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计学视角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学术构建的反思

2019-02-20张栋栋

韶关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学术性学术

陈 睿,张栋栋

(1.阜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2.阜阳师范大学 国防教育科,安徽 阜阳236037)

欧内斯特·博耶(Ernest LBoyer)在他的《学术水平反思》中指出:“教学学术是传播知识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学术。”[1]学术性教学是教师在已有教学学术的指导下, 合理地对本专业知识进行整理、综合和传播的过程,是实现教学沟通与研讨的论坛和平台[2]。基于教学学术及学术性教学的内涵可以看出,学术性教学是教学学术发展为优质教学的桥梁和纽带[3]。只有进行学术性教学的实践,通过反思、提炼,才能在应用教学学术的过程中催发新的教学学术,良性的不间断的循环是发展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多年来,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一直是“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关注点。多侧面、多层次的研究所获得的教学学术成果与应用对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的提升及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从语言输出整体语言观、学生需求等视角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关于写作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深度在不断强化,使英语写作的教学学术成果不断涌现直接引导英语写作教学,显著的效益充分展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先进性及构建教学学术的必要性。因而,要形成持续“大学英语写作”的课程的高效优质教学,就必须不断催生“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学术的生成和优化。“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不间断的进行深层次的总结和反思,尤其是反思意义重大。统计作为数据分析的一种通用语言,它的理论与方法对于开展“大学英语写作”的学术性教学最终凝练成教学学术至关重要。所以,开展构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学术的反思,透过英语写作教学表象揭示出内部隐藏的必然性,统计学的视野更开阔,对英语写作教学有着启迪作用。

一、统计学视角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学术构建的反思

(一)数据的收集与挖掘代表性的不充分性

影响“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到底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对其每一节课的效果如何评价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因为只有在正确的结果下才会产生“坚持”与“调整”,从“较好”走向“更好”。如何做到这一点?一切都源于在教学实施中如实反映教学信息的可靠数据资料。利用虚假的数据资料试图“歪打正着”在复杂的决策中能够凑效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在研究不同的教学法对学生写作能力影响时,如果两种背景下获得的数据有水分,比如抽取的样本中各类个体与总体不同分布, 尽管是随机抽取, 但由此而得的结果是无效的,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随机抽样就不如类型抽样了,因为后者的代表性显然要比前者的概率要大。若采用的是前者收集数据,显然客观性较差。

(二)局限于描述性统计,不善于使用推断性统计

如何形成英语写作的教学学术的真知烁见,源于对反映学术性教学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所用的方法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4]。描述性统计是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一些简单的计算所得数值分析或图表描述的统计方法。如根据某班全体30 位学生的某次英语写作考试分数计算平均分数和标准差,从中可反映出该班该次考试分数分布的集中位置和差异程度。推断性统计则是通过样本数据(局部)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如了解不同高校的英语专业的英语写作成绩,可以从两所高校中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测试,然后根据获得的样本数据进行评估,为形成教学学术提供思路。前者是“以数论数”,后者是“以数推数”。面对海量数据,一则难于收集,二则通过描述性统计来展示其规律难以做到。所以,对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反思,几乎都需要统计推断。由于推断性统计的方法更多的涉及到理性思维及数学理论与方法,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反思中人们常常有意识地采取回避,而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这样,就降低了反思的质量,延缓了教学学术的形成与应用。

(三)实际操作与理论需求不和谐,导致样本量难于确定

通过“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的学术性教学来加快其教学学术的形成和优化,多采用对教学数据进行推断性统计。一般而论,除了正态分布背景下很难求出其精确分布外,利用近似分布(渐近分布),自然而然就要求样本容量足够大,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所以在确定样本量的时候,人们常常忽略理论上的要求而迁就于实际操作,样本量的不足就导致所需信息量的不足,如采取“师生互动”式教学,通过少数学生的有关信息就很难保证推断结果的可靠性,更谈不上高精确度了,那么相应构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学术就大打折扣了。

