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地区157例恙虫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2019-07-13郑海鹏洪文昕王建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6期
关键词: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

郑海鹏 洪文昕 王建

【摘要】 目的 探讨恙虫病的临床特点, 对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提供证据。方法 157例恙虫病患者,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生情况、焦痂或溃疡发生位置、首诊误诊情况、辅助检查情况、确诊时间与治疗转归和预后关系。结果 157例恙虫病患者, 就诊时表现症

状为发热157例、焦痂或溃疡157例, 主要症状为头痛、畏寒、食欲减退等;焦痂或溃疡发生部位主要为腹股沟、会阴、颈部或胸背腹部等;首诊误诊率为52.2%。157例恙虫病患者从起病到确诊时间为8 h~

20 d, 平均时间为5.6 d。确诊时间越长, 则发生器官损害的数量越多, 病情越重, 死亡率越高, 即确诊时间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636, P<0.05)。最终治愈出院者146例, 死亡者11例。结论 恙虫病首诊误诊率高, 随着确诊时间的延长, 发生器官损害的数量增多, 治疗效果越差, 确诊时间与预后呈正相关, 死亡患者均有多器官功能损伤表现, 因此早期诊断在救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本病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恙虫病;临床表现;回顾性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6.039

恙虫病又称为丛林斑疹伤寒, 是由恙虫病东方体病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其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恙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叮咬部位出现特征性溃疡或焦痴、毒血症、皮疹、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够及时, 则可能并发脑、肺脏、肝脏、心脏、肾脏及血液系统等多器官脏器损害, 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危及生命[1, 2]。本文对本院2008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7例恙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通过对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来探讨该病的治疗对策,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6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二科收治的157例恙虫病住院患者, 其中男

83例, 女74例;年龄28~73岁。所有患者均来自城郊结合部或农村, 发病时间以6~10月为主, 发病前均有野外作业史或者草地、丛林接触史。

1. 2 诊断标准 参照《传染病学》中的诊断标准[3]:①夏秋季节在自然疫源区, 有野外、草地活动史;②高热;③特异性焦痂、溃疡、局部淋巴结大、皮疹、肝大、脾大;④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阳性, 凝集效价≥1∶160;或早、晚期双份血清效价呈4 倍以上增加;⑤临床高度怀疑本病未能确诊, 通过四环素和氯霉素诊断性治疗, 体温于24~48 h 内恢复正常。

1. 3 方法

1. 3. 1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多西环素治疗, 首次剂量为200 mg, 100 mg/次, q.12 h.;多西环素疗效欠佳者或合并严重多脏器损害且无氯霉素禁忌证者联用氯霉素1.5~2.0 g/d(儿童患者未用);毒血症状严重者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使用方法为甲泼尼龙 40 mg/d静脉滴注, 连用3 d, 同时给予降温、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1. 3. 2 研究方法 对157例恙虫病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住院病历, 对其流行病学临床数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误诊情况、确诊时间与治疗转归和预后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生情况、焦痂或溃疡发生位置、首诊误诊情况、辅助检查情况、确诊时间与治疗转归和预后关系。发热程度判定标准:①高热:体温39.0~41.0℃;②中热:体温38.0~38.9℃;③弛张热:体温>39℃, 且24 h内波动范围>2℃。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157例恙虫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发生情况 就诊时, 157例恙虫病患者中, 发热157例, 其中高热123例, 占78.3%, 中热21例, 占13.4%, 弛张热13例, 占8.3%;焦痂或溃疡157例, 其中焦痂或单个溃疡146例, 占93.0%, 焦痂或多个溃疡11例, 占7.0%;头痛142例, 畏寒149例, 寒战34例, 疲乏无力或全身酸痛73例, 食欲减退102例, 心悸胸闷15例, 咽痛咳嗽8例, 肝脾肿大23例, 黄疸15例, 神智障碍13例。见表1。

2. 2 157例恙虫病患者焦痂或溃疡发生位置 157例恙虫病患者焦痂或溃疡发生于腹股沟34例、会阴23例、腋窝9例、腘窝12例、肛周15例、臀部17例、颈部或胸背腹部20例、其他部位27例。见表2。

2. 3 157例恙虫病患者首诊误诊情况 157例恙虫病患者首诊误诊82例, 首诊误诊率为52.2%。其中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流行性感冒71例, 败血症4例, 肺炎3例, 血液系统疾病3例, 急性肾炎1例。

