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
2019-05-21刘冕轩刘芳
刘冕轩 刘芳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发展现状中,大学生就业不但会涉及他们自己的利益,也会影响到高校未来的发展走向,对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产生一定的影响,进一步对民生及社会和谐发展方面产生一定的作用。所以,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在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共青团的工作重心,更能体现出共青团是否能较好地服务青年成长和党政中心的工作。
关键词:高校 共青团组织 服务 大学生 就业指导
一、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思想缺乏理论指导
我国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属于后来者,目前还存在经验不足,很多高校还是以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就业指导的主要角色。高校的共青团组织不能正确的定位,他们认为在就业指导中,共青团不占据主要的地位,只是起辅助作用,虽然有些高校共青团组织能对就业指导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也只能在理论知识的层面对毕业生做出指导,缺乏相关的就业专业知识,组织的很多就业创业的活动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缺乏思想上的重视,需要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人员对于青年学生的就业指导,能提供的服务也仅仅是收集一些就业信息,缺乏有力的指导思想,与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的要求产生脱节,不能更好地将共青团组织的作用以及创新性发挥出来。
(二)工作内容脱离学生需求
就目前而言,很多的高校共青团平时所做的工作是以组织活动为主,涉及就业指导类的活动也只限于在高校内部进行指导讲座的开展,对于国家在高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有关扶持政策做出相关的解释,并不能在根本上将青年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得以解决,有的就业指导讲座只是为了讲座而讲座,内容没有创新,大同小异,不能激发青年学生的兴趣,最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并不能使学生们的现实问题得到解决。就高校青年就业指导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让青年学生能真实地去感受创业和就业过程中的不容易,这样才能使就业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二、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以职业规划大赛为契机,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青年学生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是理想信念。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坚定理想信念是最重要的,一旦失去了理想信念,那么就没有了精神食粮。事实证明,中国民族未来能走多远直接取决于青年学生追求理想的高度,青年学生坚定信念有多深也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整个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如何,要看青年的价值取向如何,而青年又正是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价值观如何养成显得至关重要。
大学生初步探索自己职业方向的第一步就是职业规划。共青团组织应该及时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规划的意识,能对职业规划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前树立职业发展的意识。团组织要根据学生年级和专业的不同,在有关的辅导中以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作为主要的方向,实现真正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在大学中的理、工、中文以及医学各科全方位的发展,向社会输送的是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团组织要尽量引导学生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引导他们主动到基层一线、到西部和其他祖国有需求的地方去工作。利用学校资源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学生比较茫然时,团组织要尽量帮助解决。
(二)将招生与就业相结合,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向于大众化,整个过程中,很多高校并没有明确方向,只是盲目的发展研究型的大学,而忽视了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没有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指导体系,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另一方面说,当下的高校招生很多不能与就业相结合,在招生的时候重心放在招生上,毕业时又将重心放在就业上,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高校既然是为了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人才,学校的各部门之间就要做好有关的管理和服务,将学生的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对学生从进入校园到毕业的有关重要事件进行记录。关于就业服务的对象在学校期间的成长经历都要有全面的、动态的、长期的记录,创建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平台,实现进口到出口的持续性服务。与此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高校应该组建校友信息库,对毕业生的发展进行有效跟踪。一方面使在校大学生在就业时可以参考;另一方面是在青年学生中将团组织的信任度得以良好的建立,让大学生更加信任团组织,从而形成良好的持久性的影响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做好服务不但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更是高校团组织在当下和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在现实工作中要不断地实现创新发展,树立服务的观念,提升服务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实实在在为大学生解决在就业和创业中遇到的困难,提供有利的平台,使大学生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对就业创业平台进行搭建,帮助大学生尽快实现就业,使自身价值得到更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田潔,张梦.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1):12—13.
[2]杜娟,刘世凤.高校共青团员身份认同教育的路径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8(1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