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9-03-21赵文瑾
赵文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由颅脑、颈、椎等部位动脉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等引起的脑血管疾病,约占脑血管病的70%~80%[1]。溶栓、神经保护等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易受严重副反应、狭窄治疗时间窗的限制。中医对“中风”有完整的辨证及施治体系,且部分学者采用针刺等多种手段治疗AIS治疗取得了肯定疗效[2]。丁苯酞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可改善脑能量代谢[3],联合针刺治疗可能对进一步提升疗效有一定帮助。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针刺对AIS患者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于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联合针刺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A组,将同期于常规治疗基础上仅予以针刺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B组。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AIS诊断[4];(2)意识清楚,从发病到就诊时间≤6 h。A组男/女为19/16例;梗死部位:小脑8例,基底16例,脑干11 例;年龄 46~75(62.7±11.4)岁。B 组男/女为 22/13例;梗死部位:小脑7例,基底14例,脑干14例;年龄44~73(59.9±10.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血压调节、降脂、降糖、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B组以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实施针刺:分别由风池向对侧眼球方位、风府向下颌方位,以提插泻法刺1.2寸;以提插补法由通天、前顶、百会、后顶沿皮内浅刺0.5寸;以捻转补法列缺向上斜刺0.2寸;以提插补法由足三里、气海直刺1.5寸;由悬钟、太冲、三阴交直刺0.8寸;以提插泻法,由曲池、血海直刺1.5寸,由合谷直刺0.8寸;以捻转泻法由腕骨、昆仑直刺 0.5寸;留针30 min,1次/d,持续14 d。A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100 ml/次,滴注时间应>50 min,2 次/d,输液间隔≥8 h,持续 14 d。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T1)和治疗14 d后(T2),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脑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水平,试剂盒均来自上海劲马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采用德国EME公司TC-2000s型经颅超声仪,检测大脑ACA、MCA、PCA平均Vm;采用NIHS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5],总分42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估[6],总分为105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日常活动能力越好。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损伤标志物 T2时,两组血清S-100β和NSE水平均较T1时降低,且A组较B组低(P<0.05,表 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血清S-100β和NSE水平比较( g/ml,n=35)
2.2 颅内血流动力学状态 T2时,两组PCA、MCA、ACA的Vm均较T1时上升,且A组较B组高(P< 0.05,表 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PCA、MCA、ACA的Vm比较(cm/s,n=35)
2.3 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 T2时,两组NIHSS评分均较T1时降低,MBI评分则均较T1时升高,且A组改善幅度均大于B组(P<0.05,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MBl、NlHSS评分比较(n=35)
2.4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表 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n=35]
3 讨论
AIS起病急促,病情严重,脑组织缺血、低氧严重,导致脑组织坏死和脑神经损伤,危及患者生命。虽然近年来AIS患者存活率显著提高,但由疾病导致的脑组织坏死和脑神经损伤对患者感觉、运动、认知等功能产生影响,常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AIS属于“中风”、“偏枯”范畴。中风病位位于头部,以提插泻法针刺风池、风府等治风要穴,可行平抑肝风、疏散外风之功;以提插补法针刺通天、前顶、百会、后顶,则可行疏通脑络、醒神开窍之功。曲池主治中风、手挛筋急;足三里则有健脾胃、益气血之功;三阴交可益气健脾、补益肝肾;太冲合谷相配为四关穴,一主阳行气,一主阴和血,使阴升阳降,气行血和,行益气助阳、养血生新、活血化瘀之功;悬钟为髓会,取之舒筋利节、祛风散邪,对缓解肢体拘挛有一定帮助;列缺、腕骨、昆仑可舒筋活络,取之能防止手腕、足踝等处发生拘挛。诸穴合用,共奏益气活血、祛瘀通络、醒脑开窍、祛风散邪、舒筋活络之功[7]。临床研究也证实,针刺可改善AIS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促进血肿的吸收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并可刺激神经细胞及末梢电位活动,对改善患者中枢神经功能、脑损伤后的重塑具有积极作用[8]。
有研究发现,AIS患者梗死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区有部分侧支循环的血液供应,存在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挽救缺血半暗带区对保护患者神经细胞,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9]。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可直接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的左旋芹菜甲素消旋体。相关研究显示,该药物具备缩小缺血动物脑梗塞面积、改善缺血区域血流和脑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保护线粒体功能、保护神经细胞、抑制细胞死亡等多种功能[10]。本研究中,A组治疗后 NIHSS、MBI评分和血清 S-100β、NSE水平及脑血管Vm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且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该联合疗法在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颅内血流动力学状态,减轻脑组织损伤等方面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胡梅等[11]研究显示,AIS患者缺血半暗带区可在丁苯酞作用下得到显著改善。故相较于以往治疗中仅注重防止梗死病灶进一步扩大,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在保护可逆性损伤神经元方面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AIS患者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可显著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颅内血流动力学状态,减轻脑组织损伤,且安全性良好,对促进患者恢复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