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虚哮证)的疗效分析

2019-01-04李红俊王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针法肺气支气管

李红俊 王祺

1.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 110847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可逆的气流受限、气道重构的特点。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的因素,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临床上多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联合治疗,但因其疗程长,患者依从性差,且长时间应用激素具有耐药性,停药后易复发。本病在中医里归属于“哮病”“喘证”的范畴。中医对哮喘的辨证分型研究颇多,其中虚哮型哮喘的发病机理最为复杂,涉及多种病因、多个脏腑,是危重和难治的一种类型[1]。目前,由于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突出,使得其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应用。随着针灸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认可,针灸治疗哮喘也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应用。针灸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较多采用,但重症支气管哮喘仍辅以西医常规治疗[2]。穴位埋针法是针灸治疗方法中的一种,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又称“皮内针”“揿针”。《灵枢·官针》:“浮刺者,傍人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这是斜针浅刺的一种方法。《素问·离合真邪论》则提出“静以久留”的刺法。笔者认为,穴位埋针法恰好将上述两种理论结合起来,以浮刺久留针演变成现在的穴位埋针法。导师应用穴位埋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多年,临床疗效突出。此次研究是西药常规治疗结合穴位埋针治疗支气管哮喘(虚哮证),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60例病例均选自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肺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所选病例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哮病虚哮证的诊断标准。然后将选中的病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西医诊断标准按《内科学》(“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制定[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制定[4]。所有入选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均为轻、中度急性发作患者。两组在基线资料方面(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18~65岁;②符合西医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并且符合中医哮病(虚哮证)的诊断标准;③病情的轻重程度属急性发作轻、中度者;④无心肺等其他并发症;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18岁或>65岁;②不符合西医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者,或不符合中医哮病(虚哮证)的诊断标准者;③病情严重分级为重度者;④合并原发肺部疾病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纤维化等;⑤合并严重疾病者,如心、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⑥合并精神疾患者;⑦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⑧对多种药物过敏、过敏体质者;⑨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⑩依从性差,言语交谈障碍者。

1.4 脱落标准 ①受试者依从性差(试验用药依从性<80%或>120%)、或合并使用本方案禁止使用的中西药物、或中途自行换药或加用其它药物者;②观察中自然脱离、失访者,包括治疗有效但不能完成整个疗程、以致临床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③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与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临床试验而被中止试验的病例。

1.5 剔除标准 ①服药依从性差,纳入后未曾服药;②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

1.6 治疗方案

两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

1.6.1 对照组 予多索茶碱片(浙江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11),0.2g,2次/d,口服治疗。

1.6.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针治疗,主要取穴:厥阴俞穴、肺俞穴、中府穴、定喘穴、膻中穴;操作方法:使用一次性的揿针,将针尖对准选定的穴位轻轻刺入,轻柔按压30s以加强刺激,针具每天更换1次。

1.7 观察指标 疾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评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

1.8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7.0软件进行本实验的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采用(±s),正态分布时组间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时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表示采用百分率(%),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组和对照组FEV1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PEF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和P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 FEV1、PEF 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疗效对比[n(%)]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PEF对比(±s)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PEF对比(±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FEV1(%) PEF(%)58.9±9.3 64.5±9.1△*56.2±7.4 60.4±6.3△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65.8±8.7 71.3±8.9△*63.2±7.5 67.3±6.2△

3 讨论

祖国医学对哮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在《内经》中就有散在记载,虽无哮病之名,但“喘喝”“喘鸣”“喘呼”等名称却早有出现。“哮喘”病名,由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一书中首创[7]。中医学认为哮病多是由于宿痰内伏于肺,因患者个体因素、外感、饮食、劳倦等因素易致哮喘发作[6]。而虚哮证为哮病日久反复发作,致肺肾两虚,即肺气不足、肾失摄纳;治疗应以降气平喘、补肺纳肾为目的。治疗哮喘,元代朱丹溪[7]主张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虚哮证急性发作时肺气郁闭,宣发肃降功能失施,肺气上逆则发为哮喘;治疗除了针对诱因外,应解除肺气郁闭,予宣肺开郁、解痉平喘。肾虚摄纳失常,气不归元,故平素喘促气短,动则喘甚,劳累后哮喘易发。吴银根教授[8]认为哮喘治本应重视补肾,肾乃先天之本,五脏之根,精气充沛则根本固。

穴位埋针治疗能维持稳定的刺激,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协调脏腑阴阳、调整虚实的作用,且无痛无针感、定时刺激、疗效持久、起效迅速。穴位埋针疗法对于很多慢性以及顽固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因其能维持长时间的刺激,提高总的刺激量及疗效,故哮喘病患者正适合埋针疗法[9]。穴位埋针法能提高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起到消炎脱敏和改善免疫功能的目的[10];埋针治疗还能降低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8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IL-8水平从而抑制气管内炎症反应,减少炎性细胞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以达到延缓和减轻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的目的[11]。因埋针法操作简便、可选择的腧穴和针具范围很广,且可以减少反复针刺的麻烦,非常适用于怕针、晕针的患者。

本次研究所用的主穴是厥阴俞穴、肺俞穴、中府穴、定喘穴、膻中穴。厥阴俞穴具有治疗心痛、心悸、咳嗽、胸闷、呕吐等作用,将厥阴俞穴用于治疗哮喘,因其具有降肺胃之气的功效。《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阳……俞在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病治阳。”肺俞穴为肺脏的背俞穴,故作为治疗哮喘病的要穴,除能止咳平喘降肺气,还有清肺热之功,且能增强呼吸功能。中府穴有止咳平喘之功,俞募穴配合使用能贯通脏腑之气,起到协调脏腑阴阳的作用,中府穴作为肺经的募穴,与肺俞穴配合使用治疗肺脏疾病疗效突出。定喘穴为经外奇穴,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经验效穴,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定喘之功。长期刺激定喘穴可兴奋上胸部交感神经,使支气管扩张而发生平喘作用,同时支气管扩张后,使内分泌物质能顺利排出,即排除了引起咳嗽反射的刺激从而达到止咳的疗效[12]。膻中穴在任脉上,对脏腑有滋润濡养的作用。《针灸甲乙经》:“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13]虚哮证的患者久病不愈,耗伤肾气,通过任脉腧穴除能够补益肺肾[14]。哮病患者,肺气失于肃降,气机失调,而膻中穴既为四海中的气海,又作为八会穴之气会,具有调畅气机以平喘的功效。对于虚哮证患者应用埋针治疗,不外乎以上穴位,通过降肺气、纳肾气以调理气机,化痰定喘、扶正祛邪以祛邪固本,综合作用以达到平喘之功并提高临床疗效。

本次观察中,对照组进行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穴位埋针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可见西药常规结合穴位埋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虚哮证),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针法肺气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数码刺绣针法构成规律研究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