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体素质的建设

2019-02-20王晋晓

韶关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育者爱国爱国主义

王晋晓

(中央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教育主题,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1]不断赋予爱国主义教育新的内容,同时也对教育主体提出了新要求。爱国主义教育主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主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爱国主义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爱国主义教育主体素质建设相关问题,对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一、主体素质建设对新时代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在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教育主体的使命和担当。教育主体是与教育客体相对应的概念,在教育学领域,对于教育主体的划分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教师为教育主体,强调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权威与指导作用;二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强调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用。本文所指的爱国主义教育主体,主要指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他们在搜集信息、分配任务、进行教学、组织考核、反馈结果、总结经验等各个环节,都发挥着引导性作用,对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最终呈现有着重要影响。主体素质是指主体通过学习,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成长阅历、自身修养经过沉淀升华,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一种学识素养和人格魅力,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体素质建设不仅仅要求教育者需要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师德师风,还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坚定的爱国信念、实际的爱国行动,只有率先垂范,以身立教,才能使自身教学活动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才能更好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引领者、传承者及示范者。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环境、主体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客体受教育者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等,在这些因素中教育主体的素质是直接影响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体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育对象的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提升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教育主体是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育主体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对象的素质发展,主体素质越高越能在更大范围内提升教育对象素质,包括广阔的知识眼界、敏捷的思维方式、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等,反之主体素质一般或者较低,会限制对象在知识、思维、能力方面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是说,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因而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2]也就是说主体具备什么样的本质力量,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决定着其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影响教育对象发展的方向,主体素质越高能力越强,越能在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引导教育对象发展,越能给教育对象提供更大的知识平台,创造更大的进步空间。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对象的认知内容、情感意志、实践行为,教育主体只有具备正确的爱国观,并逐步培养对象积极的爱国情感,积极引导教育对象树立、践行爱国观,才能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和预期目标。

(二)主体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教育主体素质主要包括知识素质、情感素质、能力素质等方面,教育主体素质越高,综合能力越强,越能在教育过程中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仅仅局限于爱国主义知识理论的讲授,而是引导教育对象实现从爱国认知到爱国情感的升华,在教学中逐渐培养教育对象的爱国情感。首先主体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素质。扎实的知识是教育主体开展教学的基础,爱国主义教育所涉及的学科、内容是极广泛的,教育主体只有具备更广阔的知识面,才能在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各学科交叉相融,引导各专业教育客体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从点滴中培养爱国意识。其次主体必须具备深厚的情感素质。教学的过程也是主体与客体情感交流、碰撞的过程,主体的情感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价值选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教育者自身必须具备深厚的爱国情感、正确的爱国观,才能在施教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做到知识与情感融合,比如在讲授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民族历史文化,增强他们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后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教育主体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如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网络运用能力、双语教学能力等。在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主体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的能力素质,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才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创新,比如多媒体教学、慕课教学、实践教学等,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将爱国主义内容和精神入脑入心,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主体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优劣

加强教育主体素质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是促进教育价值实现的核心动力。在新时代,党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同时也对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提出新要求,强调了教育主体的使命和责任。教师作为教育主体,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肩负着提升教学质量、完成科研及教学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教育主体个人素质条件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3],提高爱国主义教育主体素质是教育主体队伍建设的核心,也是价值实现的关键。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全过程中,教育主体始终发挥着引导作用,通过教育主体素质的集中展示,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实施环节。教育客体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积极性的调动与培养,取决于教育主体的组织与激励,教育主体素质越高,教育客体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越高。同时,教育客体在教育过程中常会表现出一定的“向师性”,即以教育主体的处事方法为模仿对象。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一言一行常会对教育客体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现过程中主体素质存在的问题

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提出教育改革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坚持把服务民族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4]。爱国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精神价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在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实现过程中,教师队伍作为教育主体,他们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基本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建立及个人素质形成,关系时代新人的培养。但是进入新时代,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对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一定影响,影响着价值实现过程中主体素质的发挥。

