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政进校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及价值

2019-02-20尉乐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时政进校园理论课

尉乐音

(绍兴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他同时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

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探索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3]

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如何进一步认识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变化,推进思路理念、形式内容、手段方法的创新,增强工作实效性和时代感。积极推进“时政进校园”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正是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新尝试。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实施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完整但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下简称《意见》)的实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完整体系得以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6个二级学科,为学科建设发展,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理论基础。《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4]。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增强,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深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的平等话语体系尚未有效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尚未深入有效贯彻,创新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尚未得到持续有效普及,大学生理想信念摇摆不坚定,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践行价值观、履行道德义务等能力有待提高等,这些现实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需要增强和提升。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建设滞后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要求日益创新的背景下,尤其是面对目前已经形成的“无人不网,无处不网”局面,迫切需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5]488。”网络具有综合资源丰富的优势,借助网络平台发展起来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学习工具。2019年2月28日,“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 653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6]。大学生则成为网络大军中最忠实且活跃的主体。新媒体呈现的生活空间虚拟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学习方式自由化、信息传递碎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占领主阵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迫在眉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急需拓展新媒体教学平台,“时政进校园”活动就是建立在新媒体教学平台基础上的教学拓展互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习近平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1]。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提出了要求。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看,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能够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二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人,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价值引领,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不同的思潮和意识形态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分析和判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把爱国的情感、强国的志向、报国的行动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奋斗之中。五是增强学生的践行能力,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坚持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相对单一,高校普遍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考察,但对理论知识践行能力的考核、价值分析判断能力的考证没有一个长效机制和实际操作路径,实效性得不到体现。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无法体现在过程中,往往流于一次两次的考察或调研形式,针对性不强。评价教学各目标达成度的整合性、时效性不强,迫切需要相应的考核平台及时反馈,及时督促提醒学生反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成才。如何进一步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明确评价导向,优化评价机制,建设评价平台,必将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时政进校园”活动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评价的必要补充。

二、“时政进校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一)“时政进校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必然性

“时政进校园”活动是绍兴文理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积极尝试。“时政进校园”是一个教学平台,是绍兴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浙江日报社联合推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教学平台。推进“时政进校园”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教学平台建设,使这一平台成为绍兴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学习、实践环节和全面有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政进校园”活动要求全校学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校党委宣传部、浙江日报社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从时政新闻的内容筛选、主播选拔、时政新闻的观看及后台评析,到平台间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体系与时政热点问题有效结合,使课堂教学有效延伸到网络平台,从而为落实完善课程思政铺设相应路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全校学生、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院教师、校宣传部、浙江日报社工作人员必须共同创新“时政进校园”长效运行机制,严控“时政进校园”的内容质量和价值导向,有效建立“时政进校园”的动态评价体系和学生舆情反馈体系,使“时政进校园”活动能够在高校范围内有效推广,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二)“时政进校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施方案

“时政进校园”活动主要是通过专题栏目,定期将重要的时政新闻在校园播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理解世界和中国、浙江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能力等。在内容安排上,“时政进校园”专题栏目分为“时事播报”和“时事讲堂”。“时事播报”栏目由学校和浙报集团绍兴分社组织学生制作重要时政视频新闻,每周三期,一期5分钟左右,每周二、四、六在浙江新闻客户端绍兴频道专题发布。“时事讲堂”栏目由高校资深教师、社会专家录制,每周三期,每期3~5分钟,逢周一、三、五在浙江新闻客户端绍兴频道专题发布。将观看“时政进校园”专题栏目纳入思政课考核体系,相应考核成绩占思政课期末考核总成绩的10%,总分为10分。其中:学习观看客户端节目内容积分满1000分得4分,评论满20条得3分,答题测试满分得3分(其中日常题答对60题以上,可以免答期末测试题),最后,成绩计入课程总评成绩。教职工学习观看“时政进校园”积分满500分,得10个学时。

(三)“时政进校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具体定位

“时政进校园”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延伸。开展“时政进校园”活动,借助新闻媒体的正导向功能和网络平台优势,有助于时政轻松进课堂,使理论课内容与时政热点相融合,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主流意识、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时政进校园”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学习平台。积极推进“时政进校园”这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建设,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平台。行动力强,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时政进校园”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评价体系的有效补充。借助“时政进校园”教学平台,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课程实践、新媒体自主生成的联动评价体系和过程监督评价体系,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

三、“时政进校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价值

“时政进校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有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真正提升教学实效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有效接受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严肃性,培养学生在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理性的思辨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具有社会主义素养的现代化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相比中学阶段偏向于基础学科知识体系教学的绝对优势,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偏见甚至抵触情绪,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真正入脑入心。开展“时政进校园”活动,借助新闻媒体的正导向功能和网络平台优势,有助于时政轻松进课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理论课内容与党的大政方针、时政热点相融合,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主流意识、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二)实现能力体系知行统一目标

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政进校园”教学平台建设,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新尝试,给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平台,行动力强,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于“时政进校园”平台,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实践平台,学生是主体。在这一平台上,学生可以对当下的时政热点、社会聚焦话题、全球最新资讯进行解读,利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发表观点,解析问题的实质,折射自己的价值导向,提高思辨能力。通过“时政进校园”平台学习并发表评论,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就能更清楚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目标清楚了,行为规范了,立场坚定了,能力提升了,才能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行为养成的有效对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三)实现评价体系客观、科学、全面相统一目标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的最大挑战就在于如何提高评价体系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传统的评价体系更多地强调卷面的成绩、平时的书面作业及偶尔的课堂表现,迫于实践的需要,教学过程中还会有一两次的考察或调研形式。这种评价体系不尽完善,尤其在评价教学各目标达成度时往往显示出整合性、时效性不强。如何进一步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明确评价导向,优化评价机制,迫切需要建设相应的评价平台。“时政进校园”既是绍兴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也是利用新媒体让时政走进校园的一个创新栏目,更是评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平台,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时政进校园”活动源于课堂,又能拓展课外空间,贯穿于大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各个空间,时间自由,操作方便。作为学习平台,“时政进校园”栏目旨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同时又能及时督促学生学习、反思、讨论、评价,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知识,并在过程中转化为能力。解析时政,反思现状,参与讨论,发表观点,通过多次的问题反馈、思想碰撞及朋辈交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面对不同的思潮和意识形态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分析和判断,并最终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通过“时政进校园”活动,开设“时政进校园”栏目,建设“时政进校园”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课程实践、新媒体自主生成的联动评价体系和过程监督体系就能有效地融为一体,既有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又能展现解析问题的能力;既有人才培养的价值诉求,又有为人处世的道德制约;既有过程学习的及时反馈,又有目标生成的终极导向,真正做到客观、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必将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时政进校园理论课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