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探讨

2019-02-06苏永桂

市场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保险物联网监管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电梯生产和使用大国,电梯安全问题也成为关注度极高的民生问题。由于电梯安全涉及生产、采购、安装、使用管理、维保、监督管理等多个环节,政府监管手段有限,面临电梯安全管理的困局。本文初步设计了“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的解决方案,利用保险公司的经营优势,引入物联网技术手段,试图有效解决电梯运行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处置,形成电梯安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与救援、事后经济补偿的闭环式管理模式。

关键词:保险;物联网;电梯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2-0013-02

一、 引言

2003年以来,我国电梯数量年平均增长约15%,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量均为世界第一。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拥有电梯627.83万台,占全国特种设备总量的45%,是全国数量最多的特种设备。2018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和相关事故219起,死亡224人,受伤68人,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为0.22‰。其中,电梯事故31起,占比14.16%,死亡人数占比9.82%。电梯安全事故成为继起重机械和场(厂)内机动车辆事故后位居第三位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由于电梯的使用和管理涉及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维保单位等,责任链条长,责任不够清晰,政府面临电梯安全管理的困局。因此,笔者提出“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的解决方案,利用保险公司的经营优势和物联网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电梯安全监管。

二、 “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概述

“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是以新型保险产品为业务依托,以电梯物联网机构为技术依托,以电梯安全大数据平台为管理依托,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保险风险管理功能相结合,涵盖电梯维保监督管理、电梯零配件管理、电梯使用寿命管理、电梯维保人员管理、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及经济赔偿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风险解决方案,可以使电梯业主(物业单位)、电梯维保方、电梯制造方、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五方受益。保险公司将保险与物联网技术结合,搭建电梯安全大数据平台,打破各环节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降低电梯产业链各方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帮助政府制定电梯产业链管理办法,成为政府电梯公共服务系统集成供应商和综合管理平台。

(一)运作方式

由电梯使用管理责任主体(一般为物业企业)投保电梯安全综合保险,保费包括三部分,分别是责任风险补偿保费、维保服务保费和更新改造经济补偿保费。电梯使用管理责任主体向保险公司缴纳保费,与保险公司共同委托维保公司按照要求对电梯进行维修保养,三方共同签订电梯维保服务协议。保险公司承保后,基于电梯安全大数据平台,采用电梯物联网技术对电梯日常维保进行监督,并按三方电梯维保服务协议的要求,在维保单位按时且高质量地完成维保工作的前提下,定期向维保企业支付维保费用及零配件更换费用,并对电梯安全责任事故承担保险保障。电梯需要整体改造或更新时,保险公司在约定的责任限额内对电梯更新的费用进行补偿。

(二)电梯安全大数据平台构成与功能

通过数据采集单元与数据传输单元将采集到的电梯运行数据、故障数据、音视频数据、困人数据等发送到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对电梯进行故障判断,并发出风险预警、困人安抚、应急救援的提示和指令。电梯安全大数据平台下的六个子平台分别承担电梯安全运行监管、电梯维保监管、电梯应急处置管理、电梯预警分析综合管理、电梯精准维保分析管理和电梯安全管理追溯全产业链管理的任务。根据大数据平台的电梯运行数据进行维保监督管理、人员等级评定和零配件寿命评估,推动电梯维保从“按时维保”向“按需维保”转变,提高维保效率,降低维保成本,实现电梯安全监管的机制创新。

三、 推行“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电梯安全事关民生安全、城市安全,“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引入保险机制,应用物联网技术创新开展电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以此有效地对电梯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一)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电梯安全管理多元共治的必要性

保险业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属性,能接替政府社会安全风险管理的部分功能,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助力政府实现对电梯安全风险减量管理,提升电梯产业链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和效能。首先,保险的营利性特征,将促使涉梯单位改进安全管理水平。保险公司是商业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势必会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涉梯单位的安全管理,督促责任单位做好防灾防损,增强有关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从而减少事故,降低赔付。其次,保险的技术性特征,将促使涉梯单位降低道德风险。电梯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保险公司在履行经济赔偿责任的同时,必然要对事故进行理赔调查,这也是另一种对涉梯单位进行安全管理监督的形式,将促使责任单位加强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最后,保险的正外部性,将促使维保企业提高维保管理水平。保险公司通过一定时间的经营,积累的大数据能对不同条件和管理水平的物业企业、维保企业厘定不同的费率条件,将费率与电梯安全管理水平挂钩。承保政策和定价机制可以形成有效激励,推动社会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有效解决监管手段受限的困局,实现政府监管部门、电梯所有权人及委托管理人(业主/物业)、电梯维保方、电梯制造方和社会公众五方受益的共赢局面。

