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中国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陈述的现状分析
2019-03-27蒋婷刘冰
蒋 婷 刘 冰
多模态视角下中国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陈述的现状分析
蒋 婷 刘 冰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推进,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是博士研究生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平台。然而,在国际会议上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对于中国博士研究生仍然是个巨大挑战。为了探讨中国博士研究生在论文陈述方面的现状,本研究采集了九名重庆大学刚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做英文学术论文陈述的视频资料,从多模态的视角对陈述的四个模态进行分析,并结合深度访谈,发现博士研究生倾向于使用口语语言来讲解论文,对于态势语言的使用则较少;博士研究生论文陈述中主要存在的不足在于口语语言模态对书面语言模态依赖性强,书面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材料模态直观性差。
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陈述;多模态
一、研究背景
在建设“双一流”高校的背景下,博士研究生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进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博士研究生可以了解学术前沿资讯,但做出好的学术论文陈述对他们仍然是很大的挑战。因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陈述能力,我们旨在从多模态的视角对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陈述进行分析来探究其现状,并结合深度访谈探索影响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陈述的主要原因,这不仅有助于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能对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的设置提供实证性理据和建设性意见。
近年来,国内外对学术论文陈述的实证研究越来越丰富。首先,从理论视角来看,对论文陈述的研究主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1-2]和符号学[3]两个方面展开,其中Morell开创性地提出了学术论文陈述有效性的分析框架[2],对后续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次,从研究对象来看,英语本族语者在国际会议上所做的论文陈述为研究的热点[1][4-6]。对于非英语本族语者所做的学术论文陈述的研究对象集中于本科生[7-8]和研究生[9],这些研究将对象拓展到非英语本族语者,开始关注学习者论文陈述的特征,但是鲜有研究剖析博士研究生所做论文陈述的现状及特点。最后,从研究侧重点来看,大部分研究是从口语特征[6][8][10],幻灯片[5][11],副语言特征[4]展开,唯有个别研究关注了论文陈述中涉及到的多个模态[1-2][9]。其中,Morell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探究了非英语本族语学者所做论文陈述在多模态方面的有效性特征,其研究对象均为有论文陈述经验的高水平学者[2],而对于无论文陈述经验的高水平学习者在宣读论文方面的现状研究却无人涉足。因此,研究目前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陈述的各个模态的特征有助于剖析博士研究生在学术论文陈述方面的现状,为其改善论文陈述以及高校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设置具有借鉴意义。
鉴于此,本研究修正Morell提出的多模态学术论文陈述有效性评估框架[2],选取了重庆大学9名博士研究生,采集和分析他们所做的模拟学术论文陈述的视频资料,部分转写视频语料,并结合访谈,拟回答以下问题:(1)初入学的博士研究生所做学术论文陈述在各模态上呈现何种特征?(2)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陈述各模态的特征是否存在不足?如果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哪些模态上?(3)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二、理论框架