2. 4 157例恙虫病患者辅助检查情况 157例恙虫病患者, 血常规检查结果为白细胞计数正常者97例, 白细胞计数降低者21例, 白细胞計数升高者39例, 血小板计数减少者41例;尿常规检查结果为尿蛋白阳性者34例;血生化检查结果为血清谷丙转氨酶值升高者98例, 总胆红素升高者54例, 血清肌酐值升高者29例, 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者19例, 血清心肌钙蛋白升高者14例;特异性检查结果为外斐试验效价升高者17例, 血培养均为阴性;X线片检查结果为提示有双侧肺纹理增粗、局限性炎性浸润影者54例;心电图检查结果为室性早搏及轻度ST段改变者2例。

2. 5 不同确诊时间与治疗转归和预后关系 157例恙虫病患者从起病到确诊时间为8 h~20 d, 平均时间为5.6 d。确诊时间越长, 则发生器官损害的数量越多, 病情越重, 死亡率越高, 即确诊时间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636, P<0.05)。见表3。

2. 6 157例恙虫病患者治疗及转归情况 157例恙虫病患者中, 体温在治疗后24~48 h降低者126例, 治疗过程中出现多西环素副作用(剑突下不适、恶心)者98例;最终治愈出院者146例, 死亡者11例;死亡者均为年龄偏大、病情较为严重、多脏器功能受损患者。

3 讨论

恙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但以南方多见, 起病时均为急性发热,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四肢酸痛、疲乏、头痛、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其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 使实质器官充血、水肿、细胞变性坏死, 因此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 随着病程的进展, 最终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4]。

确诊恙虫病的最佳依据是能从患者血清中分离出恙虫病东方体, 或行分子生物学检测明确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型, 但由于客观条件所限,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医院实验室未开展此项目, 外斐试验效价作為特异性抗体测定也有相当的诊断价值, 但发病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 变形杆菌凝集试验滴度可延迟出现, 且外斐试验阴性亦不能排除此病, 因此特征性皮疹焦痂溃疡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焦痂一般呈椭圆形, 痂皮颜色为褐色, 周围红晕的直径大小不一, 约为4~8 mm, 边缘较中心隆起。痂皮揭去或脱落后可形成浅部溃疡, 底部为肉芽组织, 淡红色, 湿润, 无渗液。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 需要与病毒、细菌及其他不典型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 且涉及中枢神经、血液、呼吸、消化、肾脏、心脏等多个重要脏器的损害。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恙虫病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几率大, 以心、肝、肾、肺、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受损为主[5-7]。本研究结果显示, 确诊时间越长, 则发生器官损害的数量越多, 病情越重, 死亡率越高, 即确诊时间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636, P<0.05), 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8-10]。本研究中死亡患者抗病原治疗开始时间均在起病7 d后, 其中13例最后出现MODS, 死亡患者均出现4个脏器损害, 均出现神智异常等脑病表现, 与黄昭穗等[11]的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 恙虫病首诊误诊率高, 随着确诊时间的延长, 发生器官损害的数量增多, 治疗效果越差, 确诊时间与预后呈正相关, 死亡患者均有多器官功能损伤表现, 因此早期诊断在救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本病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原平, 符照康, 符子前. 恙虫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临床及预后分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13(3):202-203.

[2] 王兵侠, 胡建兵, 陆明峰. 扬州地区急诊收治38例恙虫病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急诊杂志, 2015, 16(5):362-364.

[3] 杨绍基, 仁红. 传染病学.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4-139.

[4] 张玲霞, 周先志. 现代传染病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652-657.

[5] 陶言言, 吴晓飞, 伍德生, 等. 恙虫病17例临床特征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598-600.

[6] 欧宏杰, 刘家俊. 恙虫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传染病信息, 2008, 21(5):319-320.

[7] 何恺, 黄东升, 安丽, 等. 云南省保山市2006-2016年恙虫病流行特征分析.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1):87-90.

[8] 冼树标, 梁小岚. 200例恙虫病的临床及死亡危险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 30(4):106-107.

[9] 李贵昌, 刘起勇. 恙虫病的流行现状. 疾病监测, 2018, 33(2):129-138.

[10] 李贵昌, 栗冬梅, 李焱, 等. 2006-2016年我国恙虫病流行特征分析. 疾病监测, 2018, 33(2):139-143.

[11] 黄昭穗, 刘敏, 欧阳万青, 等. 恙虫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0例临床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21(3):239.

猜你喜欢

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治疗状况综述研究
大肠埃希菌肠道外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近况
脊柱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
成团泛菌感染及其诊治的研究近况
克雷伯菌感染及其诊治的研究近况术
102例口腔扁平苔藓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
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回顾性分析
参苓白术散治疗40例溃疡性结肠炎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