二、统计学视角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学术构建的几点建议

(一)削弱“理性”威胁,深研现代统计分析方法

“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学术值得探索和优化。长期从事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师,由于缺乏深入研究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的经历,自然就会对统计方法的不知或少知,所以在英语写作教学学术构建的反思中无法往深层次展开。比如,“合作式”英语写作教学法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何影响?面批和线上评阅哪种方式更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面对一大堆数据资料,我们无法直观给出回答,但利用统计方法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发现用肉眼看不出来的相关关系或其他关系。如果方法正确,得出的相关系数是0.90,那么这个小小的数字比你用嗓子喊100 遍“我坚决认为……”或“我坚决反对……”都有力得多[5]。如此等等,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对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的探索及解决都是行之有效的。尽管从方法原理、相关公式的结构等方面来理解和掌握有一些难度,但也未必高不可攀,除少部分会涉及到一些较高层次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一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外,大部分都是可以读懂和掌握的。尤其是统计方法的应用背景明确,操作方便,一些思想方法和原理便于理解,因为其推理方法往往是逻辑推理和合情推理相结合。如要估计某一特定群体中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时,我们可以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量的个体组成样本求出其平均成绩,然后用此作为总体英语写作成绩的估计值,而且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我们可以保证此估计的无偏性、有效性及相合性,这显然是在情理之中的。推广开来,这就是统计学中的一种“点估计”方法——矩法估计,它的理论根据就是“格里汶科”定理。针对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对英语写作进行教学,实施一个阶段后,反思它们的优劣,那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检验来进行,其使用的方法为“具有概率性质的反证法”。为了检验一个假设是否成立,先假设此假设成立,由此分析产生什么后果,如果导致了一个不合理现象产生,那就表明原来的假设不正确,我们就拒绝此假设。否则,我们认为与原假设相容,可以接受此假设[6]。这显然吻合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中的“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当然不正常”的常识。由此看来,统计学不是像有些外语教师想像的那么难,借助SPSS 等各种现成的统计软件包的助力,操作起来更是如虎添翼。所以,沉下心来,深入钻研统计学,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不仅是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反思的必须,而且可行的收获会带来长期的多学科之间的互惠互利。

(二)明确反思的目标,找准英语写作与统计方法的切合点

教学反思始终延续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也不例外。在各种背景下整体构思、选词组句、连句成段、聚段成篇均是英语写作形成魅力的亮点。虽然英语语言是一种结构性语言,其词性、时态、语气、句式等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各种背景下的特色篇章,似乎其模式的识记应该说是教学中强调的重中之重,但怎么让学生接受还是值得深思的。写作过程应该是一个创造发现的过程,需要写作者积极地调动思维和语言运用体系。教学中我们发现,正确而地道的英语语言输出依赖于充足而又高质量的有序英语语言输出,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刻画?此时我们可以测量一下个体所拥有的词汇量和可以刻画英语写作质量的数值型指标,通过画散点图、计算相关系数及数学模型就可以较好地得到二者之间的关系类型及密切程度。阅读不仅可以增加词汇量,而且还能强化英语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的形成。从理论上说,是否能通过量来刻画?有比较才有鉴别,显然可以从不同背景下产生的数据进行对比,形成可以度量的特征值来给出进一步的结论。如从某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班级中任选一班,再从中筛选出若干对英语水平基本匹配的若干对学生, 其数量的多少依赖于已知的信息量,若已知总体是正态分布, 观察量就可以少一些;若不知总体分布,观察量就要大一些,至少在30 对以上,因为这样才可以借助于正态分布去处理。我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按随机原则从某高校英语教育专业选取一个班,再从此班中筛选出英语水平匹配的10 对,将每对中各任选一位组成实验组,余下的10 名组成对比组。对实验组学生要求每周研读一篇英语文章,并针对其做一些训练,对照组按常规要求学习,学期结束后用同一英语写作试卷进行考试,依据考试成绩数据和数据成对的特点,取=0.05,采取左单边检验,结果接受了实验组的英语写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我们又从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中按纯随机的原则抽取180 名,其中平时喜欢读写者100 人,其他80 人,对其使用统一试卷进行英语写作考试。结果显示:90 分以上者共110 人,其中,平时喜欢读写的100 名同学中有70 人,其他80 名有40 人,在=0.05 下,通过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检验,其结果完全吻合于前实验所得结果,即阅读可显著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英语写作语言是英语语言和英语写作联姻的产物,英语写作中的模式化语言和衔接方式是形成英语篇章的心脏。尽管从整体的规范化上来看似乎英语语句及其链接是冰冷的,但不同的背景下对其在空间、时间与价值轴上的趋近化策略将表现出较悬殊的差异度。趋近化理论是研究说话人为实现自身的合法性或强化对方非法性的有效话语策略,其优越性通过定量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手段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突显[7]。特点的发现可以从具体的语篇中寻求各类词汇及构成出现的频率, 通过频率显示出整个语篇的结构规律。这当然要求观察的文稿篇幅要长一些,语料要丰富一些。只有这样,局部的发现才能上升为总体的规律。对师生而言,详细的研究其特点及技巧,就等于拓广了英语写作的语料库,就会为以后的英语写作提供有效的启迪和智慧。

三、结语

开展“大学英语写作”学术性教学是构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学术的基础,而“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学术是“大学英语写作”的学术性教学的提升,它们二者之间是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构建“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学术,要不断地对开展的“大学英语写作”学术性教学进行反思,因为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会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学会收集数据,学会在语言素材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这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本领。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专业水平、教育学及心理学等。但反思无疑是前进的灯塔,引导我们通过英语写作的学术性教学形成英语写作的教学学术。相比之下,正确地理解与应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写作学术性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线上同学评价对学习者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
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大学英语写作课带来的新思考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