模态(modality)指话语或事件中所使用到的渠道和媒介,例如:语言、图像、音乐等[12]。在国际会议上做论文陈述的过程是多种模态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学术语篇,其中包括论文陈述者所说的口头语所构成的口头语言模态(verbal mode),用以辅助陈述的幻灯片上的文字所构成的书面语言模态(written mode),陈述者采用的身体动作来帮助陈述的态势语言模态(body language mode)以及幻灯片上所应用到的图片、表格、视频、音频等构成的非语言材料模态(non-verbal material mode)。而陈述者在宣读论文时,模态间和谐的结合(orchestration)可以促进内容、组织以及与观众的互动三者达到互相强化的作用,以实现论文宣读的最佳效果[2]。
目前多模态语篇的分析越来越受到关注,多模态语篇分析是对交际中所涉及到的语言、图像、声音、肢体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进行分析,解释其运作机制[13]。随着科技的发展,多模态语篇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常见。对多模态语篇进行分析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语言学研究广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符号学的研究,多模态语篇分析也逐渐成为语篇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14]。目前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研究分为静态多模态语篇分析和动态多模态语篇分析。静态多模态语篇分析主要集中于图文关系的多模态研究[15-16],多模态教材研究[17-18]以及多模态语料库的研究[19]。静态多模态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文本资料、研究视频、音频等,动态多模态语篇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教学的多模态研究[20-22]以及对多媒体文件的多模态分析[23-24]。目前从多模态角度分析学术论文陈述这一动态学术语篇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2],而对无经验的学生所做学术论文陈述的多模态研究更未涉及。
目前在动态学术语篇分析方面广受关注的是Morell将论文陈述所涉及到的口头语言模态、书面语言模态、非语言材料模态以及态势语言模态四种模态细分为若干个子项目,提出了学术论文陈述有效性的多模态评估框架(见附录)[2]。该分析框架涵盖了学术论文陈述中的四种模态,且将口语和书面语都分为语言特征和非语言特征,比较全面。但是,学术论文陈述应具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将论文分为不同部分进行呈现[25]。此框架缺乏对学术论文陈述各必要的环节进行评估。因此,评估时还应考虑论文陈述的环节分类。
综上,笔者基于Morell[2]论文陈述评估框架提出了中国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陈述多模态评估表(表1)。
表1 中国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陈述多模态评估表
(注:该评估表分数区间为1-5分,5分为非常好,4分为比较好,3分为好,2分为一般,1分为差。)
笔者根据中国博士研究生论文陈述的特点,增加了是否包含论文陈述必要语步[26],如开场白、结束语,是否对专业术语进行解释以及语言是否适切,多模态评估范围更加全面。
三、研究方法与结果讨论
本研究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重庆大学9名刚入学的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入学前均无国际会议论文陈述经验。以两周时间研读论文,准备幻灯片并预演,做8分钟左右的论文陈述。我们全程进行视频采集,由2名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授课教师评估打分。我们与参与者深度访谈,围绕理论框架的四个层面展开。随后仔细观看陈述视频,转写部分语料,系统分析其模态特征,并对2名教师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各个部分的平均分数,如表2所示,发现博士研究生在论文陈述方面的不足存在于各个模态。
表2 各模态分数统计
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陈述在模态上的总体特征为口头语言模态使用频率最高,书面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材料模态次之,态势语言模态和多模态使用频率偏低。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博士研究生在书面语言模态得分最高,语言和非语言特征得分分别为2.35和2.36,而在口语语言模态的语言特征方面得分最少,为1.97分。各个模态的得分均在及格分3分以下,所以各个模态以及多模态在使用上都存在不足。以下我们将从口语语言模态、书面语言模态、非语言材料模态、态势语言模态以及多模态的角度分别论述博士研究生论文陈述存在的不足主要分布在哪些方面。由于态势语言模态和多模态表现不明显,在本文中不做深入讨论。
(一)口头语言模态
在口头语言模态方面,博士研究生论文陈述所呈现出的不足是对幻灯片上的书面语言有较强的依赖性。博士研究生在口语语言模态的语言特征方面得分为1.97分,是所有模态中的最低分;副语言特征得分2.26分。博士研究生倾向于使用口语语言模态来讲解论文,通常是对幻灯片上的文字进行逐字阅读,以及对非文字辅助材料进行介绍、说明。
