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创时代”高校团组织培养创新人才的优势及途径探析

2017-01-17张珍

东方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共青团组织创新人才高等学校

张珍

摘要:“众创时代”高校共青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实践平台优势。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利用好自身政治优势和宣传优势,打造出高校自己的“众创时代”;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点面结合,“漫灌”“滴灌”相结合,将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作做精做细做强,做出特色;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自身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等学校;共青团组织;创新人才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创新精神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时代”,为广大青年描绘出了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新篇。“众创时代”就是“创新时代”,是一个各种智力资源与人才优势迸发、不同思维模式与实践形式碰撞的大格局。高校团组织更应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趁势而上,充分依托自身资源和平台,深挖在培养创新人才上的自身优势,并与时俱进地探寻新的机制和途径。

一、“众创时代”创新人才所应具有的素质

“众创时代”所立足的时代背景不仅仅是中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更是国际视野里的时代趋势。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青年人才,通常来讲,应具备以下素质结构:

1.具备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养成性的思维能力,是人类社会一切实践活动的“点金石”,是创新型人才所具备的基础条件。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义就是具有“超前性”,察人所不察,因此要求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要求有强大的思辨精神,才可以勇于打破常规,善于发现和结局各种问题。

2.具备独立精神。创新意味着另辟蹊径,就必须具有独立意识和独立精神,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质疑传统和权威。同时,具有独立探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敢于和善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寻求新的解决途径。

3.具备创造力。创造力是基于创新精神下的养成性能力,直接决定着能否将知识和思维转化为实践成果。其要求必须具备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善于总结、不断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必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无创造力是衡量人的根本素质之一,也是创造性人才最本质的特性。

二、“众创时代”高校共青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众创时代”的核心在于“众”和“创”,意在广泛的参与度与蓬勃的创新精神。这两点,作为高校青年组织的高校共青团无疑具备着天然优势。高校共青团组织是人数最广的青年组织,同时又是人才高度集聚的青年组织。另一方面,所依托平台是拥有强大智力资源与创新平台的各大高校,使得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任何其他青年组织的号召力远远不及此。

1.政治优势。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共青团的支持。高校共青团也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众创时代”的共青团,所具有的政治优势,一方面来自于这种政治上的天然联系,另一方面来自于党对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和战略构想,已经成为高校共青团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2.思想优势。翻开“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共青团历来具有开风气之先的勇气。这种敢为天下先的自由精神,已经成为共青团血液里的思想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共青团更是把教育、帮助、引导青年创新,重视青年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视实践成才条件的培育和创新环境的营造,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例如,全国开展的“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都以创新为活动的重要内容。

3.组织优势。高校共青团组织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着天然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其一,队伍之庞大。各大高校中将近90%的大学生都是共青团员,可见人数之众。其二,机制之顺畅。高校团组织有着严格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机制运作非常高效。其三,层级之丰富。高校团组织有着横向和纵向上的多层丰富管理体制,充分保证了可以将青年人才聚集在各级共青团组织之中。

3.人才优势。一方面,高校青年团组织依托着高校这一强大的人才库。高校拥有一大批知识渊博、创新意识超前、创新能力强的专家学者,能够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念、意识和能力等多维度的前瞻性指导。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充分依托这一优势,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青年学生中有着一大批求知欲强、敢想敢试的青年学生,只要对其稍加引导,就可以通过系统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生力军。

4.实践平台优势。创新精神的塑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实践。高校共青团组织拥有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实践载体,横向纵向开展多维度的大学生实践活动,涵盖主题教育、学术科研、文化体育以及素质拓展等等诸多层面,对于青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挖掘与培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平台优势。

三、“众创时代”高校共青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时代”,高校共青团只有充分认识并积极整合自身的多重优势,不断探索适应当前青年学生需要的运行机制,才可以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好自身政治优势和宣传优势,打造出高校自己的“众创时代”。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要在于创新氛围的营造。高校共青团组织,一方面要切实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以自身先进性引领整个青年学子群体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另一方面,要在整个高校层面达成共识,自上而下各个层级高度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工作。这两个方面的实现都必须充分利用好高校团组织自身的政治优势和宣传优势,通过行之有效的多维度宣传,打造出属于高校自己的“众创时代”。

2.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并不是单一素质的形成,而是一个包括意志品质、价值观在内的健全人格的集中展现。这就离不开校园文化活动春风化雨的濡染。在“众创时代”,高校共青团组织并不是盲目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而是要有针对性的整合现有活动资源,集中做大做强具有创新意识的活动品牌,使之形成品牌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加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感悟、发现、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是萌发创新精神、开发创新能力的必要支撑。高品位的文化活动,既可以培养一大批人格健全的人才,使其逐渐养成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可以形成高校的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最终积淀成为高校自身的“众创”文化氛围与校本特色。

3.点面结合,“漫灌”“滴灌”相结合,将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作做精做细做强,做出特色。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其共性,更有其个性。就青年个体而言,每个青年学子的知识背景、性格心理都不尽相同,所需要的针对性教育也不尽相同。就高校不同院所而言,其所开设专业不同,所需要的创新能力指向性也不尽相同。在这样的前提下,就必须做到校级层面的“漫灌”与不同院系不同个体的“滴灌”二者有机结合,才可以将“众创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做精做细做强。具体而言,校级团组织与院系团组织要做到有效分工合作,校级团组织负责“漫灌”,以春潮之势鼓舞和吸引学生;院系团组织负责“滴灌”,因地制宜结合院所专业特点开展工作,同时因人而异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诉求,创造性的开展培养工作。

4.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本身就要求高校共青团自身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开风气之先本来就是高校共青团的思想优势,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更是必然要求。要想不断贴近一批又一批不同年龄层青年学子的思想实际,满足不同群体的诉求,高校共青团自身必须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够将人才培养工作做出成效,做出格局。

习近平曾对青年一代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勉励广大青年学子“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这正是“众创时代”对于青年学子们的殷切期许,而作为引导、服务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高校共青团组织,理应认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敢为人先,善谋全局,精于细节,不断开拓创新,将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使一大批创新人才从校园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创时代”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马继刚.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2]周晓东.新时期高校团组织培养创新人才的优势及途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

[3]罗云星,等.高校团组织培养创新人才的优势及途径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2(8).

[4]李辉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猜你喜欢

共青团组织创新人才高等学校
高校团组织在培塑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浅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社会对共青团组织及其团干部的认识与评价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