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墨云班课在“金融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2019-02-20马超
马 超
(广东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510320)
随着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广泛关注。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自身的定位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1],要充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一直在教学手段改进的领域内积极探索,但由于国内高校学生普遍存在性格内向、害怕出错和羞于提问等现象,所以单纯的课堂问答式、课堂演讲式等教学方式并未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如何借助新的手段解决在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成为了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与实施,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2]。
目前,“互联网+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课堂的教学活动[3],同时手机及手机APP的普及也为这一模式的应用提供了硬件保障。盛冬梅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将授课班级划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其中实验班采取蓝墨云班课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班的学习效果及期末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证实了蓝墨云班课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4]。章波等从2016年首次将蓝墨云班课平台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受众学生有2000多人,学生参与度达 95%以上,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得教学活动寓教于乐,且寓教于不断变化之中[5]。胥若男和廖颖将这一模式应用于“国际金融学”的教学活动中,同样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证实云班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课堂参与度[3]。耿晓媛等也对蓝墨云班课在“统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开展了教学设计[6]。陈湘州等在“管理会计”课堂中引入蓝墨云班课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这一授课方式的满意度较高,而且对APP的应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效激发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热情[7]。
一、“金融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金融学”课程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仅是金融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同时在相近专业中也会作为必修课开设,因此课程受众较为广泛。同时,“金融学”课程的内容基本上包含了金融学领域的所有分支,既包含宏观金融中的货币、金融市场、物价水平、金融政策与监管等领域,也包含了微观金融方向下的投资学、公司金融学、商业银行学及保险学等领域。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对学生理解及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金融学”课程还具备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因此,单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并不适用于“金融学”课程的学习。
“金融学”课程所具备的特点对实际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进度难以把控
在广东财经大学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可按照个人时间安排及对授课教师的偏好来选课。由于各专业所开课程有较大差异,因此不同专业学生的金融知识素养也有差异,由此导致了在同一课堂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教师难以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致使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难以把控教学进度,使之满足所有或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学生信息发掘能力薄弱且信息搜集的主动性不足
由于“金融学”课程涉及到很多的金融时事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对金融领域的相关新闻及资讯要保持较高的敏感度。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仍然习惯于依赖教师对相关资讯的讲解,而自身发掘和搜集信息的动力不足。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仍有待提高
目前,虽然高校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课堂参与度,但是提升手段仍较有限,而且效果也并不理想。单纯的问答并不能使课堂中大部分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采取课堂演讲的方式虽然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但是却出现了台下听众事不关己的现象,也并未真正使每一个学生融入课堂[8]。
二、蓝墨云班课在“金融学”教学中的适用性
目前,在“金融学”教学中引入混合教学模式已成为趋势,但是很多网络教育平台还存在操作复杂、与学生互动不足等缺陷。蓝墨云班课 APP作为完全基于移动终端的即时反馈教学互动工具,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来说,蓝墨云班课 APP能适用于“金融学”教学。
(一)操作简便且具有普适性
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免费下载及加入蓝墨云班课,这首先保证了这一平台的普适性。同时,该平台的开发及应用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操作方便,遇到问题时也能尽快解决。
(二)功能完备,且能充分连接PC端和手机实现同步操作
蓝墨云班课包含了多个板块的功能,这些功能能够充分满足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例如:签到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到课情况;头脑风暴功能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问题回答当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勇敢地表达个人见解;测试功能则通过限定课堂答题时间的方式,在课堂上即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教师能够通过开启题目乱序的方式防止学生之间相互抄袭,保证测试效果。
除上述功能外,蓝墨云班课下的手机投屏功能可以将学生的测试结果及回答问题情况反映在PC端,可为学生了解整体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提供便利。同时,教师在蓝墨云班课上发布的PPT、测试结果及答疑等资源,学生通过手机即可收到,从而将手机变成有效的学习工具。
(三)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蓝墨云班课在题目中设置经验值的做法,将合理的激励机制引入了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经验值,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在测试中努力获得高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表现功能所设置的抢答、举手及选人活动使大量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环节;同时教师还可根据课堂表现的历史数据筛选出回答问题较少的学生,然后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为其创造更多的问答机会,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
