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规格与路径
2019-02-20章越松王明亮
章越松 王明亮
(绍兴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一直以来,关于专业建设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基本设施、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建设与改革等。应该看到,这些要件对于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是卓有成效的,但须指出这是在一个封闭系统内以教师为中心的平面循环,其结果使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逐渐远离市场的要求。随着OBE理念的引入,改变了这一状况,尽管还是这些要件,由于强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体现了开放系统内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立体交互循环。正是在OBE理念统摄下,对于“什么是专业建设”“怎样进行专业建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解决了长期以来本科师范教育中的一个“深层次难题”,即如何在有限的4年学制内同时圆满地完成师范生的学术性教育和专业性教育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问题
根据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能在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的宣传、组织、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1]。”这从整体上厘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够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这一培养目标的达成只有通过各个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院校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由于自身的条件不同、所处地区的社会需要不同,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院校必须将培养目标具体化,才能够实际达成国家层面要求。正因为如此,一些院校在培养目标具体化过程出现了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主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匹配社会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方向,其中师范类的培养目标应面向中学,非师范类则应面向党政机关、企事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二者共同支撑了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的设定。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将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直接拿来作为自己培养目标的状况。这不仅忽略了学校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而且还忽略了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在就业方向上的差异性。如,浙江省S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为“能在中学进行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又如,浙江省T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需要的中等学校合格政治教师和能适应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专业工作的人才”。可见,这两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存在着定位过宽和匹配度不高的问题。从就业的适应性看,虽然宽泛似乎更有利于就业,但却与师范类方向的培养目标不匹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培养目标定位的不清晰,而不清晰的缘由在于认知上的偏差与观念上的滞后。可以说,这是许多师范专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匹配培养方式。正如上述所言,以往人才培养目标更多地注重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特点,以能在中学进行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从事相关工作为目标,忽略了师范方向的培养属性,导致就业出口存在过宽、过散、过泛问题。应该看到,中学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工作性质与要求,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关性有着明显的区别。不同培养目标的达成一定要用不同培养方式,不能用同一种培养方式来匹配多种培养目标,否则培养规格就偏离预设目标。再以浙江省S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为例,由于社会对于该专业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尤其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那么毕业生就必须要具备成为高素质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师德情怀。因此,在知识体系方面,不仅要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相关课程,还必须开设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相适应的课程。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有相应的教育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支撑,必须要有系列教师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践环节的支撑。这表明已经不再有充足的学分对学生进行其他就业方向的系统教育和训练。因此,原先培养目标中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从事相关工作的培养目标不能得到该专业培养方式的有效支撑。
三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匹配培养理念。造成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和培养方式不相匹配的根本原因在于培养理念的不匹配。传统人才培养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科知识体系接受的系统性、完整性,一般从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开始,设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一旦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就视为学生达到了本专业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将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训练的任务交给了社会,毕业生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达成度与社会对其真实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如教学技能、专业知识等业务能力需要在毕业之后继续养成。这实质上是基于高等教育精英化的培养理念,适应于不同层级、不同地区院校的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社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更加精细化,注重既适用、上手快,又能吃苦、留得住的人才。为此,高校必须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式,特别应注重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方向,在培养目标上必须强调产出导向。可见,正是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忽略了产出导向,导致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匹配社会需求和培养方式的问题。
二、基于OBE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
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看,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秉持OBE理念。OBE理念,即成果导向(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是1981年由美国教育学家William Spady率先提出的,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指导新工科人才的培养。其强调“(1)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这取决于培养目标。(2)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这取决于培养需求。(3)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这取决于培养过程。(4)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这取决于教学评价。(5)我们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这取决于持续改进。OBE理念由3个下位理念组成,即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和持续改进”[2]。作为OBE理念的精神实质,“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持续改进”强调的是将社会需求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紧紧围绕社会需求设计学习目标,以学生是否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作为评价教学活动的根本原则,将教学评价作为学生改进学习的重要指针,使学生能够最终达成社会需求。可见,OBE理念不仅是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与否的指针,而且也是衡量人才培养规格适度与否的指针。
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指的是社会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要求。然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院校所承担的任务各有不同。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公布的数据,截止2017年底,全国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共有262所[3],其中绝大多数为地方院校。地方院校是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主要力量,所培养的人才主要也为本地区服务。因此,地方的实际需求对地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浙江省的基础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的位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毕业生要有较为熟练的教学能力,熟悉新课改理念,能够提供较高质量的教学活动。第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学历要求更高,普遍要求硕士研究生或“211”工程院校的毕业生,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通常只能进入初中任教。第三,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求能够同时承担《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两门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与高中有着明显的区别,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大模块,初中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除了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应具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之外,还应涉及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知识体系。因此,地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但应该培养面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立足于浙江省实际,结合就业重心下沉的趋势,将培养目标设定为立足于浙江省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改革发展的实际,能够创造性地解决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教研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较为复杂实际问题的高素质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这“四个服务”思想,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必须在国家发展战略指导下,结合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部于2018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其中对师范专业提出了“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5]。这不仅为全国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而且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提供了可参照、可操作的依据。
