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健全高校监督体系的思考
2019-02-06刘晓宾周昭安
刘晓宾 周昭安
摘 要:为实现高等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高校应强化制度建设、把制度贯彻执行与健全监督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发挥高校党委主体责任,健全监督体系,推进依法办学,保证高校教育管理各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促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监督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2-0011-0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明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高等学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等学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高等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管理的学校制度体系,强调的是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程度。高等学校的治理能力,是指运用制度管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强调的是对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与监督落实情况。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高等学校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推进新时代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一、 坚持和完善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一)党的领导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加强和改进党对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就是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坚持推进高等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最强有力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制度建设的根本前提和本质特征。党在高校中的领导权要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开始,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把牢正确办学方向,强化政治责任,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压力层层传导,确保主体责任层层落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制度执行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学校承担培养、教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更要在全面從严治党中以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制度执行为重点,在改革发展中发挥制度优势。高校管理层级多样,高等学校制度执行力的强弱是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的象征。在制度执行中,应当坚持普遍性原则,就是学校全体师生都应当对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普遍性遵照执行;坚持随时性原则,就是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应当在每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强化执行落实。如此,才能推进高校管理更加科学、制度执行更加具体,学校优势发挥更加充分。
(三)关键少数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要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也应当抓住高校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场所,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具体讲,高校领导干部的监督分为对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对学校领导班子的监督,对学校中层干部的监督,对学校教授、专家学者的监督,他们的行为方式、思想动态、价值追求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整体形象,教育影响着学校的广大师生。从根本上,高等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才能把高校的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保证高校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效运转。
二、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有力探索
(一)既有制度与经验成果得到不断巩固
高等学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建立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健全基本管理制度体系,立足于既有制度框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对不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现实要求的规定制度要及时修改;把已经成熟的政策措施和重大改革成果固定为制度规范,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已经建立相关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确保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高校治理现代化的经验成果不断丰富,既有制度与经验成果得到不断巩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规范决策权运行上,实行集体决策机制,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会前沟通机制,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会前听取意见机制,党政主要领导末位表态机制,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表决机制。
(二)校内行政管理体制得到不断完善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校内行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健全了学校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校内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管理体制机制基本能够适应教育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体系建立完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校企合作、后勤财务、人事绩效,学生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条块的体制改革。逐步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初步明确校内各部门职能,界定工作责任,确保权责一致。赋予二级院系更多的管理职能、资源调配职能和经费使用权力,促使二级院系成为高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学校行政管理重点向教育教学聚焦。
(三)学校科学民主管理得到有效推进
高校科学民主管理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师生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在高校的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及“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制度建设,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高校党委行政的议事决策水平。建立公开制度,高校建立党务校务财务公开制度,在一定范围内,以合适的方式对管理和决策事项进行公开,提高了高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依法治校,发挥师生员工的监督作用,促进高等学校健康发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内控机制,加强财务管理、监管和核算,提高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水平。
三、 推动健全高校监督管理体系
(一)推动解决高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的制度建设日趋完善,改革的重点已经由改善外部环境逐步转变为深化内部治理结构调整。但是,部分高校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制度建设还没有形成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制度体系的设计缺乏统一的规划,对于长期不适用的规章制度没有及时进行清理废止,制定新制度调研论证不足,引起规章制度之间相互冲突,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相互协调不够,影响了制度落实与执行的效果。高等学校应当建立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全面梳理学校机构职责、岗位职责,完善权力配置,规范工作流程。要合理划分和科学配置各部门、岗位的权力和职责,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需要适度分解权力,将集中于一个人的权力分解为多人行使;将重点岗位分解为多个岗位;将集中于某一层级的权力分解到多个层级,明确权力边界,强化权力制约。全方位开展制度“废、改、立”工作,构建层次合理、协调一致、全面覆盖的高校规章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定期轮岗制度。加快推进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建立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向教职工公开制度,从而真正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化开展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各项工作。
(二)推动解决高校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强的问题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要义是执行力,执行力的决定因素在于干部。分析高校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强的关键因素在于有的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没有形成,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没有形成,“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进落实有的不够规范。同时,对于一些涉及事项流程复杂,需要学校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的工作事项的制度在制定、实施过程中,调研论证、细节考虑不足,导致制度的权威性不强,影响了制度执行的效果。提高高校制度执行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必须抓住各级干部,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履职尽责、开展工作、行使权力。同时要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为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在实践中,既要建立严密的制度、又能严格执行,既能制定严肃的纪律、又能严格遵守。同时,还有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大数据”等科技信息化技术,推动权力监督信息化,使制度执行具有约束力,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影响,建立权力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使权力运行可视、可控、可查、可纠。
(三)推动解决高校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高校不同层级人员对监督机制的理解不同。高等学校的党政主要负责人,着重于监督检查决策制度的落实情况;高校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是校内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他们对制度本身理解不清,对制度之间的相互协调性把握不准,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的程度不深,直接影响监督执行;各二级院系的党政负责人,对制度的理解认识存在差异,高校基层管理者、教师员工对校内制度全局认识不足,监督落实能力欠佳。因此,建立完善高校监督体系,涉及校内各类监督主体、监督制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要发挥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党委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突出党内监督的政治属性,只有党内监督有力、有效,其他监督才能发挥作用。二要强化纪委的专责监督职能,在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处于主干地位,发挥保障作用,要深化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改革后,同样要聚焦重点对象,紧盯“关键少数”,要在更深层次上深化“三转”,改进监督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纪检干部履职尽责水平。要针对人、财、物重要权力部门开展风险点排查,抓住规划、建设、招标、决策、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实施监督检查。三要发挥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学校内部各类监督主体相互协调、融会贯通,相互制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监督、学校职能部门监督、教职工代表大会监督、学校学术委员会监督、普通党员监督、学生组织监督等的协调配合作用,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
(四)推动解决监督成果运用不到位的问题
强化监督成果运用,就是要在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对于违反制度的情况进行处理,形成震慑,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制度一旦制定并生效,受约束的是学校所有相关人员。学校党委要充分发挥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对执行者遵守各项制度的情形进行监督,对于不按照规定执行制度的情形,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追责问责,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1. 坚持追责问责,切实推进侧重于惩治和威慑的不敢腐机制
问责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违反制度规定的情况,必须严肃追责处理,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问责内容、对象、主体、程序、方式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调查和惩治力度,提升违纪违规成本。
2. 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切实推进侧重于制约和监督的不能腐机制
在每一项规章制度中,明确不同的监督责任主体,将监督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地制度执行情况监督考评机制,对违反制度规定的情况进行追究,不能网开一面,推动解决制度执行力不足问题。
3. 积极广泛进行遵守制度宣传教育,侧重于教育和引导的不想腐机制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推进高校党员干部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腐败之念。新形势下,需要加快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十六字方针。健全高校监督体系,推进新时代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为高等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为创造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方法、教育制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办出高水平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明慧.坚持立德树人,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5).
[2]王松婵,林杰.论高等教育治理商数:基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成本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8(1).
[3]何慧星,孙松.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高等農业教育,2014(9).
作者简介:
刘晓宾,女,高级经济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
周昭安,男,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