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健康成长是体育教师的责任
——兼给评析老师的回复信

2019-03-29夏静江苏省南京市逸仙小学210000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随班残疾儿童

夏静 (江苏省南京市逸仙小学,210000)

江苏夏静

仔细拜读了辽宁王勇老师为笔者的案例《你是谁?——我与一名“随班就读”孩子的故事》写的评析,深感荣幸。感谢王老师对案例的褒奖,看完评析让笔者受益匪浅。

看到王老师在文中为小红“独立行走12步”的内容安排及最终的效果所感动。敬佩王老师巧妙的教学安排,王老师是一位富有爱心与教育智慧的优秀教师,给了笔者非常大的启发:给这些特殊学生更多的关爱,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应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至于在“评析”中提到的尚待探讨之处,笔者也进行了再思考。现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案例详细的背景情况及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供教师们研讨。

一、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是江苏教育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改革措施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在《江苏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苏教基〔2017〕22号文件)中规定:到2020年,全省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对每个残疾儿童实行“零拒绝”,给残疾儿童平等、优质的教育机会。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编入相应班级,让他们享受正常儿童的教育。融合教育全面实施,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

目前,在江苏省普通中小学校中,“随班就读”政策已全面实施,它不仅要求普通学校能够接纳同龄残疾儿童的80%,并为之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更强调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要求学校中的每一名教师对其所有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负责。

面对现状,体育教师不得不面对新的教学研究课题。也就是说,体育教师不仅仅要上好课,还要针对生理或心理有障碍的这批学生采取“因需施教”,寻找适应“随班就读”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才能使这些学生与其他正常学生一样,也能具备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笔者的案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二、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教育需要融合发展

“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既不同于普通班,也不同于特殊班,既要提高全班学生的课堂效率,又要让“随班就读”学生作为主体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为此,笔者觉得体育教师要特别有爱心地去创设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情境,尤其是活动竞赛的关键环节中,创造机会让他们发挥个性特点,激励他们主动参与,让他们感到集体没有抛弃他,他与其他学生一样,也是班级一员。

在平时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还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帮助他们缩小与普通学生在思想与行为上的差距,实现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教育的融合发展。

三、体育教师只有“因需施教”,才能促进特殊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同人群与内容的“因需施教”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制订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普通学生学习目标的差异,也要了解处于“随班就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制订的教学目标力争全面。对他们既要强调能完成任务的“补缺”,可能更要注重发扬特长,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彩的各类体育游戏、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形式来适应“随班就读”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类型,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扬长避短,提高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身体锻炼方法。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应该盯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该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体育教师要用实事求是的发展眼光看待“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肯定他努力、有进步,给他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也要在提醒及批评的同时,给他指出改进的方法,使其受到教育和启迪。

对他们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准确,注意掌握好分寸,既不过褒,也不过贬。经常激励,但不滥用,只有真正的关爱,才会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启发和激励,也会对其他学生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多种多样,对于“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价,要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肯定和赞扬,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随班残疾儿童
如何与残疾儿童做活动
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要“全覆盖、零拒绝”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风之彩 墨西哥残疾儿童绘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