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
2019-06-06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春艳贾明月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陈春艳 贾明月
近年来,市场准入放开,持续推进民营银行发展,鼓励外资银行在华发展,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金融脱媒加快,银行业竞争激烈(郑万春,2018)。传统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率严重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银行业面临格局重塑的洗牌风险。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交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银行业混改拉开序幕。商业银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此背景下,进一步研究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可以完善股权结构理论,并为正在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实证支持。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我国上市银行大多是国企改制而来,国有股占很大比重,能够得到国家更多的财政支持和优惠福利政策,可以保证资本充足和银行稳步经营。但财政部容易被诟病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唐玮,2014),商业银行经营运行机制带有严重的行政色彩。鉴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国有股持股与经营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
法人股股东主要通过公司分红来获得收益,具有以下优势。(1)利益一致性;(2)管理优势;(3)人员和信息优势。然而,普通境内法人股所持股份较少且分散,控制能力不强、话语权较弱,存在“搭便车”现象,且“限售期”的存在,使其在“解禁”前,并不能发挥“用脚投票”的公司治理作用。境内法人虽有动机参与公司监督管理与决策,但缺乏足够的能力付诸实施。与境内法人不同,境外法人持股普遍较高。外资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但因其充当的角色为财务投资者,而非长远的战略投资者,一段时间后,会考虑如何退出,而非持续追加投资,对企业会造成一定冲击。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境内法人股持股与经营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
假设3:境外法人股持股与经营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
大股东的监督和退出机制能够有效缓解股权分散情况下的“搭便车”现象,但同时也会带来大股东侵蚀其他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我国股权“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加上中国“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高管大多直接被任命,被解聘的可能性极小,行政色彩浓厚。股权的高度集中,“内部人”可能进行机会主义行为,加大盈余管理的操纵,恶化经营效率。另外,以“内部人”为代表的大股东可能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或进行“隧道行为”掏空企业,会降低企业价值。故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负相关。
假设5: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正相关。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3—2017沪深两市A股16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因样本数据不全,剔除了2016年以来新上市的10家银行。本文的财务数据、股权结构数据均来自公司年报数据并加以整理。
表1 变量及说明
2.2 主要变量定义
(1)经营绩效。鉴于银行高风险、高负债经营的特殊性,本文选择每股收益EPS作为经营绩效的替代变量。(2)股权结构。第一,股权属性,本文采用国有股PG、境内法人股NPF、境外法人股WPF三个替代变量来衡量;第二,股权集中度,本文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赫芬达尔指数H5表示;第三,股权制衡度,本文选择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的持股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之比Z10作为替代变量衡量制衡度。(3)控制变量。公司规模LNA、资本结构DAR、盈利能力ROE、公司属性CEN_SOE。以上各变量的详细说明,如表1所示。
2.3 实证模型
为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采用单方程模型检验,构建模型如下:
其中,EPS代表经营绩效;β0为常数项;Xi代表股权结构指标。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表2 描述性统计
表3 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模型(1)、(2)回归结果
如表2所示,国有股、境内法人股、境外法人股均值分别为0.434、0.115、0.178,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均值0.321,最大值0.677,说明股权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特点。
3.2 回归分析
表3模型(1)的回归结果,第(1)、(2)列检验了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与经营绩效都显著负相关,并在1%的水平显著,支持假设4。第(3)列检验了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第二大股东到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比与经营绩效正相关,并在5%的水平显著,支持了假设5。
表3模型(2)的回归结果,第(4)列检验了国有股与经营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国有股与经营绩效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并在1%的水平显著,支持了假设1。第(5)列检验了境内法人股与经营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境内法人股与经营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在10%的水平显著,支持了假设2。第(6)列检验了境外法人股与经营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境外法人股与经营绩效呈“U”型关系,并在1%的水平显著,支持了假设3。
4 结语
本文实证分析检验了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
(1)国有股与经营绩效呈显著倒“U”型关系,说明在一定范围,国有股因其雄厚的资本支持,发挥正向作用,但是超过一定比例时,其行政色彩更加突出,会加大对银行的干预程度,从而恶化银行绩效。(2)境内法人股与经营绩效呈显著倒“U”型关系,因法人股持股比例低且分散,容易出现“搭便车”行为,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其控制权相应增加,境内法人股股东有动力更有能力参与监督管理企业,但是过高又可能会出现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隧道效应”。(3)境外法人股与经营绩效呈显著“U”型关系,表明境外法人股的双重作用,当持股比例较低时,外资股的积极作用并不能得到发挥,但当持股比例超过某一临界点时,境外法人的“利益协同”效应得到真正的发挥,可以抵销资金可能退出所带来的风险。(4)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5)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正相关。表明当股权集中度越高时,企业容易发生机会主义行为,而股权制衡能够有效缓解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