口语语言模态贯穿于论文陈述的始终,是陈述者将发音和以句法结构组织起来的词结合起来进行意义表达的途径[1]。博士研究生语言成分的表现相较副语言成分要差一些,这与陈卓、林易、韩冬[9]对研究生首次进行论文陈述进行评估的结果一致。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博士研究生在语言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过渡语的缺失,开场白的平淡以及结束语的仓促。
在过渡语方面,我们发现博士研究生在做论文陈述时直接念幻灯片上书面文字,没有使用必要的过渡语来引导观众理解。在论文陈述时,陈述者一般会使用口头语言符号和幻灯片上书面语言符号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意义,口头语言为主,书面语言为辅,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1]。但是幻灯片不包含不同方面内容转换的过渡语,这就需要陈述者在讲解的时候根据内容的变化用一些合适的过渡语来“串场”,将论文系统地呈现出来。但是博士研究生在做论文陈述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在讲解内容变化时所需的过渡语,见表3。
表3 S4口语语言模态和书面语言模态转写
表3为S4在陈述时口头语言模态和书面语言模态的部分转写,划线部分是陈述者的口头语言和幻灯片上书面文字出现重合的部分,其内容高度吻合。而幻灯片上没有包括过渡语,所以陈述者在介绍部分和方法部分之间没有使用任何过渡词语来提示观众讲解内容的变化。我们发现这并非孤例,此次参与研究的9名博士研究生在运用过渡语将语篇连接为一个整体方面普遍存在问题。Jordan指出,二语学习者在使用过渡语方面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27]。从论文陈述情况来看,博士研究生在这一方面的掌握程度还较差,需要接受系统的学习和练习。此外,中国学生在过渡语方面表现较差还受到中文和英文语篇衔接方式不同的影响。中文为意合型语言,在语篇的衔接上一般来说不必要使用过渡语来作为连接成分,而英文却讲究形合,通常情况下要使用连接成分[28]。由于中英文的语篇衔接上的策略差异,导致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时,会受到母语的影响,从而造成过渡语的缺失。
通过数据和视频资料,我们还发现博士研究生论文陈述的开场白普遍较为平淡,不能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在论文陈述时,陈述者应该格外注意开场白语言符号的选择,尽量使用一些正式程度偏低的语言符号来贴近观众,使观众对要讲解的研究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完成有效的论文陈述。母语为英语的陈述者在做论文陈述通常是以笑话、轶事、问题等能够引起观众兴趣的话语开始的[29]。陈述者的语言符号选择要根据交际目的、交流对象的不同而调整。开场白是吸引观众的重要环节,是整个陈述能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1]。此次研究中的9名博士研究生在这方面表现欠佳。
例1 S2: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afternoon. My name is xxx from Chongqing University. It’s my pleasure to be here. Today, I would like to present a new environmental-friendly thermoelectric material, SnTe, as som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properties. I would like to give this talk in three parts.
例2 S1:That’s all. Thank you.
如例1中S2所示,基本所有学生的开场白都是单纯的自我介绍,然后直接进入论文的讲解,没有设置一个能够吸引观众兴趣的环节[25]。在对论文陈述语篇语步进行探究时发现,开场白作为必要语步,应当做到自我介绍,吸引观众兴趣以及提供背景知识。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很多博士研究生在准备论文陈述的时候没有意识吸引观众兴趣的必要性。部分同学表示“听过的很多报告偏工科,没有那么强的趣味性来吸引观众,直接进入主题的比较多一些”,“没有意识到开场白的重要性”。我们也发现在开场白阶段,幻灯片呈现的文本语言符号多是论文标题等背景信息,所以幻灯片上的文本语言符号不能对博士研究生用口头语言符号吸引观众兴趣起到辅助作用,他们在单纯依靠口头语言模态来实现交际目的上还存在困难。
