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说文解字》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2019-03-27傅华丽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作用语文教学

傅华丽

[摘   要]汉字是一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字,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引入《说文解字》,使得课堂更具趣味性和知识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汉字的来源、演变还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必要的文学知识,为他们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汉字和知识提供方法和思路,进而实现高质量的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说文解字》;语文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1-0008-02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考究字源的字典,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该书不仅是研究古文字和古汉语不可或缺的资料,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掌握汉字的本义及引申义,进而更好地使用汉字,更系统、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下面结合具体字例加以简述。

一、有助于了解汉字的来源、演变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其形有书法美,讲造型布局;其音通音乐美,有韵律节奏;其义富哲理美,蕴思想内涵。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文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依靠瞬时记忆能短暂地记住某个字的构形和意思,但面对数目庞大的字词时,往往捉襟见肘。如果学生能联系《说文解字》来理清字的来源和演变,他们定会豁然开朗且牢记这些知识。

以“雨”字为例,《说文·雨部》曰:“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零其闲也。”“雨”是象形字,横线代表天,几个点为雨滴从云端落下,将“下雨”这一过程描绘得生动形象。当“雨”作为部首,与之合成的字多与水气相关,如霜、雷、雾、云(雲)等。了解了“雨”字的来源,学生在默写“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时就不会把“霭”(云气)误写作“蔼”(和善)了。

再看“片”字,《说文·片部》曰:“判木也,从半木。”段玉裁谓“片”是“一分为二之木”。从作用来看,扁而薄的木片是纸被普及之前最主要的书写工具之一,故从“片”的字多取此义,如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牒(文书或证件)等。“歹”亦是古今字形相近的字,它的字形像残缺的骨头,所以“歹”有恶、坏、死等义。从“歹”的字多与死有关,如殒(牺牲)、殄(灭绝)等。

学生不仅要了解字的来源,也要清楚字的演变。

“玉”字的甲骨文像是一根绳子吊着三块玉石,类似“丰”字。小篆中的“玉”与“王”写法相仿,但意义不同:“玉”字多喻指洁白温润的美石,从“玉”的字几乎都与玉石缘分不浅,像瑕(玉上的斑点)、瑜(美玉的光泽)、琅(金石撞击的声音)等;而“王”字多与权力、地位有关。虽然现在我们绝不会把这两个字弄混,但鉴于很多工具书已将“王”与“玉”合归于“王”部,讲解清楚“玉”字的演变,会让学生对相关的字的意思更为了解并做到举一反三。

“肉”字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说文·肉部》:“肉,胾肉。”本义是指大块的肉,“肉”作偏旁时,可放在字的下部,如腐、胾等;也可放在字的左边或下边,写作“月”(与肌肉等义有关,与月光的“月”不同),常见的字有胫(小腿)、膏(心尖脂肪)、肓(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部位)等,这类情况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区分。

有些字极具趣味性,例如“鱼”字,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该字都呈细致生动的鱼形,小篆虽然在写法上进行了整齐化和简化,但仍然可以看出鱼的轮廓。有些字的变化则是一个谜,如“姜”字,其小篆字形像一个头戴羊角装饰物的女子,朝向左边跪坐于地。《说文解字》上说“姜”是上古时期神农氏的姓氏,而现在“姜”字早已失去本義,多用作姓氏和植物的名称。这些都很值得学生去发掘、探究。

二、有助于辨析易混淆字

汉字博大精深,其中不乏一些“撞脸”的字,但它们的意义却相去甚远,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给学生的读、写、识、用设置了不少障碍。教师以《说文解字》为媒介,引导学生在了解汉字的来源、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本义及其引申义,可以对易混淆字进行有效的区分。

有些字字形相近,读音相同,例如“竞”和“竟”。

“竞”(競)是个会意字,像两个头顶东西的人在搏斗,《说文·诠部》亦曰:“竞,疆语也。一曰逐也。从誩,从二人。”因此“竞”的本义是相互追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竞赛”“竞争”“竞走”等词语,都是沿用“竞”字的本义。

“竟”字属于《说文·音部》:“乐曲尽为竟。”故“竟”的本义是结束乐曲的演奏,泛指完毕、终止等义,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曹操《龟虽寿》);又由此引申出终究、究竟等义,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就能正确地书写“物竞天择”“有志者事竟成”等词语,并理解各自的含义。同理可用来辨析“鹜”“骛”、“斧”“釜”、“驰”“弛”等形近字。

有些字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鸠”和“鸩”。

《说文·鸟部》指出“鸠,鹘鸼也。从鸟九声”,其古今发音相近。段玉裁认为“鸠为五鸠之总名”,现代生物学也把鸠作为鸠鸽科部分鸟类的通称,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国风·关雎》)中的“雎鸠”就是一种水鸟名;而成语“鸠占鹊巢”中的“鸠”是另一种经常强占喜鹊巢的小型猛禽——红脚隼。

