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心理缺失与阅读需求之调查分析

2019-09-10陈东灵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

陈东灵

摘   要: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导致其无法享受到父母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关爱和呵护,而易产生个性、心理缺失的异常。相关研究表明,适当阅读有助于留守儿童缓解心理矛盾、解决心理困扰。通过对 36名留守儿童心理及阅读相关问题的深度调查和访谈,了解到留守儿童对缓解心理压力的阅读需求,因此,社会各界及学校应当充分提供阅读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保驾护航,乃至形成整个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缺失;阅读资源;阅读需求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6-0027-0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下我国社会出现了大规模人口流动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留守儿童群体的产生,而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使得他们时常伴有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现如今,相当多的孩子在其人格形成过程中出现了缺失问题,尤其心理缺失十分突出。西方国家早在古希腊时期即视图书为心灵药方,我国汉代淮安王刘向也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因此,培养留守儿童阅读习惯,为留守儿童提供阅读资源,可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扰。社会各界对此应予以重视。

通过对武汉市某区域36名7~12岁留守儿童开展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笔者尝试分析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留守儿童如何选择阅读资源来填补心理缺失,以及其对阅读资源的需求等相关问题。

一、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困扰问题

受访的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困扰问题主要包含学习问题、生活无助问题、自我认同问题、父母亲情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金钱问题和成长未来问题等七个方面,伴随着各种困扰问题,留守儿童引发了诸多心理矛盾,如寂寞、孤单、沮丧、焦虑、烦躁、不安、挫折、紧张、气愤、伤心及迷茫等。

一是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其课程学习普遍缺失父母的及时辅导与帮助。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对学习会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调查采访的留守儿童中,有61%的孩子常常因为自身的学习问题而感到沮丧与迷茫,并且在调查中有13位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逃学和辍学现象。

二是生活无助问题。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生活上的拮据与困难易加剧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调查中, 47%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生活帮助,常常感觉紧张不安、谨小慎微。留守儿童承担日常家务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有5位儿童反映,他们最大的困难是在遇到恶劣天气下的农忙或意外伤害时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忙和及时救助。

三是自我认同问题。留守儿童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而认同并发展自己。调查采访的留守儿童中,25% 的孩子表示个人的自我要求在未达到个人所设定的目标时,会感到压力而导致心情低落;3位儿童因为自己的外形相貌较差而感到自卑与痛苦,甚至不敢出门或怯于与他人交谈。

四是父母亲情问题。父母常年外出使留守儿童倍感孤独与寂寞,并且普遍认为父母是出于无奈才选择外出务工。调查采访中有19%的留守儿童存在着不理解父母等親情问题,其中有2位儿童在父母回家后有意疏远父母,与父母情感隔膜,甚至存有怨恨父母无情的心理。

五是人际关系问题。由于缺乏父母亲情的滋润,许多留守儿童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与教师、同伴之间存在沟通上的困难。调查采访的留守儿童中,72%的孩子存在人际关系问题。有些孩子不知如何拒绝他人的要求与邀请;有些孩子因个人言语过于直接易与同学发生争执;有些孩子较难适应新环境、难以融入学校的生活圈等等。

六是金钱问题。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为弥补留守孩子的情感缺失,往往采取金钱补偿的方法。在保证了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调查采访有11%的留守儿童用物质手段来掩盖自己的内心卑微,期许在攀比中获得自信。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和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将亲情缺失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对社会充满敌意,并做出一些逆反的行为。

七是未来成长问题。由于留守儿童与学校、家庭无法及时沟通,导致其对于自身的身体成长和未来理想倍感无助和困惑。调查采访有58%的留守儿童对未来的生活没有自己的规划和蓝图。

二、留守儿童选择阅读资源情况

留守儿童选择阅读资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些儿童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资源;有些儿童依据心理问题的不同而分别选择;有些则是依据他人的推荐来选择阅读资源。此外,笔者在深度访谈时了解到,留守儿童受个人性格、生活背景、阅读能力及阅读资源的外部包装等因素的影响,在阅读资源的选择上也会有所差别。