我们在访谈时发现,9名陈述者在准备论文陈述的时候均没有意识到结束语对于在国际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的重要性,如例2所示,在介绍完结论之后直接表示陈述完毕。Hu & Liu发现结束语是论文陈述的必要语步之一,可以通过致谢或基于论文内容提问以激发观众思考等方式来实现[26]。一个精心设计的结尾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会增强观众对论文内容的记忆以及思考,如基于论文提问等,从而达到进行有效论文陈述的交际目的[26],但是这一点由于对有效学术交流的认识不够,往往为陈述者所忽略。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博士研究生在陈述时口头语言对书面语言符号的依赖性过强以及对如何进行有效学术交流的认识还存在很大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英语水平的不足,在讲解时他们没有意识到论文陈述不是“念”原文,而是要将内容“宣讲”出来,用口语化的表达将学术论文的内容“讲”给观众听[30]。
(二)书面语言模态
整体来看,博士研究生在进行论文陈述所使用的书面语言模态的主要不足是直观性较差。在书面语言方面,博士研究生在语言特征和副语言特征的得分分别为2.35分和2.36分。书面语言的使用一般包括不同环节的指示,论文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博士研究生在这书面语言模态中的语言方面和副语言方面分数差异不明显。于是我们对单项分数进行了统计,见表4。
表4 博士研究生在书面模态的得分统计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在书面语言模态方面博士研究生得分较低的是文字的动画效果以及幻灯片上的文字量。
博士研究生在制作论文陈述幻灯片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设计动画效果来帮助讲解论文。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没有增加文字动画效果的意识,表示“很多国外学者PPT比较简便,没有太花哨的动画”“当时没有想到”“之前老师(本专业方向指导老师)说不要加动画”。但这样会造成信息的大量堆积,幻灯片的整体布局陈述者在讲解的时候把很多信息全部同时在幻灯片上呈现出来,观众很难定位正在讲解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本的直观性。这样就会使得幻灯片用以辅助陈述者口头讲解这一目的难以实现。
博士研究生在书面语言模态方面存在的另一个显著问题是幻灯片上的文字量过多,书面语言直观性差。幻灯片上应避免出现完整的句子且一张幻灯片上的字数最好控制在15-20词之间,应该不超过5行[11],所以陈述者在制作幻灯片时要注意文字的简洁性。大部分博士研究生制作的幻灯片上文字简洁程度较低,如图1所示。
图1 幻灯片上文字数量示例
这与先前相关研究的结果有一定差异,陈卓、林易、韩冬的研究中陈述者在学术英语交流课程前进行的论文陈述中书面语言模态得分较高,其原因在于陈述者在初次论文陈述之前,教师对文字提出了要求,所以陈述者在这方面表现较好[9]。前文我们发现博士研究生在陈述时口头语言需依赖于书面语言,因而他们会设计大量的书面文字来辅助自己口头讲解论文内容。在讲解过程中,幻灯片充当“提词器”的作用。通过和前人研究对比我们发现,学习论文陈述技巧的相关知识对于博士研究生进行论文陈述效果明显,因此学习相关知识具有很强的必要性。此外,如何在陈述时减少对幻灯片上的书面语言的依赖性也是博士研究生做好陈述的挑战之一。
博士研究生在书面语言模态方面所呈现出的特征是文本直观性较弱。博士研究生在准备论文陈述幻灯片时要注意转变思想,改变对于文字动画效果的错误看法,认识到文字动画效果对于论文陈述效果的帮助作用。另外,也要注意口头语言减少对书面语言的依赖性,精简幻灯片上的文字内容。高校也应该意识到学术交流英语课程对提高博士研究生论文陈述书面语言模态方面的重要性。
(三)非语言材料模态
博士研究生在非语言模态方面的不足表现为图和表直观性不强。在非语言材料方面,博士研究生平均得分为2.09分,使用总体特征是在幻灯片中都使用了大量的图表。但是缺乏有效应用其他非语言材料,如音频、视频等。
博士研究生在论述时所使用的非语言材料模态主要是图表,所以我们将重点讨论的非语言材料模态是陈述者在幻灯片上运用到的图、表。博士研究生在论文陈述时所使用的图表信息复杂,直观性差。作为视觉符号,图表应将表达内容与表现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简洁,直观的形式将内容呈现给观众,更好地起到辅助口头语言模态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从画面语言获取的信息要多于从听觉语言获得的信息[1]。但是博士研究生选取的图表在意义表达上直观性不强,并不能达到帮助观众获取信息的目的。如图2所示,一张幻灯片上充斥着大量的图片,且无强调标注,直观性差。
图2 图片选择示例
在论文陈述中,图片,表格等非语言材料模态作为口头语言模态的辅助讲解手段,内容要尽量简洁、直观,避免反宾为主[1]。而论文陈述方面无经验的博士研究生在图片的选择上会忽略非语言材料模态应具备的这一特点。博士研究生在访谈时提到,图表的选择是“从论文中截取的”,但是学术论文和学术论文宣读属于不同的语境范畴,在材料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学术论文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是正式程度较高的材料,但学术论文陈述则需要尽量选择正式程度较低的材料来迎合不同水平的观众[31]。
总体来讲,博士研究生在非语言材料模态的使用上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选择直观恰当的图表来帮助自己进行论文陈述,这需要博士生加强对图表作用的认识,以及书面学术语篇和口语学术语篇差异性的认识。
