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课堂两例“突发事件”引发的思考

2019-05-04王伟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突发事件思考

王伟

[摘   要]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突发事件”。由于历史学科涉及内容广泛,“突发事件”相对多些。如何应对历史课堂中的“突发事件”,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乃至价值观的塑造。

[关键词]中学历史;突发事件;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71-02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它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但在实际课堂中,教与学的互动,不仅需要教师处理好“张弛之度”,而且需要教师及時、妥善地处理一些意想不到的“学科教学突发事件”。

“学科教学突发事件”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突然发生的,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出乎教师教学设想的事件。“学科教学突发事件”由于本身具有突发性,有时会让教师们手足无措、应对失策。而由于中学历史课程所需讲授的内容包罗万象,故课堂中的“突发事件”也较其他科目更为多些,处理时也就更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了。下面我们先看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课堂突发事件案例。

案例一:在学习“孔子教育思想”这一内容时,一位学生脱口而出:“孔子的老师是谁?”

案例二:教师在讲解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历次侵华事件时,提到了“1870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清政府以赔款50万两白银的代价,换取日本撤兵”的内容,一位学生脱口而出:“才这么点白银?”

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与上述案例相类似的事件。对于这些事件,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处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曾与不少教师交流过上述案例,很多教师认为“这两个案例都是个别不爱学习的孩子,故意为之”,于是他们会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更有甚者认为‘这是学生对课堂的捣乱而大发雷霆。这类做法在教师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的背后反映出一些教师对“学科教学突发事件”的认知存在误区。

中学历史课堂中有些“学科教学突发事件”确实存在个别学生“故意为之”的情况,如他们刻意提出刁钻问题,但大多是因为学生的历史概念不清、情感价值观淡薄等问题造成的。不管根源在哪里,问题一旦出现,处理起来都比较棘手。而处置不当,不仅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甚至会影响到当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一、案例的解析与处理策略

(一)案例一分析

案例一中的问题,无法直接回答,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找出直接的答案。但如果教师不予回答的话,一方面,学生会感到不满意;另一方面,学生会认为授课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知识,如先点出“孔子曾说过‘圣人无常师”,进而分析:从孔子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老师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某个人,教授过孔子知识的人非常多,比如道家创始人老子就曾经教过孔子某些学问。在历史课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之所以会觉得刁钻,大多是因为问题无法直接回答。所以,教师没有必要纠结于问题是否有唯一的答案,否则就会陷入“冥思苦想而不得通途”的困境。最好的做法就是,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助于化解学生内心的困惑。

(二)案例二分析

案例二反映出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遇到这种问题,教师应该秉持“宁愿牺牲教学进度,也要分析清楚”的原则,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明确指出:国家、民族和人一样,都需要守卫自己的尊严与荣誉感;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需要每个人以实际行动去守护,这体现了我们所说的集体荣誉感;我们应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正视国家曾经受到的耻辱,以史为鉴,重视维护民族的尊严,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可能被国家所尊重,我们才能在与其他国家的人民进行交往时享受更加平等的待遇。不过,纯理论的说教往往会让学生觉得空洞,也不利于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举些例子进行说明,如运用“寸土必争”的典故、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名言“俄罗斯国土虽大,却没有一寸是多余的”等进行解说。当然也可以适当使用容易让学生产生联想的例子,如“某天一坏人在你放学的路上拦住你,威胁了你一番后,让你给他一些小钱,你怎么办?”类似例子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还可以渗透防欺凌方面的安全教育。

二、应对“突发事件”的正确方法

透过案例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课堂由于讲授的知识多样、内容丰富,比较容易引发学生的各类联想,进而导致“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任何一个“突发事件”,我们都不应该将其看成是“小问题”而直接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而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有效的应对策略将之转化为情感教育或拓展思维的生动素材。当然,这需要教师平时做好以下几点。

(一)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受传统讲授式教学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学历史常规课堂中,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随时提出质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研究学习”的教学实在不多。教师在课堂中忽视一次“突发事件”,可能就丧失了一次良好的互动机会。教师应该学会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动”,特别是体现了学生不正确观念的言行,要给予充分重视。

(二)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偏差

教师在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时,应尽量遵循一个原则:既不“严加指责”,也不“过分迁就”,努力做到“有效地处理事件的同时,给学生留一定的颜面”。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对于某些刁钻的、学生故意为之的“突发事件”,教师确实一时无从下手的,可留到课后再认真予以解决。

(三)以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辨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所明确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特别强调推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围绕“立德树人”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努力推动学生形成具有学科特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要善于把课堂的“突发事件”变成育人的资源,灵活地调整教学过程,采取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灵活而正确地思辨。

总之,在大力强调“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当下,一线历史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更要掌握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教师要正视“在教学中所看到的、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辅之以积极有效的引导,从而将“突发事件”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资源。这样的课堂,方为培育“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的理想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李丽.课堂突发事件应如何处理[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4):36.

[2]  李景国.课堂教学突发事件原因探析[J]. 教学与管理, 2009(15):120-121.

[3]  闫祯.以生为本:建构新课程有效的课堂管理[J]. 基础教育参考, 2011(5):45-47.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突发事件思考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