第一,政府部門取得物联网技术的分析决策数据后,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对维保质量考核较差的企业进行公示,促使企业提高服务水平,更有效地进行社会治理。

第二,电梯所有权人及委托管理人(业主/物业)采集到相关电梯数据后,能取得电梯健康诊断结果,有助于做出电梯维修或更换的决策,还有助于获取更多电梯厂家及产品信息、电梯维保公司的评级信息等,解决电梯维保领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电梯维保时制定更加科学的决策。

第三,电梯维保方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获得电梯实时监控数据,提供电梯故障信息预测,进行电梯异常状态的预诊断,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对电梯安全事故进行预防和控制,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电梯制造方可以从物联网技术中获取市场需求数据来作为企业生产和研发的依据、产品升级换代的参考。安装和维保企业的质量监督情况数据可以为其管理、合作提供指导。

第五,社会公众可以获得更加公开透明的信息,从而根据大数据对电梯制造、销售、安装、维保企业、检验机构及监管部门进行监督,促进电梯行业健康发展。

四、 推行“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随着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更多公共服务将向市场让渡,市场化机制将发挥更大作用,也将带来保险需求结构和服务模式的深刻转变。我国必将在特种设备风险管理方面实现与发达国家接轨,即保险机构全面参与电梯、锅炉等特种设备的检验和维护,从“按时维保”发展为“按需维保”。

(一)“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顺应发展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顺应发展趋势,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保险+服务”的电梯维保模式。2014年开始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国家鼓励投保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责任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改進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开展“保险+服务”“电梯养老保险”等创新模式的研究和试点推广,充分运用责任保险的市场约束激励机制,构建电梯安全社会治理体系。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5019号建议的答复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联合银保监会,积极推动电梯责任保险,持续优化“保险+服务”模式,运用保险的市场约束和激励机制,破解电梯监管难题,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参与电梯安全管理,构建社会共治新机制。

(二)“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具有明显优势

责任保险的功能不仅仅是事后赔偿,更重要的是事前风险预防和事中风险控制。目前,电梯安全管理更多的是面临维保质量难以控制、应急救援不到位、监管资源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的模式,维修、保养、置换、救援、监控、事故赔偿等多重环节能够被整合进来,不仅可以提升电梯安全管理的效率,还能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全社会的风险水平。保险与科技的合作将全面整合电梯等特种设备的维保、检测资源,能够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电梯维保更有针对性,加快从“按时维保”向“按需维保”转变。电梯物联网系统能精确展示电梯使用频次和使用状态信息,检测监控电梯安全运行状态。这为判断门导靴、门滚轮这类电梯零配件是否需要更换以及维保和更换配件的合理时间,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

五、 推行“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的建议

推行“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需要政府牵头,在健全和完善电梯监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引入保险公司参与,与住房建设部、监管部门等各方协调,制定电梯安全综合保险推进计划,积极引导物业企业投保电梯安全综合保险,鼓励相关单位参与,激活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参与和监管作用,形成多方参与的推进电梯安全监管模式的良性机制。

目前,“保险+物联网+维保+养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在宁波、杭州、厦门等地已经有了多个成功案例。2018年9月,厦门人保“保险+物联网+维保”全产业链管理模式在岛内进行试点,这些经验都获得了国家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同时,电梯物联网“保险+服务”模式具备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此为基础,还可以拓展对治安、煤气、二次供水等楼宇安全风险的检测监控,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对楼宇安全风险进行监管,打造楼宇安全管理平台。将平台同步纳入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的平台体系,既能够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又能够减少政府相关投入,也充分彰显保险参与民生治理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8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EB/OL].http://www.samr.gov.cn/tzsbj/dtzb/gzdt/201904/t20190404_292592.html,2019-04-04.

[2]曹卫东.电梯“养老”综合保险模式[J].中国电梯,2019,30(2):1.

[3]曹卫东.再谈电梯按需维保[J].中国电梯,2019,30(18):1.

[4]董彬.探讨国内电梯责任保险制度的推广[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9,35(5):28-32.

[5]徐斌,李琳,钟珞.面向大数据的智慧电梯分析预警平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7,41(2):359-362.

作者简介:

苏永桂,经济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猜你喜欢

保险物联网监管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浅谈不婚主义下保险“受益人”的指定问题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