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意逆志 品味诗情

2019-09-10陈织星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陈织星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品味诗歌 方略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2-085-01

“志”,就是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蕴;就是通常说的诗歌的主旨,作者所表达的“本意”。“逆志”就是探求诗歌的主旨,理解、体会、品味作者创作的本意,推测作者的情绪状态、情感心理、思想意趣、理想品格等等。“以意逆志”的重点在于对“意”的揣摩与把握。在诗歌欣赏中,“意”基本上可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诗人提供给读者的文辞之意,二是读者之意,即读者自身的生活经验、切身体会、主观感受。

品读诗歌文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品读诗题。题目往往揭示诗歌的内容和题材。例如杜甫的《蜀相》,标题就告诉我们,本诗重在写诸葛亮其人,而非“武候祠”。又如陆游的《书愤》,标题透露出本诗要抒发的是一种痛心疾首的愤激之情。

二、品味诗中极富个性的措辭。陆游的《好事近》下片中有“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的句子。“乘风去”、“任”等词,写得极富个性,表现了作者“随风飘荡,随遇自适,处处为家”的旷达情怀。《蜀相》首句曰“丞相祠堂”,其实锦官城外的那座祠堂叫“诸葛武候祠”,而杜甫谓之“丞相祠堂”,这是值得深味的。

三、品读感情色彩浓烈的文辞。诗人笔端的世界,是诗人由内而外感受到的世界,一草一木皆染上了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那些表现诗人主观感受的字词,自然会泄露诗人内心的秘密。例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其中的“寒”字写的是弥漫在江面的烟雨之寒,这又何尝不是弥漫在离人心头的离愁之寒呢?再说楚山之“孤”,诗人未见楚山昂首矗立之雄姿,却只觉它孤峙江边,形单影只,这恰似诗人在送别朋友之后,孤零零伫立江畔,空望流水的身影。楚山“孤”,实为诗人失友之孤。有些诗歌中表现主观感情的字词,正是诗眼所在,它是最能集中反映诗歌意旨的。例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迂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愁”字,就是全诗的“诗眼”,我们在品读时必须要抓住。

四、品读典故。无论是化用前人诗句,还是引用历史人物故事,都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途径。了解典故本身不是我们阅读的重点,分析体会作者运用典故的目的用意,才是我们必须弄清楚地。例如,陆游在《书愤》中引用“塞上长城”的典故,目的是为了表现自己曾经立下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壮志。曾经的壮怀激烈、豪情万丈与眼前的衰鬓先斑、壮志难酬形成鲜明对比。这深沉的怨愤,确非一般的怀才不遇可比。

五、品析形象。

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物象和人物形象两种。

1.物象是指融入了诗人情感的景物,即意象。几千年的积淀,许多物象在古诗中有了比较固定的意义。例如“柳”象征离别,“雁”勾人思念,抓住诗人所选取、描写的物象,反复揣摩,才可以触及诗心。

例如在《湘夫人》中,诗人大量运用芳草、香花一类意象,象荷叶、荪草、芳椒、兰桂、等等。这一大串的芳香、洁净、美丽的物象让人联想到湘君求娶湘夫人的美好愿望和痴狂深情。透过这些美丽的意象,我们看到的是湘君执著追求理想爱情的美好心灵。

有些诗人描写物象的角度很独特,例如苏轼的《题西林石壁》,他没有写山之高大险峻,而是描写人们看山获得的不同印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的视角,表现的是一种哲思理趣。

2.人物形象。古诗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时只是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但这恰恰是诗人情绪、情感、思想的呈现。唐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新妇初见公婆之前的微妙心理。结合诗歌的标题,我们不难品出,作者要表现的,其实是他自己考试前的那种期待和不安的心情。

当然以上所谈的几个方面,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大家品读一首诗歌,应从作品的整体出发,多方面地品读,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旨意。

另外,“以意逆志”之“意”,还指读者之意。

读者自己的生活经验、切身体会、主观感受对欣赏古诗也是很有帮助的。我们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读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回想一下:与挚友离别时,你可曾拉着朋友的手劝他再多坐一会,再多说一会知心话呢?母亲送你远行时,她是否曾唠叨过这样的话语——“到了那边,就只有你一个人了,你要好好地照顾自己”。推已及人,你就可以理解王维对元二的那份深情了。

欣赏诗歌、品读诗文,有时会不自觉地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是读者之“意”与诗人之“志”若合一契的表现。可以说这是品读诗文的最佳的审美境界。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