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为什么这方法失灵了?*
——2018年全国Ⅰ卷文科第21题的解题反思

2019-03-08福建省宁德市柘荣一中355300陈崇荣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19年2期
关键词:套用题海公式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一中 (355300) 陈崇荣

2018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做真题、研真题是老师、学生们的热门话题,笔者也布置了一些真题给学生做并对其讲解,在讲评2018年全国卷Ⅰ文科第21题时引发了紧张而又惊喜的一幕.

题目(2018年全国卷Ⅰ文科第21题)已知函数f(x)=aex-lnx-1.

(1)设x=2是f(x)的极值点,求a的值,并求f(x)的单调区间;

1.课堂片段简录

针对第二问,平淡的课堂引起了波澜.

师:同学们,此题简单吗?

生:(多数学生)简单.但是不会做.

于是笔者请学生回答思维受困的原因.

没有想到学生抛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课前没有预设的情况.此时此刻,全班同学的眼光齐聚在笔者身上,同时议论纷纷.没有办法,弦已开弓,只好接招了.

师:大家安静,我们请这位同学说说他的解法.

当x从右边无限趋近于0时,f′(x)<0;当x无限趋近于+∞时,f′(x)>0.

师:请坐.这位同学把问题转化为了我们熟悉的恒成立问题,而且也通过“设而不求”的方法求出了函数的最小值f(x)min=aex0-lnx0-1,很好.那么大家想想如何证明函数的最小值会大于0呢?

(有的在沉默思考中,有的在和同桌小声交流着,教师也借此机会在思考着……)

师:回答太好了,同学们,掌声鼓励!

掌声未熄,另外一名学生也站起来了……

生3:老师,我也是转化为恒成立问题,但不是去求f(x)的最小值,而是分离了参数a,也是解不出来,为什么呢?

看来一波刚平,一波又袭.但此时的我,却淡定了许多.

师:那请展示你的解答过程.

师:同学们,大家一起思考,看能否帮助这位同学回答这问题呢?

(思考2分钟后,有同学举手了)

师:太棒了.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的思考方向及解决办法非常的好,其实就是利用了解决恒成立问题的通性通法---最值法和参数分离法,你们说,此方法在此题失灵了吗?

众学生:(高兴的大声回答)没有!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学生沉默)老师刚刚在你们思考的同时也想到了另外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师生一起合作完成以下解题方法)

2.解题反思

每次试卷讲评后,部分学生都懊恼:那么简单的方法考试的时候为什么就想不到呢?自然想法无法通达,通性通法难以凑效.原因在于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平时训练采用“题型+技巧”的题海战术,却没有跳出题海,不能理清楚问题的逻辑,更谈不上透过现象揭示本质,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以至于解题时被命题人牵着鼻子走,撞到南墙不回头.

3.学好数学四步曲

学好数学第一步是弄“懂”.“懂”是指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的产生、背景一清二楚,对概念的内涵外延、变型要理解和掌握.

学好数学第二步是弄“会”.“懂”了不一定“会”,懂和会是不一样的层次.有些学生上课听懂了,但作业、考试还是不会做,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很多学生都是假懂,似懂非懂;另外一种是从懂到会还有一段路程要走,要经历“套用”--“变用”---“活用”三个阶段.“套用”,指直接套用公式、法则、解题方法;“变用”指能灵活使用公式、法则的变型,包括正用,逆用,变形用;“活用”是在陌生情景也能创造条件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模型、情景,从而套用公式、法则或是解题方法等.经历了这三个阶段,这才叫“会”.

学好数学第三步是做“对”.“会”了,不一定“对”,即“会”而不“对”.因为有时自己感觉“会”做了,其实是“雾里看花”,假“会”,数据改一改,条件变一变立马就不会了.万变不离其宗.真正做到“会”,就要在“宗”字上下功夫.变式训练,组题训练,题海训练目的就是让学生“沉入水底”,认“宗”悟“宗”,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感悟知识所蕴含的数学基本思想.

学好数学第四步是“快”.“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对”了,不一定“快”.熟能生巧,熟则快捷.要做到“见题生法,见招拆招”,一是要全面掌握各个模块知识点,二是要熟悉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敏捷、严谨的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套用题海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教学中的“静”与“动”——模板套用与能力积攒、实力发挥的灵活结合
题海无边 “多变”是岸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解后回顾
美丽实验室
数学探秘之旅:题海的上游什么样?等
surprise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