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经典课文阅读催生学生作文独创性

2019-05-04王毅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独创性经典阅读作文

王毅

[摘   要]当下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忽视学生作文的独创性,而教师可以经典课文阅读催生学生作文的独创性。在经典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视“原初”,于再现中孕育写作动机;入境类比,于领悟中拓宽创作思路;同法呼应,于归纳中掌握创作手法;同题比较,于对比中悟出提高方向;媒体介入,于声像语境中激起创造灵感。从而在自然与随意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经典阅读;作文;独创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11-02

一、写作指导的现状

在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两头”,一是“写之前”,二是“写之后”。“写之前”,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审题立意成为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写作情景的“必经之路”。至于“怎么写”,教师只有原则性的引导或要求。“写之后”,教师围绕作文的评优标准及自身的观后感,对好的作文进行展示评价,重点解决“写得怎么样”的问题。纵观作文的“两头教学”,教师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学生是怎么写的”,教师忽视了学生作文的独创性。

二、催生学生作文独创性的基本思路

教师可以经典课文阅读催生学生作文的独创性。语文教材是精选的阅读教材,其中不乏千古流传的佳作名篇。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如此深远的影响,与其本身的艺术性是分不开的。正如鲁迅所说:“凡是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说明着应该怎么写。”优秀作家在口语、俗语、书面语的套用,起承转合的行文布局,多角度多感官的描写等方面无不为后人树立了标杆。《西游记》将孙悟空神性、人性、猴性三性合一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学生描摹人物,尤其是刻画个性灵活机智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佳的模板。在行文布局方面,严密谨慎的鲁迅,开放自然的莫泊桑,陡转突变的欧·亨利等,为个性不同的学生的写作学习提供了参考与借鉴,这对他们顺利进入写作之门是十分有利的。 此外学生还可以在教材中获得巨大的信息量,并且从中了解到文学家们体验生活的方法,这些也会给他们以巨大启迪。教师如果能从写作的角度指导学生精读教材,深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就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教师单纯地讲作文、学生如无头苍蝇般东碰西撞地摸索的教学效果强多了。

三、催生学生作文独创性的基本做法

1.重视“原初”,于再现中孕育写作动机

这里所说的“原初”,是指学生初读作品时对作品整体的原始感悟。这是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最本质最纯粹的感悟。这种感悟就像暗夜之中的萤火虫之光,转瞬即逝,教师只要及时地捕捉这种感悟,就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文化修养,使他们的思想情绪随作品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发生变化,这样他们在阅读后就会涌出一股快意,进而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写作动机。学生读《祝福》,了解了人物的悲剧命运,哀其不幸;读《变色龙》,感受到了作品中讽刺的锋芒;读“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体会到了语言回环往复之美,还体会到了形象比喻的美,这样学生内心的创作欲望就会被这些美好的感悟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当这种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以后,教师应及时布置相应的作文题,让学生的真切感受如喷泉般涌出。这种读与写的过程对于增强学生的写作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独创性大有裨益。

2.入境类比,于领悟中拓宽创作思路

选入教材中的作品往往以景、情、趣、理来打动学生,从而使学生与之产生共鸣。但是学生的感悟能力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创作手法、行文布局方式以及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分析当中,去芜存箐、由表及里,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了描绘。文章情景交融,富有童趣。而学生的儿时乐园又是什么?要如何将它如鲁迅先生这般描摹下来呢?笔者把课文第二段单独提出来,上了一堂以“我的乐园”为题的作文训练课,通过和学生一起讨论,归纳出其所用的多种描写景物的手法,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描写手法来完成自己的文章。

此外,若想让自己的文章体现出语言藝术的魅力就必须丰富自己头脑中储存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不仅要在作文教学中精讲技巧,还要让学生熟读和记忆一定的典范语言实例,尤其是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语句。文言语句纯净、典雅、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读来令人口舌生津,其在写作中的运用定能一改学生“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的写作语言,使他们的语言富有独创性。

3.同法呼应,于归纳中掌握创作手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鉴别一些写作手法相同的文章,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去寻找与精读材料相似的语段或文章,并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使他们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加深对这些手法的理解,进而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例如在一次“课堂分析评价”活动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的理解,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外的书籍中寻找相似的景物描写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一做法不仅使学生欣赏到了更多名家名作,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多角度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描写”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他们进行写作。

4.同题比较,于对比中悟出提高方向

现在一般的写作教学过程是: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评改,这当然无可厚非,不过有时教师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比如,在一次以“背影”为题的“作文评改练”中,笔者让学生将朱自清的《背影》及龙应台的《目送》中对“背影”的经典描写与自己作文中的描写进行对比,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找出差距,然后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照修改。一旦有参照物在旁,学生就能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拓宽思路。在这种情况下修改重写的作文,质量较前次必然有大的提高。

5.媒体介入,于声像语境中激起创作灵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我们想教会儿童读与写的时候,应当使他们置身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 根据学生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这一特点,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营造情景交融的感官世界,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效率。教师完全可以发挥电教媒体的教学优势,挖掘写作契机,使学生在写作时处于有实物可以参考、有模型可以学习、有感情可以抒发的状态,并使要阅读的文章褪下神秘的外衣,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更重要的是“媒体介入”可于自然与随意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思维更活跃、更感性。

“以经典课文阅读催生学生作文独创性”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写作时有“法”可循,有“法”可依,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可以用优美的散文文字对阅读理解的成果给予“展示”。写作是一种再创新,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以经典课文阅读催生学生作文独创性”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同于以往阅读、写作单独进行的教学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阅读教学的相对独立性,而是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又各成体系,相互交融,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魏晓华.模仿经典篇章 训练写作技能:初中经典课文仿写漫谈[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17):37.

[2]  李泽玲,唐勇金.仿写经典文章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J],2014(Z3):14-15.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独创性经典阅读作文
古籍点校成果的法律保护研究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想象力都去哪了
谈如何写好歌词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