《说文·鸟部》:“鸩,毒鸟也。从鸟冘声。一名运日。”“冘”在古代音同“淫”,与“鸩”发音之间的联系如今已无从考究,只知鸩是一种毒鸟,传说中它黑身赤目,体大如雕,紫绿色,长颈赤喙,能食蝮蛇,其羽毛有剧毒,放入酒中能置饮者于死地,因而“鸩”字多与毒有关,知其义,便能与“鸠”字区别开来。同理可用来辨析“灸”“炙”、“崇”“祟”、“栗”“粟”等形近字。

有些字读音相近,字形不同,如“奋”和“愤”。

《说文·奞部》:“奋,翚也。从奞在田上。”“奋”的本义是鸟从田间振翅高飞,《促织》一文中就有“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的描述,后引申出振作、摇动等意义,《过秦论》中“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的“奋”就取振作、发扬之义,另有常见的成语如奋笔疾书、奋不顾身等,从态度来看多偏向积极。

《说文·心部》:“愤,懑也。”愤,指内心充满怒气,常见词组有“愤怒”“愤懑”“气愤”等,如“发愤图强”就是下定决心,将胸腔内的向上的冲劲宣泄而出,来谋求强盛或进步,而“奋发图强”则是振作精神,以求强盛,可见二者“图强”的方式是有区别的。同理,可有效地辨别“荫”“茵”“成”“程”“淹”“湮”等音近字。

三、有助于增加文学知识

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基础薄弱,加之学习方法不得当,在学习语文尤其是文言文时感到力不从心。如果说《说文解字》初步激发了学生对文字的好奇和兴趣,帮助他们摸清了文字的来源和演变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逐步引导他们增加必要的文学知识。

1.理解重点实词的含义

学生常把“一言九鼎”的意思混同于“驷马难追”,症结在于不理解“鼎”的意思。《说文·鼎部》描述鼎是“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是一种炊具;而“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以协成天休”,则将鼎视为传国之重器,与权力、帝业紧密相连,后世也有嬴荡举鼎而亡、项羽力能扛鼎的典故。所以,“一言九鼎”是指一句话抵得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重,比喻说话分量大,能起到很大作用,和“驷马难追”所寓指的言而有信是不同的。同理,“鼎力相助”只能用于描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而不能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帮助。

我们用“甘拜下风”来形容自己佩服别人,表示自己在能力、水平等方面不如对方。很多学生不解:人失败后处于劣势,所以才会示弱,那么为什么用“拜”而不是“败”呢?《说文解字》云“拜,首至地也”,即用拜揖、行礼等动作来体现敬意。那么“甘拜下风”的重点并非是因能力不足而甘愿认输,而是在这场较量中败方对胜方有发自肺腑的认可和尊重,相比“败”,“拜”更显君子之风。同理,就很容易理解“拜读”为敬辞而非谦辞。

2.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

文字,除了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更是一个流传数千年的约定俗成的稳定的民族文化符号体系,是文化的直接载体。例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常会遇到一些与动物相关的名词,这些名词虽然现在不常用,但在古文中却很常见,如“戎车既驾,四牡业业”(《采薇》)中的“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豚”“彘”等。

《说文·牛部》:“牡,畜父也。从牛,土声。”“牡”字本义为雄性的牲畜,后泛指雄性或植物的雄株。《采薇》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句“驾彼四牡,四牡骙骙”中的“牡”是擅于行军作战的雄马的意思。通过拓展,学生还可知与“牡”相对的是“牝”,常见的成语有“牝鸡司晨”。

“豕”“豚”“彘”都是猪的称呼,但有一定的区别:《说文·豕部》认为“豕,竭其尾……像毛足而后有尾”,“豕”是象形字,是猪的统称,其甲骨文突出猪的长嘴、大耳朵和尾巴等外在特征;《说文·豚部》指出“豚,小豕也”,特指小猪,加上“月”字旁,强调其“从又持肉,以给祠祀”的功能;《说文·彑部》:“后蹏发谓之彘。”“彘”原指野猪,后泛指后蹄强劲的大猪,学生对“彘”并不陌生,《鸿门宴》中樊哙就因“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而被项王呼为“壮士”;曾子为了教育孩子要诚实待人,“遂烹彘也”。

《说文解字》没有囊括也无法解释所有汉字,但教师应当认识到这部字典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以此为媒介,为学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地學习和掌握更多的汉字和知识提供方法和思路,进而实现高质量的高中语文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  谢飞东,聂晖.读字识中国[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

[2]  许慎.说文解字[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5.

[3]  徐克.山海经[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作用语文教学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