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

2019-01-13金美花李仲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培养兴趣初中数学

金美花 李仲吉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相互合作探讨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兴趣;发散思维

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正向前迈着坚实的步伐.新课程改革注重“以学为本、兴趣教学”的教学思想,向学生提供有趣并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并为学生提供相互探究、交流的学习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形式来说,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仍然不够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有趣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使课堂这一教学主战场发挥出最大作用.

一、激发兴趣,尊重学生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教授知识的工作,还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质量,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充分尊重学生,以便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应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习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掌握知识,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纠正不足.为了保证给学生留有自由的学习空间,就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有理数的乘法”这节课时,教师首先应为学生设计有趣味性的问题,如“一条小虫由东向西跑,它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原来在什么位置上,两地相距多少米?并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由于这道题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然后教师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将课堂交给学生,以便充分展现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发挥主体,主动参与

因为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活跃学生思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为学生构建情境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这节课时,教师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用问题进行引导,“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 cm与8 cm,三角形的另一条边长为多少?如何计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回顾以往使用图形面积探究数学公式的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每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而推动课堂教学.

三、强化交流,合作探讨

在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体现师生之间的交流、联系,从而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将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现代教学专家认为,课堂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交流合作过程,它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以及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有助于学生技能、情感、智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加强小组交流,以合作探讨为学习中心,彻底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起合作、交流,这种分组探究知识的形式,能有效缩减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有助于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合作.为了使合作交流变得有效,教师不能以学生的座位进行简单分组,应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既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讨论作用.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节课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几道例题,如“y-8<2y,-2x>-8”,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总结这组不等式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都是整式”,然后让学生自行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在相互讨论中,不仅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而且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探究,使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進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不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是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应用热情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应明确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学为本、从兴趣出发,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宽度,采用多种方法、多样手段设计数学课堂,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现代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田顺.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2):160-162.

[2]丁焱鑫.试谈初中数学几何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15):185-188.

[3]杨雪.略论初中数学几何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4):217-219.

[4]叶爱菊.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8(3):265-267.

[5]张群英.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浅议[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11):274-276.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培养兴趣初中数学
浅谈小学生兴趣的培养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研究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