(四)态势语言模态
博士研究生在态势语言模态方面的使用是四个模态中使用频率最低的,主要不足为延伸交流较弱,得分为2.30分。通过对视频标注,我们发现博士研究生在态势语言方面的主要不足是眼神接触偏少。Querol-Julián& Fortanet-Gómez通过对国际会议上的学术讨论录像进行分析,发现适当的手势、姿势以及眼神接触可以帮助陈述者与观众之间进行交互,还可以使得整个论文陈述凝聚为一个连贯的连续统[4]。通过对博士研究生做论文陈述时的肢体动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博士研究生在眼神接触方面表现较弱,目光主要停留在幻灯片上,和观众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眼神交互。我们对博士研究生在陈述过程中进行延伸接触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如表5所示。
表5 眼神交流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有同学进行眼神交流的次数比较多,但大部分不超过一秒,不能达到和观众交互的目的。在访谈中,大部分博士研究生表示在准备时没有考虑过身体语言,眼神交流,认为“是一种个人的习惯”,“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但是当问及在实际陈述时自己在这方面的表现的时候,他们则表示“太紧张了”,所以没有在意自己在态势语言方面的表现。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人在公共场合讲话时,通常羞于直视观众眼睛,不能进行有效的眼神交流[32]。总体来看,学生在态势语言模态方面的表现仍有所欠缺,主要是对态势语言所起到的作用认识不足,以及自身的紧张心理。
(五)多模态
博士研究生在多模态方面表现不明显,较少使用多种模态重合或交替来帮助讲解,得分为2.06分,低于整体平均分。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考察多种模态重合以及多种模态交替。张德禄在构建多模态话语综合分析框架时指出,多模态的应用主要原因在于单一模态对于信息表达存在不足,所以需要运用其他模态来进行强化、补充[33]。在论文陈述中,陈述者将不同的模态结合在一起可以起到强化自己的讲解、模态之间进行相互补充的作用。在对博士研究生初次进行的论文陈述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博士研究生在多种模态共同作用来讲解论文方面表现较差,分数仅有2.06分,有博士研究生表示“准备时没有想过”,即便有些博士研究生“想过要将口头表达和幻灯片上的文字、图片等结合起来,但是没准备好”,由于准备不充分,在正式陈述时并没有达到多种模态交织使用来帮助陈述者更好地讲解论文的效果。总体来看,博士研究生对于综合使用多种模态来提高陈述效果的认识明显不足,且由于准备不充分,正式陈述时多模态结合效果欠佳。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博士研究生在书面语言模态方面得分最高,在多模态方面得分最低。博士研究生倾向于使用口语语言来对书面语言和非语言材料进行讲解说明;口语语言的使用频率最高,对于态势语言以及多模态的使用倾向性则最低。
(2)博士研究生在论文陈述的各个模态使用上均存在不足。博士研究生论文陈述的口头语言所呈现出的特点是对幻灯片上的书面语言有较强的依赖性,其书面语言和非材料语言的使用直观性较差,主要原因在于博士研究生对论文陈述的认识不充分。此外,从文化方面来看,中英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上的差异以及中国人含蓄的性格导致的羞于进行延伸交流会对陈述效果有一定影响。从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因素来看,对论文陈述的准备不足及内心的紧张也会影响其陈述效果。
基于以上结论,如何做好英文学术论文陈述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仍然是很大的挑战。我们认为博士研究生在论文陈述的准备方面还有欠缺,导致在实际陈述时内容表达不完整,达不到预期效果。基于此,首先,在准备阶段博士生可准备好演讲稿,提前进行预演来避免表达不完整情况的出现。其次,博士生还应学会克服自身的紧张心理以达到论文陈述最佳效果。博士研究生对于如何做好论文陈述,进行有效学术交流的认识还存在不足,这就需要有老师对学生做论文陈述进行专门的指导。另外,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该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博士研究生在论文陈述各个模态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重点关注博士研究生普遍表现较差的内容,以达到提高学生学术交流能力的目的。最后,学校也可以组织模拟国际会议的活动,多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博士研究生通过一次次实战,方可锻炼用英语陈述学术论文的综合能力,在国际会议上从容展现自己。
附录 学术论文陈述有效性评估表(Morell 2015:142)
[1]胡瑾,曾蕾.学术会议英语演讲语篇多模式语言符号意义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12-15.
