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中国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2019-08-06孙立

艺术评鉴 2019年1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孙立

摘要: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典型代表,与传统文化间联系密切且彼此间影响深远。然而,从目前我国中国画教育水平来看,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缺失问题,直接影响总体教学效果。同时,中国画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问题的产生原因相对复杂,涉及教育体制及传统文化传播等方面因素。本文以当代中国画教育为切入点分析其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就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当代中国画  传统文化  缺失情况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3-0030-02

中国画,简称“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使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毛笔,利用石制颜料、墨及水在宣纸或娟等材料上进行绘画创作,其绘画创作题材涉猎广泛,包含花鸟、山水及人物等,可分为写意及工笔两种技法。同时,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间联系密切且彼此间影响深远,而中国画创作内容及艺术精神等层面全方位体现古代人对社会生活、自然万物及人生人世的理解,甚至涵盖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经济及政治等方面的认识[1]。受长期以来传统文化批判、文化氛围不足及经济利益冲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促使传统文化始终处于缺失状态,对当代中国画教育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本文针对当代中国画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当代中国画与传统文化之间密不可分

一般说来,中国传统文化指中华民族于社会演变发展历程中所產生极具民族特色且稳定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于现实生活中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立足于中国画艺术特点及精神内容能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而依据中国古代思维逻辑、学术观点、宗教理念及哲学思想能全面分析中国画的艺术本质,便于得出二者间内外联系[2]。自“人文画”出现以来,中国画艺术被赋予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换而言之中国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内在灵魂”且中国画发展历程无法脱离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支持。

同时,创作中国画期间绘画主体利用绘画技法完成绘画作品映射自身个人修养、价值观念、审美高低及思想深度,待绘画完成交由受众欣赏品味时,二者思想层面达到一致共鸣,实现跨越时空全面认知绘画创作主体情怀及精神的目标。国画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侧重于体现“宁静致远”及“修身养性”等精神理念,并且国画创作期间倾向于利用植物题材表现创作者的气节及审美,例如:梅兰竹菊等绘画题材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青睐,涌现出大量知名画家[2]。

我国古代文人格外重视个体发展普遍学习多个方面知识且文学素养相对较高。除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外,琴棋书画及诗词歌赋均属于学习范畴,而此类文学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本质角度来看,古代文人墨客普遍将绘画视为抒发自身情感的方法及途径,是比诗词歌赋更为直接的情感表达渠道及过程记录。由此可见,绘画与文学间关系密切且诗画间彼此相得益彰[3]。自唐宋以来,大多数文人画家深受文学熏陶,格外擅长书画诗印且具备自身独特的审美情趣。此外,中国画作品品鉴向来不以绘画技巧高低为唯一标准,着重强调绘画作品中所体现的精神境界、人生感悟及生活情趣。

二、当代中国画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文化冲击原因

从近代历史角度来看,传统文化遭受接连打击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例如:鸦片战争或甲午战争后满清承受巨大打击且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及科学技术传入我国,大批知识分子步入“反传统文化”的热潮,甚至极个别学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于传统儒家温和文化保持鞭挞的态度。为了实现普及现代文化的目标,以胡适为典型代表的文人学者发起著名的“白话文运动”,沉重打击诗词歌赋等中国古典文学促使其丧失现实应用价值[4]。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文化历经文化大革命及破四旧等浩劫洗礼处于土崩瓦解的状态,造成中国画教育丧失其赖以生存的外在条件及外在环境。

(二)体制制约原因

从教育情况角度来看,当前我国中国画教育体制存在着较多问题亟待解决。除大中专高等院校外,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大多数中小学尚未将中国画教育纳入相应的教学模式中,促使学生对中国画仅仅停留于兴趣爱好的阶段。同时,我国现有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所提供的生源难以满足中国画对文化素质的要求,特别是国家现行的高校招生标准对于艺考生文化成绩的标准相对特殊,造成报考中国画的学生文化基础更为薄弱[5]。此外,大中专院校美术专业招生时无论报考任何画种均以考察西方绘画基础素描及色彩为唯一标准,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中国画的学习时间。

(三)教学技法原因

从国画教学角度来看,教学双方均存在着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入学新生普遍第一次上国画课错误认为不需要复杂绘画工具或将国画等同于毛笔画,无法区分生宣及熟宣间质量及使用方法,不了解狼毫与羊毫间差异性,对于中国画历史及传统文化的理解均不够成熟。同时,中国山水画作品布局及笔墨均贯穿古代文人墨客的禅意精神、宗教思想及哲学思想,客观上要求国画创作者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内容,不再停留于简单绘画技法的层面,例如:皴、擦、点、染等,但是当前我国中国画教学期间大多数教师将绘画技法传授视为重点内容,忽略中国画作品内容及相关文化方面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画作临摹痕迹过于明显,没有自己的思想。

三、当代中国画教育弥补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扭转思想认识

一般说来,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能帮助国画专业学生增强自身文化素养,不仅仅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肯定尊重,更为学生后期中国画创作提供相应的灵感。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高等院校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集中校内国画教育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国画相关传统文化内容,将所有文化内容碎片化处理与国画教育体系相结合,并且综合考虑应试教育被动性的特点,不得直接给出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相关课程,尽可能采取渗透手段于日常教学期间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促使学生不知不觉间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艺术传承责任。总而言之,理解积累文化理论知识方可深入品鉴国画艺术。

(二)强化学科联系

中国画教学效果高低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是当前我国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教师应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真正意义上做到大胆创新及集思广益,灵活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弥补以往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不足,例如:评价激励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及兴趣教学法等,并且适当穿插相关文献资料及书画真迹影像资料,促使中国画教学融入传统文化。例如:以梅花绘画技法及相关作品为例,教师可提前引入梅花相关古诗词讲解其内容内涵突出其内在含义,待学生品味诗歌情感后再创作相关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梅花的审美品味。

(三)选修相关课程

为了增强国画专业学生个体文化素养,相关教师可鼓励学生选修文化史、历史及古代文学等方面课程便于理解绘画作品中的文化内涵,通过邀请高校中文系或历史系等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等方法拓展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知识面,能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特别是诗词歌赋是古代绘画作品中最为常见的“配角”。由此可见,学生古代文学掌握程度越好越能全面认识国画艺术,特别是中国艺术史中大量传世佳作存在相应的创作背景及历史典故。同时,由于绘画与书法间关系密切,客观上要求高等院校开设篆刻或书法等课程,促使学生于篆刻或书画练习中融会贯通得出全新的感悟。

四、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即便中国画教育无法等同于科技、经济及政治等学科对人类产生极其显性的影响,但是立足于文化层面其实践含义及理论意义极其深远。受西方画种风靡及蓬勃发展的影响,国画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而如何振兴国画教育弥补传统文化缺失情况,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士的关注及重视。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秉持着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贯彻落实教育机制改革,不断创新国画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强调保存弘扬传统文化中精髓,为传承发展中国画艺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袁之明.浅析当代中国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J].黑河学院学报,2019,(02):130-131.

[2]张莉君.现代中国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完善路径分析[J].戏剧之家,2017,(21):192.

[3]李文强.基于传统视角下當代中国画个性缺失的思考与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