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数形结合,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2019-01-30贺明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贺明

摘 要: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有效将直观图形与数学语言相结合,令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融合,从而通过数形转化以及图形认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性思維,进而使得复杂的数学问题变的简单化,抽象的数学问题趋向于具体化。可以说,数形结合能扬数之长,取形之优,使得数形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从而使得学生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形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形结合是数学科目中一种极其重要的科学方法,其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教师不妨巧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一、引导学生用代数方式有效解决几何问题

用代数方式有效解决几何问题,就是用数的方式解决图形的问题。如图形的周长、面积或者其他的相关性质,都可以通过代数方式解决。

如这道例题: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分别为m2-n2,2mn,m2+n2,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n,求三角形ABC的面积。(用含有m、n的代数式表示)图形的面积是一个几何问题,一般而言,要想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就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通过底乘以高除以2的公式得出三角形的面积。但是在上述题目中,我们显然无法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因为题目中就给出了三角形的三个边长。通过三个边长这个已知条件,学生有可能就会想到,如果这三条边满足a2+b2=c2,那么就说明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进而就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所以我们可以展开数的变形计算:(m2-n2)2+(2mn)2=m4+2m2n2+n4=(m2+n2)2,其满足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所以三角形ABC的面积就是(m2-n2)×2mn,化简后就是m3n-mn3。

以数助形的题目还有很多,如证明圆内接矩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这个几何证明题目,如果用几何作图的方式证明,就很难找到证明的突破口。但是如果用代数中求最值的方法来证明,则比较容易。学生可以通过圆半径r与矩形边长x,表示出矩形的邻边长,进而矩形的面积就是矩形边长乘以矩形邻边长,求其最大值,就是圆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

二、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具体问题

实际生活中的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加以解决。而且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只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意识到。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经常会有这样的题目:小明家住在几楼,小明家以下有几层楼,以上有几层楼,小明家所在单元楼总共有几层。如果学生能够通过作图的方式,就很容易计算出总体的楼层数。小学高年级遇到的植树问题,在总长多少的道路上,每隔多少米植一棵树等,也可以通过作图的方式解决。

到了初中,当然也会遇到需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数学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应用题目就是路程中的相遇问题,某人或者某车从两地相向而行,多长时间相遇,然后求速度或者路程。这种类型的题目也能够通过作图的方式快速解决,因为图形会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总结归纳,把所有适用于数形结合思想的题目总结到一起,进而快速解决。

三、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理解数学概念、性质定理

数学科目中会涉及大量的概念和定理,有些概念法则是通过推导得来的,有些概念法则是在长期的数学发展中约定俗成的,还有些概念法则与图形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法则时,教师不妨通过作图的形式,从而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首先是引导学生结合数轴理解实数的相关概念。何为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那么什么是相反数呢?表示在数轴上就是到数轴原点距离相等的数,与此同时,学生也会理解绝对值的意义,绝对值就是距离,所以无论是正数还是负数,他们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因为只有正数才能表示某一点到原点的距离。可以说,一个数轴,就能帮助深刻理解实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的意义。而且在数轴上,数的大小关系一目了然,所以学生在比较负数的大小时,就更能清楚其中的意义。

其次是函数的相关性质。如一次函数的斜率,表示在函数图像上就是直线的倾斜程度。如一次函数的截距,其意义就是一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到原点的距离。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就是函数图像处于最高点或者最低点时所对应的与x轴垂直的直线。

再次,方程与函数也有着一定的联系。二元一次方程所对应的解,就是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如果二元一次方程有两个解,那么就是二次函数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解。类似的,还有二元一次方程一个解和没有解时,二次函数图像均与x轴有着不同的交点。

总而言之,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果学生学会了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运用,那么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就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朝君.例谈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15).

[2]黄利军.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9(6).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