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问题探析

2019-02-20覃礼媛郭正涛

韶关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少数民族毕业生

覃礼媛,郭正涛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财经学院,广东 广州510665)

职业发展教育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教育过程,从培养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意识入手,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就业能力。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变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大学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更显困难。这除了生活习俗、语言障碍、固有观念的影响外,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缺位也是原因之一。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现实意义

作为民族地区优秀人力资源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关系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对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和实现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明确职业方向,找准职业定位,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克服生活习俗、语言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障碍,学好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求职资本,完成自我实现的需求。

除此之外,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还能促进社会上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由于民族因素和生活习惯往往会选择回到家乡工作,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就业岗位严重不足,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不利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如果高校能够及时进行职业发展教育,与行业企业进行良好沟通,公开发布就业信息和人才需求报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进行合理引导和分流,不仅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认清就业市场环境,还能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2]。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发展教育理念落后,高校重视程度不足

职业发展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继续和延伸,不单单指职业规划指导,而是包括职业咨询、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在内的系列教育活动。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职业发展教育十分重视,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就已作为必修课开设,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试和职业能力倾向测评,普及职业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自己性格适合从事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但是国内直到高等教育阶段才有职业发展教育,并且受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就业部门是每所高校中负责学生就业的行政部门,但很少涉及全面系统的职业发展教育,因此高校中的职业发展教育理念还未及时更新,没有把职业发展教育看作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活动,实施缺乏计划和安排,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还存在形式主义现象,比如学校就业网站上“职业生涯规划”“实习与就业信息”等板块长期处于未更新或者失效的状态,使得毕业生缺乏了解就业市场信息的渠道。此外,很少有高校设置职业咨询室或者职业辅导室,即使有也缺乏专业的职业发展教育教师和发展经费,常常无人问津或者被挪为他用,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再者,高校对毕业生尤其是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关注不够,没有意识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时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挫败感,缺乏及时的心理疏导。

(二)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缺乏民族特色

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作为职业发展教育的主体,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了必修或者选修课,体现出我国对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提高,但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职业规划课程或者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内容脱离实际,教学形式单一,通常以宣讲会或者几百人一起上课,交互性不强。没有针对性也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特别是课程内容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关联性不强,没有体现少数民族的文化优势和区域特色,难于发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3]。其次,课程体系中存在结构混乱、层次不清的问题。纵向上看,从中学到大学再到职场之间的衔接不顺畅,通常高校只是在学生毕业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学生难以适应从学校到社会身份之间的转化,缺乏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不清楚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职业兴趣,就业率低下;横向上看,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的系列课程没有根据学生的民族特点和区域特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产业、民族传统文化、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特有的培养模式脱节。此外,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与实习环节联系不紧密。部分高校只是在最后一学年安排实习,有些高校甚至尚未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没有起到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不利于学生将就业指导课程中的知识转化为就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缺乏合适的实习机会,很难从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缺乏专任专职指导教师

职业发展教育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高的指导教师能够使得职业发展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高校中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水平不容乐观。就数量而言,职业发展教育专任指导教师严重不足,并且流失率高,通常由高校辅导员或者就业处的教师兼任,没有在学院内设立职业发展教育教师岗位,对专业人才吸纳能力不足。就质量而言,首先,专业化程度低导致科研能力不足,加上缺乏学科带头人和专职指导教师,轻视理论研究,生搬硬套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培育方案,使得职业发展教育进展缓慢;其次,部分指导教师缺乏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关职业经验,从未参加过专业培训,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就业信息、相关政策法规等了解不够,使得职业发展教育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难以开展。此外,职业发展教育与社会联系紧密,但是指导教师的组成却很单一,几乎全是校内教师,对就业市场信息的掌握难免片面,不利于整合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间资源的交流共享,限制了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作用的发挥。

(四)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体系尚未健全

据有关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就业观念、就业渠道、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之后主要选择回到家乡工作,期望从事公务员、教师、事业性单位职员等稳定的职业,选择自主创业的不多[4]。由于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起步较晚,目前仅停留在不定期开设选修课、组织讲座、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面,没有形成完整连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与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容易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学专业的具体实际脱节,甚至对其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用不明显。实践性是创新创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本质特点,因此实践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一环。但是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还比较欠缺,产学研程度不高,尚未搭建好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平台。参与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企业不多,为大学生提供观摩、实习的机会不足,协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用发挥不够[5]。

三、深化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建议

(一)更新职业发展教育理念,实施教育教学改革

解决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解决好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发展不仅能够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而且能够加强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和实现民族大团结[6]。因此,高校应该树立职业发展教育的全新理念,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结合民族地区重点行业发展的趋势,本着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掉队的原则,根据他们的求职需求,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在为职业发展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保障的同时为民族地区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此外,高校还应该设立独立机构全面负责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教学工作,尤其要高度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及时发现他们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帮助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克服紧张和自卑心理,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实现从大学到职场的平稳过渡。

(二)构建符合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需求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应该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开始,贯穿于整个大学课程之间,与他们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在四年大学期间,根据他们的民族、性别和专业,有组织有计划的开设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需求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大一期间,以职业规划课程和讲座为主,使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各种职业,培养兴趣爱好,确定大致的职业方向,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7];大二期间,以职业倾向测评和就业心理健康课程为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评估,逐步细化职业目标,有目的地提升该职业方向所需的技能;大三期间,大力举办职业规划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种比赛,以赛促学,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大四期间,可邀请优秀少数民族校友回校宣讲交流,提升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信心,同时,高校应提供校内外实习、社会实践以及模拟招聘会等机会,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此外,实习机会和就业信息收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瓶颈,由于受自身条件和语言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到专业对口或高层次单位实习的机会较少,对其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还应该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符合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就业信息支持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最新的市场前景和需求动态,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避免他们盲目就业和低质量就业。

(三)建设高素质的专任职业发展指导教师队伍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教给学生独立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高素质的专任职业发展指导教师队伍能够有力促进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人生角色的转变。首先,高校应该设立职业发展教育教师岗,引进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且热爱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教师,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其次,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借助信息平台分析市场环境,紧密结合民族地区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再者,组建校内外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聘请优秀企业人才、行业精英、社会成功人士和成功校友作为校外指导教师,为即将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培训与辅导,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竞争力[8]。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自主创新创业是拓宽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解决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职业发展教育的一部分,应该贯穿于职业发展教育的全过程中[9],高校应该适当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结合少数民族人才特有的培育模式,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和教学体系,加大经费投入,着重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就创新创业教育特殊的实践性而言,除了组织创新创业主题教育活动以外,还应该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高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防止教学与实践的脱节。高校内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可以借鉴大学生创客空间的模式,共享实验室资源,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开展创业宣讲和前期培训,对有市场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和路演,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在创新创业的全周期为大学生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服务。此外,还可以在基地内设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室,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将民族特色、区域特色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突出自己的民族优势,提升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结语

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应该帮助毕业生认清自我,调整心态,促进职业观念的成熟和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培养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帮助毕业生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完成自我的成长。因此,高校应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引起重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职业发展教育贯穿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少数民族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