(四)教学反馈机制设计合理,易于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评价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机制并不顺畅,使得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都缺乏有效的反馈,致使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较好的了解,也就无法总结问题改进教学方式。同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仅限于评教系统,导致教师无法实时获得学生的评价结果,评价效率较低。而蓝墨云班课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通过讨论与答疑功能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这就帮助了学生去解决知识盲点,避免重复提问,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来制定下一节课的授课计划;另一方面,通过投票与问卷功能,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给予反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和学习状态,进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作出调整,充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三、蓝墨云班课在“金融学”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蓝墨云班课作为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平台适用于“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蓝墨云班课应用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对课程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合理设计。
(一)课前设计
课前设计强调的是教师在授课资料准备方面的充足性及学生课前预习的充分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设计时,应及时上传课件、视频及音频等课程资源,并发布预习通知,督促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教师可对上传的资料赋予一定经验值,教师通过查看每位学生的经验值,即可掌握他们对所上传材料的阅览及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将预习思考题作为课程资源提前发布到班课中,要求学生提前根据预习内容进行思考,并且通过设置经验值的方式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进行相互讨论。
(二)课中设计
课中设计充分融合蓝墨云班课的线上学习与教师的线下授课,是混合式教学得以充分体现的阶段,同时课中设计的效果也依赖于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情况。首先,相比于传统的课堂点名方式,在云班课中签到能够节省课堂时间,并且可以在每一堂课中使用,打消学生逃课的侥幸心理。而且整个签到流程仅需1分钟就可完成。在授课过程中,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仅仅对各个教学知识点进行讲解,而是首先要对整堂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搭建基本的逻辑框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梳理知识点后,才是教师对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蓝墨云班课中的头脑风暴、课堂表现、投票问卷等功能向学生提问,通过总结回答情况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应用这些功能时,教师也可通过点赞或设置经验值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参与讨论[9]。在使用该功能的过程中,通过这些答题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针对其中的薄弱点进一步在课上讲解。并且可通过点赞的方式对答案进行评价,从而赋予学生参与答题的信心。
课程结束前,教师应通过设置案例分析的方式,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新知识融入其中,并且设置10题以内的选择题用于随堂测试。将测试内容发布到平台上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并提交,并且通过设置题目乱序的方式防止抄袭。这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而且也为学生更好地掌握案例分析的技能提供了机会。
(三)课后设计
课后设计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及评价。首先,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教师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给出评价,同时分析其中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以便在下次上课时给出反馈。其次,教师需充分利用平台的答疑与讨论功能,及时解决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者,教师可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展开复习工作,并且要求学生在限时内提交作业,通过开展学生互评、点赞及教师评价达到复习的目的。最后,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经验值及学习报告了解其课堂参与及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合理评价。同时,学生也可根据学习报告和经验值情况了解自己的弱点,改进学习方法[5]。相反,学生也可在蓝墨云班课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给予反馈。
(四)蓝墨云班课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然可充分应用云班课的功能进行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但是在授课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云班课的应用效果。首先,随堂测试题目设置单一,仅能上传选择题,而应用分析型的题目难以通过云班课布置给学生,目前学生仅能通过传统的在作业本上完成并提交的方式来完成该类题目,因此学生之间的作业抄袭现象无法完全杜绝。其次,云班课的应用效率高度依赖于移动网络的顺畅程度。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在教室中存在信号屏蔽等情况,因此手机无法联网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蓝墨云班课的功能无法使用,影响了蓝墨云班课的应用效果。
四、结语
通过使用蓝墨云班课,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变传统“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反馈机制不畅通、学习效果较差的问题。将云班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充分参与及良性互动,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而教师则从传统的“知识给予人”角色转变为“问题解决人”。但是,蓝墨云班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课前的认真设计与充足的教学资料准备是其流畅运用蓝墨云班课教学的前提条件。这就对教师的备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课前和课后的认真学习是其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因此,蓝墨云班课在课堂教学中的顺利运用离不开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