调查采访有69%的留守儿童选择阅读资源是依个人兴趣爱好而定。他们认为在心情不佳或是有烦恼问题时,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有助于缓解个人的心理压力,并能暂时忘却烦恼。

调查显示有33%的留守儿童是依据心理问题的不同而选择阅读资源的。比如当遇到学习问题时,这些孩子会选择与学习有关的阅读资源;在遇到自我认同的问题时,他们会选择有关历史人物传记方面的阅读资源;当遇到成长未来问题时,他们就选择一些励志类的阅读资源以激励自我等。

调查结果有50%的留守儿童会依据他人的推荐来选择阅读资源,但最终选择的方向还是依据阅读资源的内容及自己的情绪状态。

个人性格、生活背景、阅读能力及阅读资源的外部包装等因素也能影响到部分留守儿童的阅读选择。在日常阅读的选取方面,选择与自身性格、生活背景较为相似的阅读资源,在阅读过程中能增强文本的亲切感与真实感,并从中获得正确的心理暗示。留守儿童受限于自身的文化学识,导致其阅读能力有限,当遇到阅读资源中的生僻字、词及句子时,这些儿童往往会放弃阅读。此外,阅读资源的精美外包装也常常能激发留守儿童的阅读欲望。

三、留守儿童对图书馆的阅读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对图书馆的阅读需求主要有三项:推荐具有舒缓心理的阅读资源占86%;依据个人兴趣爱好搜集并推荐阅读资源占53%;增加多媒体类型的阅读资源占42%。

首先,推荐具有舒缓心理的阅读资源。有些阅读资源中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但读者仅依据其外表与书籍名称是无法理性断定其内容是否具有可读性,以及其是否符合自身的阅读需求。图书管理员,主要负责书籍的整理、编码与上架工作,其对书籍的主要内容有一个系统与全面的了解,因此,留守儿童可以从图书管理人员那里快速找到具有舒缓心理的书籍进行阅读。

其次,依据个人兴趣爱好搜集并推荐阅读资源。留守儿童希望图书馆开展一对一咨询服务,并允许儿童自身向图书馆提供有关个人兴趣爱好的阅读资源,如此一来,不仅能增进儿童与图书馆的交流互动,而且孩子也可获得有针对性的心理阅读指导。

最后,增加多媒体类型的阅读资源。留守儿童希望图书馆能搜集不同媒体类型的阅读资源,如电视、电影、舞台剧、音乐、图片等。不同形式的阅读素材可以提升阅读素材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激发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

四、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心阅读让留守儿童减压释怀

从教育认知学出发,增加阅读可以改善孩子的心理状况。但此次调查中发现,有些留守儿童即使在阅读时间上达到甚至超过同龄人,但其心理状態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究其原因,单一“把书丢给孩子”的方法无法替代监护人日常的阅读督促、书目选择、对孩子阅读取向和趣味的跟进。因此,为保证留守儿童从阅读中获取心理帮助,我们不仅仅是“给他们书”,而是“给他们正确的书、喜欢的书”,并且做到有回馈的、不断改进的阅读。

首先,开展阅读指导服务。学校可聘请专职专业的心理阅读指导教师、开设心理阅读指导课程、举办心理阅读指导讲座,为留守学生提供专业化的阅读指导服务。

其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档案可记录孩子的个人信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便学校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具体情况,并依据儿童的个人兴趣爱好推荐其心理阅读资源。

再次,与社会各机构联合服务,增加优秀阅读资源。学校可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合作,在校内设立流动阅读服务点,以定期更换儿童阅读资源。

最后,建立健全多媒体阅读资源管理制度。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工整理优秀的少儿文化资源,如经典图书、连环画、谜语、影片库等等,让更丰富的心理阅读资源呈现在留守儿童面前,同时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创建一个多触觉阅读平台。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留守儿童法律权益保护问题及优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