[2]Morell,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aper presentation:A multimodal analysis to determine effectivenes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15(3):137-150.
[3] Hood,S.& Forey,G. Introducing a conference paper:Getting interpersonal with your audience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05(4):91-306.
[4]Querol-Julián M.& Fortanet-Gómez,I. Multimodal evaluation in academic discussion sessions:How do speakers act and react?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12(4):271-283.
[5]Dubois,B. L.The use of slides in bio-medical speeche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80(1):45-50.
[6]Webber,P. Interactive features in medical conference monologue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5(2): 157-181.
[7]Simona,C. E. Developing presentation skill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ourses for the engineering students of the 21st century knowledge society: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26): 69-74.
[8]Hincks,R. Speaking rate and information content in English lingua franca oral presentation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10(1):4-18.
[9]陈卓,林易,韩冬.团队教学在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培养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以研究生英文论文口头汇报课程为例[J].中国ESP研究,2018(1):54-64.
[10]Hincks,R. Measures and perceptions of liveliness in student oral presentation speech:A proposal for an automatic feedback mechanism [J].System,2005(4):575-591.
[11] Shi,J.Common errors in research presentation slides of Japanese graduate students[C].ICAMechS 2016. Melbourne,Australia,Nov.30-Dec.3,2016.
[12]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1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14]吕行.多模态语篇的意义构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11-23.
[15]汪燕华.多模态话语中的图文关系[J].外国语文,2010(5):73-75+12.
[16]杨信彰.学习型英汉双解词典中的图文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5-51.
[17]张德禄,张淑杰.多模态性外语教材编写原则探索[J].外语界,2010(5):26-33.
[18] 李枫,李娜.论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特征及编写理据[J].编辑之友,2012(6):84-86.
[19]顾曰国.论言思情貌整一原则与鲜活话语研究——多模态语料库语言学方法[J].当代修辞学,2013(6):1-19.
[20] 刘芹,潘鸣威.多模态环境下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研究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10(2):38-43.
[21] 刘秀丽,张德禄,张宜波.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3):3-9.
[22] 杨馨.多模态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2):158-160.
[23]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3):3-12.
[24]洪岗,张振.多模态视频语篇《我和你(you and me)》的构成意义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0(6):20-24.
[25] Shi,J. Developing research presentation skills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C].ICAMechS 2013. Luoyang,China,Sep. 25-27,2013.
[26] Hu,G. Liu,Y. Three minute thesis presentations as an academic genre:A cross-disciplinary study of genre moves[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18(5):16-30.
[27] Jordan,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J].Language Teaching,1989(3):150-164.
[28]王力.中国文法学初探[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7-17.
[29]Hashemi,M.Hokmabadi,M. Effective English presen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21):2104-2111.
[30]胡庚申.国际学术会议的语用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36-39+28.
[31]尹青梅,王益平.学术论文与学术演讲的语境变量对比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126-129.
[32]王焱.面部表情与中西方文化差异[J].文教资料,2010(25):97-98.
[33]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A Probe into Academic Paper Presentations Ability of Chinese Doctoral Candid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 Analysis
JIANG Ting LIU Bi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doctoral students should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cative ability.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s and delivering paper present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doctoral candidates to update their academic information. However,using English to make academic communication is still a challenge for doctoral student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urrent situation faced by Chinese doctoral students in paper presentations,this study videotape the English academic paper presentation by doctoral students with no experience of paper presentation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By analyzing their presentation from four modes and combining interview,we found that they tend to present their academic paper in spoken mode rather than other modes. The main deficiencies are that the spoken mode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written language,and the written language modality and non-linguistic material modality are with poor intuition.
doctoral candidates, academic paper presentations, multimodality
蒋婷(1974—),女,重庆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专门用途英语、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
刘冰(1995—),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专门用途英语、系统功能语言学。
重庆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项目(国际学术交流英语)”(201704001);重庆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双一流’背景下以提升国际交流能力为导向的博士生英语教学现状和对策”(2018Y04)。
H319.3
A
1009-8135(2019)02-0118-12
(责任编辑:滕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