(一)市场经济影响了教育主体的价值取向

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呈现出多元特点,同时伴随着利益关系变化,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人利益至上等观念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使教育主体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价值取向的偏差是理想价值与功利价值之间矛盾斗争的结果,人们往往喊着追求崇高理想的口号,却往往被自我的功利思想和现实中利益诱惑所打败,出现“一切向钱看”“共产主义理想是远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是空的,权利技术是硬的,黄金美元是实的”[5]等观点,在利益面前一些理想信念、奉献精神被逐步物欲化、功利化,这与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是相悖的。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了不良风气,如关系网、吃喝风、金钱交易等也波及到高校,对教师思想产生一定程度影响[6]。而且处于中等阶层的教育者,他们面对不断加剧的社会竞争、繁重的工作、科研的压力,使教师身心疲惫,各种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多。面对这种高压的环境及利益的诱惑,教师在工作中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表现出对教师职业的消极态度,比如产生退缩、烦躁、情感衰竭以及其他各种心理症状和行为。职业倦怠感的增加,奉献意识的淡薄,价值观念的偏差,使教育者逐步远离了自我的从教初心,直接影响教育主体的价值取向,影响整个教育过程的有效开展。

(二)全球化削弱了教育主体的政治信仰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各国都在积极参与全球化,争取更多的话语权,维护本国发展利益;另一方面面对意识形态斗争,必须保护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加强民族精神的培养和国家主权意识的教育,否则就会在全球化过程中失去民族的独立性。唤醒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共识,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全球化的开放性、渗透性、多元性的确冲击着国家主权观念,随着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中国威胁论”等舆论也扑面而来,中国与美国等大国不时发生摩擦,西方国家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使一些人包括部分教育者在内,对全球化发展持盲目乐观的态度,缺少一定的忧患意识,政治信心及信仰有所削弱,在民族认同方面产生模糊认识,出现爱国情感的淡化、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的弱化、理想信念的模糊等现象,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不利影响。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曾强调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7]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教育者应拥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者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心,才能言传身教从思想意识上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体素质建设的建议

主体素质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需要不断完善、提升自我内在素质。建设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教育队伍、教育主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如何加强教育主体素质建设,这些都是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针对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实现过程中主体素质发挥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社会层面:树立爱国榜样,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会议上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8]那么何为榜样?榜样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或者事物。他们有着坚定的信仰,崇高的精神,能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这是当代教育主体应该学习的品质和努力的方向。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市场经济的挑战、全球化的影响,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必须树立爱国榜样,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

一方面,要加强对意识形态的顶层设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爱国主义的社会氛围,加强对教育主体的价值观教育,不断增强教育主体爱国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另一方面,要树立教育主体的爱国主义榜样,充分利用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和规范教育主体,提高教育主体的素质。比如央视正在热播的,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榜样3》就在我国各大高校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还有央视主打的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一位位榜样用他们的行动传承发扬着中国精神,包括航天精神、女排精神、大国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敬业奉献精神等,这都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还要发挥教学名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人物的作用,组建先进人物事迹宣讲团,到各学校进行宣讲,讲好爱国奋斗的故事。通过组织教育主体学习榜样事迹和精神,不断提升教育主体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政治素养,从而做到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事业发展中,将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到实际教学和行动中。

(二)学校层面:创新培训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式,推动培训方案改革,组织教育者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第一,有计划开展爱国主义理论学习活动,包括专家专题讲座、学员互动交流、观看相关榜样视频、开展经典读书会等,从理论上加强教育主体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做到真学真懂,实现爱国主义从情感到思想的升华;第二,组织参观红色基地实践活动,在重走革命道路、重温革命历史中,通过切身体验,激发内心真切的爱国情感,这样教育者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就能做到真情流露,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做到真信真用,实现爱国主义从思想到行为的转变。

另一方面,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对教育主体素质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政治强指加强教育主体的政治素质建设,使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业务精是指加强教育主体的理论和能力素质建设,教育主体理论素质高低直接关系教育价值的实现效果,必须提升主体理论素养和理论功底,不断推进爱国主义理论创新,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提升教育主体能力素质,包括有效组织活动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教育主体具有这些能力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中,将有助于教育价值的实现。作风正指加强教育主体的品德素质建设,师者人之模范也,只有身正行直,以身作则,才具备一名合格教育者的资格,才能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以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三)个人层面:坚定理想信念,加强自我爱国教育

一方面,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自我发展的定位,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理想信念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教育主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精神支撑。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育者委以时代重任,再次强调教育者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增强四个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这是对学生的希冀,更是对教育者赋予的使命。教育者要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自我爱国意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自我爱国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3]这不仅是对广大青年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是自我进一步学习和历练的过程,教师只有在不断追问和反思中提升自我素质,才能在每一次教学中获得收获。随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丰富完善,教育主体应该不断培养自我知识更新、创新探索的能力素质,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保持思想认识的先进性,在加强自我爱国教育中实现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学体系、教学风格,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价值的实现。

猜你喜欢

教育者爱国爱国主义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