上,导致课堂出勤情况不理想,学习主动性不够,教学实效难以保证。[2]

(二)师资队伍结构影响课程教学的深度与系统性

目前,学校心理系列课程任课教师共8人,年龄、职称及学历、专业结构如下:

从表中可看出,心理系列课程主要是青年教师在授课,初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非常大,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低。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具有易吸收新知识、使用信息化手段频率高、易与学生打成一片等优势,但也存在人生阅历欠丰富、教学经验不足和知识脉络尚未形成体系以及在生活、科研、职称评审、专业发展等方面面临诸多的困境。授课的青年教师有部分为辅导员,存在“事务性工作占用时间和精力多,分配在科研和教学时间较少”的情况,从而难以保证教学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心理系列课程的教师有些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没有严格的心理训练和系统的心理知识,无法理解和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易于运用灌输法进行教学,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心理课教学质量,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课程综合设计影响课堂教学的广度与递进性

首先,受传统注重疾病防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教学内容主要以病理心理学和消极情绪为主,主要集中在心理问题的成因、表现、预防等方面。过于关注缺陷和问题而忽略学生自身发展潜能,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潜能的发展,也制约着学校心理工作水平的真正提高。

其次,心理系列课程中有知识重复讲授现象,学生听课容易疲劳。《爱情心理学》2学时、《大学生心理之人际交流与沟通》4学时、《戏说心理学》4学时、《幸福人生》6学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知识重复。《网络生活与心理健康》存在内容重复,没有单独设置教学单元计划。从《音乐欣赏与审美心理》的课程标准与进度表来看,该课程偏向音乐课程,心理相关元素偏少。

最后,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试卷考核相结合,学生通过考前突击复习,死记硬背即可及格,甚至得高分。平时考核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主观评分,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期末考核偏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更没有考察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状况。[3]

四、优化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施路径

心理健康教育应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构建心理课程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品质培养模式,夯实品质培养体系,提升教师心理素质,优化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科学引导大学生发展良好的行为方式和内在心理资源。

(一)以全方位育人品质为培养载体,优化心理系列课程设计

1.创设积极教学语境

授课时,老师要避免“消极”地说话,积极地或富有建设性地表达“是什么”或“要什么”,这是促成学生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必要途径和强大的一个环节。将“不”改成“要”,把过去时和将来时改成现在时,让学生们注重“现时当下”感受的觉察;“是否”用“何时”代替,“何时”转换成“作为”,“作为”变形成“是什么”,实现个人计划与理想。积极语言可以帮助个体形成有效的、富有创造性的、具有积极的思维习惯,进而影响个体的态度和行为,让个体与合适的人之间形成积极的吸引力,然后相互助力、互相感染,创造人们喜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与氛围,形成一种不断上升的良性循环。

2.注重学生元认知的培养

元认知是个体意识到自己“正在思考”,而不是在想“自己正在思考的内容”,即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元认知的培养,让学生放缓反应速度,扩大刺激与反应间的缺口时,拥有空间来观察自己的大脑处理信息,解读信息,站在更有利的位置做出选择。提升选择能力的同时,增强有目标地生活的动力。即元认知不仅仅是觉察“现时当下”,更是思考正在思考的事物。明白自己如何且为什么要思考,学生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身处何方,正往何处去,以及如何到达目的地。

3.加强学生反复练习的监督

反复练习是通过构建积极反应的结构以及提供能量,为个体应对生活及其挑战带来永久的积极改变,形成积极心理的习惯性反应。积极语言和元认知能力的巩固,需要学生有意识地表達和专注积极地反应练习,方可改变学生惯性思维的方向。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习惯养成打卡、对分易教学平台、同学结对子帮扶、导师导生等监督学生反复练习,在情感上认可其真实性,改善语言,改变默认思维,形成真正的积极性倾向程序的条件反射。

(二)以全员参与式品质为培养依托,提升教师队伍心理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其获得的资格和参加的培训应符合以下三点要求:教师资格证书;五年以上教学经验;系统完成相关的心理学课程学习。国家于2017年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试认定,高校教师要系统完成相关的心理学课程学习,可参加省内心理咨询师上岗证培训,完成《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以及咨询心理、咨询技术、咨询技能等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能够识别心理问题,结合各自专业和课程特色,科学宣传心理保健知识,做到“真知、真懂、真信、真用”。

组建教师心理项目成长小组,通过共读心理书籍、咨询与教学技能分享、案例分析、同辈督导等形式,满足授课教师心理专业成长的需求及专业素养的提升,在团体中获得社会支持,从而缓解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以渗透式品质为培养渠道,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

功利心理让大学生越来越讲“实在”、越来越追求“实用”,把活动加分、评奖评优或毕业求职作为参加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种活动的主要目的,异化了学校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旨。因此,高校要依托课程,注重学生心灵超越和信仰的品质培养,推进宿舍、班级和校园活动的开展,共筑“微观——中观——宏观”支持系统。

1.微观上,构建和谐、友爱的宿舍环境

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要树立集体意识,建立并遵守宿舍公约;提高个人修养,包容体谅他人;自查自纠,出现问题及时沟通;开展宿舍文化节,形成和谐友善的氛围。学生宿舍的管理要坚持“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理念,引入积极的组织机构,以积极的学生品质为培养目标,开展文化节、读书节、艺术节、素质拓展活动,推出“星级学子”评优活动,如助人之星、雅居之星、学习之星、才艺之星、形象大使等,让全体学生做到融入宿舍、美化宿舍,学会宽容、互助,养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积极人格素养。

2.中观上,创建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集体

班集体要成为全体同学的正向支持系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班级中,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是相互尊重的,针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教师应采取宽容、尊重、坚决和鼓励的态度。在日常课余活动中,有意识地创设追求成功的班级文化活动和比赛,开展积极心理学成功案例方面的主题班会,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创新的意志,凝聚团结奋进的班级力量,形成勤奋好学、努力奋进的班风学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向上的动力。

3.宏观上,营造文明、和谐、美丽、精进的校园环境

美丽的校园环境,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制度,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与影响作用。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理念,开展“探访红色圣地,传承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寻找红色印记,缅怀革命先烈”、学唱红歌、红色传奇故事演讲、高潭革命历史微展览等系列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叶挺纪念馆、邓演达故居、廖仲恺纪念园、高潭中洞革命老区、东江纵队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实践基地,让学生切实感受革命先烈听党指挥、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红色思想,坚定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协同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美丽校园”、“精进校园”、“文明校园”。

总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需要从目标、内容和方法上优化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例如正义、勇敢、乐观等品质,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使大学生能够积极勇敢地面对各种挫折,提高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人格健全、专业过硬的人才,擁有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9-04-30)[2019-5-2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4/30/c_1124436427.htm.

[2]杜丽臻,严华.高职院校学生课堂出勤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01).

[3]徐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与创新[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3).

[4]栾海清.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01).

[5]裴丽颖,周颖萍,王立花.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探索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02).

责任编辑  韩谦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浅析初中生政治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