为了从国家层面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的建设,教育部在2017年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要求对全国师范类专业进行专业认证,确定“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制定“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的毕业要求,从制度上厘定了师范类专业的培养规格。不同的省份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了相应的专业认证实施方案,对各个高校的师范类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认证要求。如浙江省颁布的《浙江省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试行)》就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8个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认证要求,为浙江省中学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必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本校办学定位与历史传承,以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为归依,以培养卓越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为目标。
三、基于OBE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如何根据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基于OBE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是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因此,从OBE理念出发,以培养知识复合与能力复合于一体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为目的,通过“多元立体化全过程”的综合育人体系,达成“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毕业要求,使学生能够成为既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又能够满足浙江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的卓越教师。
(一)确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师德规范养成体系
习近平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6]。这一论述旨在强调为师亦为范的职业特性深刻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必须把师德规范的养成摆在专业建设的首位。因此,应确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八学期连贯、一二三课堂联动的师德规范养成体系,使师德规范养成贯穿大学四年教育全过程、全空间。
一方面,从制度安排上,建立健全八学期连贯的师德规范养成机制。在认知层面,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为起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和践行中学师德规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有理念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在“课程思政”层面,根据各门课程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在教学大纲撰写、授课计划编制等环节中,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能够彰显“思想政治性”和“师范性”的“思政元素”,以集约化的覆盖效应不同程度上实现对“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这两个毕业要求的强、中、弱支撑,使专业知识教学过程和师德规范养成过程同向同行;在“三习”层面,即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专业实践环节中设置践行师德规范内容。另一方面,从实践安排上,打造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一二三课堂联动的“践行师德规范,激扬教育情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参观校史展览馆、寻访攒宫宋六陵老校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师德素养调研、“名师进课堂”活动、“道德模范巡回演讲”活动、毕业践行中学师德规范宣誓仪式等载体,感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情怀,了解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与职业操守,引导学生树立立德树人的职业信念。
(二)确立以产出为导向的知识复合型学科知识体系
在学科知识教育体系上,OBE理念表现为毕业生能够达成未来所从事工作对其知识素养的要求,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体现。就浙江省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就业重心面临从高中向初中下沉趋势,这要求毕业生必须能够同时胜任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从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缺少历史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系列课程。基于OBE理念的要求和就业重心下沉的趋势,为了更好地适应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进行改造。课程体系改造的关键在于实现学科知识体系的复合,即如何把历史学、地理学这两大学科知识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知识复合型人才。所谓知识复合,指的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在加大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大合成知识的比重,即通过跨专业与跨学科,增加知识的厚度,使知识结构从‘平面’向‘立体’的转变”[7]。其实质不是同一学科知识体系的纵向深化,而是不同学科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从浙江省实际出发,课程体系的设置在夯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知识基础上,相应地开设和增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历史学和地理学的课程与学分。通过不同学科知识体系的复合,使知识结构符合专业培养定位。这不仅遵循了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原则,而且适应了就业重心下沉的趋势。
(三)确立以职业为导向的“五位一体”实践教育体系
传统师范教育的弊端主要表现为重学科知识教学体系、轻师范专业能力培养,这等于把专业教育任务实际上推给了社会。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确立了重构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重申了本科师范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师范生的职业教育。根据我国师范教育发展趋势和OBE理念要求,确立了以职业为导向的“五位一体”实践教育体系。该体系通过构建“课程为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基地支撑、全程覆盖”的五位一体的实践教育体系,追求师范生的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秉持“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职业能力培养理念,实现“全过程、立体化、递进式”师范能力培养模式。在此,“课程为基”指的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师范生教学能力。通过“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的八学期连贯制的实践教育体系和系列教师教育类课程,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全面增强学生的教学能力;“产教融合”指的是通过校地协同机制,加强与地方教育单位的深度合作,实现与中学教学一线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构建校地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驱动”指的是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项目为驱动,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确立全员覆盖、全年级覆盖、全方位覆盖的竞赛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地支撑”指的是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支撑,进一步强化教学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全程覆盖”指的是以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为核心,通过“教师教育类课程—社团活动—教育见习—教育实训—教育实习”的八学期连贯制的实践教育,形成一个“全过程、立体化、递进式”的多元立体化全过程实践教育体系。
(四)确立以能力为导向的“四个一百”工程素质提升体系
根据OBE理念,培养卓越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坚持知识复合为基、能力复合为要的原则。这里的能力复合是指以专业技术能力为基础的多种能力。就师范生而言,除了作为中学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之外,还应具备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以读、说、写、辩为基础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统一、道德情操与道德行为相统一。笔者所在专业自2011年开始实施贯穿学业学习的“四个一百”工程,即在大学四年期间读100部书籍、写100篇文章、参加100个小时专业实践、参加100个小时公益社会实践。通过这一系统工程,全面拓展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素养、加强实践磨砺、铸造优秀品格,养成知行合一、好学乐行的生活方式,为今后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