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9-02-06邓研华

市场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政府职能基础设施乡村振兴

摘 要:乡村振兴是我国在新时代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种公共产品,是影响和制约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必须直面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政府职能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探索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2-0001-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愈发凸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发布2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因其连续聚焦“三农问题”,现已成为中央重视“三农”工作的专有名词。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对“三农” 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由此,各级政府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种公共产品,也是影响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影响农业农村发展、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由此,如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以适应农村多元发展的现实需求、推进深度脱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是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教育及医疗卫生等方面内容,由于建设周期长、涉及领域多、范围广,政府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统筹、协调、管理好整个建设过程,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的结构性平衡和资源的最优配置。此外,基于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性和由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所决定的特殊性,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毫无疑问应该起到主导作用。由此,政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是确保农村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关键因素。

自习近平同志2017年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职能发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普遍有比较大的改善,这为农村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三农”的发展。然而,在各级政府职能履行方面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时有发生。

(一)规划决策过程中重绩效轻实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体投入较少

政府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毫无疑问应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然而,由于现有的管理体制以及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各级政府往往会偏好那些能够彰显自己绩效的设施项目和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上,如能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业园区建设、大型休闲广场等,而不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建设,农民、农村发展亟须改善的道路、教育及医疗等方面项目总体投入较少。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也没有充分尊重、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利益诉求,从而导致一些工程建设背离了农民的实际需求,沦为使用效率低下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既不能改善民生、无法促进农村发展,更无益于乡村振兴。

(二)政府规划决策职能发挥不当,农村基础设施供求失衡

農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初衷是要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农村基础设施的供求失衡现象还比较普遍,导致一些建设项目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悖,农民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笔者在一些地方实证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农村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民对教育的认识程度较低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当地政府却在没有及时了解具体情况下撤村并校。此外,由于在教育资源的分配过程中过分倾向于县城或中心城镇,导致一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选择辍学。而另外一些设施,如道路交通和医疗卫生设施状况也没有得到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极差,农村卫生室数量过少且普遍存在医疗设备陈旧、医务人员文化层次较低、年龄偏大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而另外一些在广大村民看起来并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项目如文化休闲广场和工业园区等,投入巨资建设完成之后却长期闲置、空置,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三)政府监管不到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慢、质量差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常都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外包给企业公司完成的,但在建设过程中既存在招投标不规范、不合理现象,也存在验收及事后监管不到位现象。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普遍存在进度缓慢、工期延长及工程质量低下等问题。“村村通”工程早在2004年就提出来了,包括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项旨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民生工程。然而,笔者在实证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地区村村通乡村公路不仅存在工期延长,且普遍存在豆腐渣工程,质量严重不过关,一些乡村道路建设由于招投标不规范、偷工减料以及后期疏于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使用半年一年就出现了路面开裂、桥梁垮塌等问题。而其他的诸如村村通水以及网络等方面,要么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么就是完全交给企业按照市场规则运作,政府完全没有投入。

二、 提升政府职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民意反馈渠道,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制度

“一事一议”制度是基层治理实践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也是被中央当成典型推广并被实践检验证明是基层治理有效的一项制度安排,其基本原则就是“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尽管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当发挥主体、主导作用,但广大农民作为利益相关者,不应被排斥在决策、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之外。农民是农业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基于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尽可能地体现民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拓宽民意反馈渠道,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彰显其主人翁的意识,各地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议事规则,除此以外,还应当根据所议的具体事项采用不同议事策略,从而达到降低一事一议的成本的目的,真正做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让“一事一议”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这也是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能真正体现民意,符合农民利益需要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二)完善决策规划及监督管理程序,充分发挥政府的决策规划及监督、管理职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农村社会一项重要的公共产品,政府是主要出资方,毫无疑问,在保障农民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知情权利,充分反映民意的同时,不应否认政府的主导地位。如何完善政府的规划决策及监督管理职能,才是保证农村基础社会设施作为公共产品项目有效供给的关键。由此,政府不仅要在决策规划环节中采取有效措施吸纳民意,也要认真行使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改进招投标环节,采用多种形式的公示制度,如官方网站公示、政府公报公示、报刊公示等。此外,在驗收及监督管理环节同样也要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只有这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真正反映民意,符合农民现实的利益需求,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得以有效、有序推进。

(三)加强融资环境的建设

尽管政府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的出资方,但就目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而言,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牵涉的内容过多、过广,仅仅依赖政府投资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社会的现实需要,如何改善农村社会投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来,是新时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乃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须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资本不同于政府投资,它具有天然地趋利性,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本质特征,只有预期收入比较稳定且风险系数较低的情况下,社会资本才会积极主动地流入到向具有公益性特征的农村基础设施市场领域。就政府而言,就是要改善农村社会营商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厘清政策模糊边界,明晰产权制度,营造有利的投资环境等。

参考文献:

[1]刘汉成,夏亚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

[2]付翠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发展与治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3]王茜,孟宪文,朴清.乡村振兴战略与现代农业产业化[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邓研华,男,湖南邵阳人,博士,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方治理。

猜你喜欢

政府职能基础设施乡村振兴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分析与思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分析
常州市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