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企业人才现状调研报告
2018-12-10程欣
程欣
摘要:近年来郴州围绕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就如何培养、引进、用好企业人才做了大量的工作,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作用进一步显现,但同时存在引才效率不高、留才效果不佳以及本土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做好企业人才工作,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作用,整合各类资源,用足激励手段,完善协调机制,在引才、育才、留才、励才方面加大力度,提高人才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企业人才;工作机制;市场配置;引才
为了比较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郴州市企事业单位人才工作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郴州市人才工作的合理建议,调研小组对包括高斯贝尔公司、金贵银业、长信建设集团、宇腾有色金属、华磊光电等50家郴州市人才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该批会员单位包含了全市架构比较完整、人才梯次类型分布比较均匀的复合型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和新型企业。调研采用听取汇报、宣讲政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市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取得了第一手数据。
一、企业人才现状
(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此次调研总共面向50家企业发放调查统计表100份,收回有效表 84 份,被纳入有效分析的企业40家。统计结果显示,被有效调研的 40 家企业,员工总数为9378人,这些企业认为不可或缺人才总量为2334 人,占员工总人数的24.89%。被有效调研的 40 家企业,从学历上看,拥有博士10人,占员工总量的 0.11%;拥有硕士194人,占总量的 2.07%;本科学历1342人,占总量的 14.31%;从职称结构看,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731 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82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49人,分别占员工总数的 1.94%、5.85%。被调查企业普遍反映,近三年来,人才队伍总量较前几年有所增长,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完成、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众多大型项目落户我市建设后,全市企业人才总量储备进一步加大加强。
(二)高端人才对企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
被有效调研的 40 家企业,近两年新引进了高级技术研发人员(指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博士学位,或在本行业工作多年具有领军研发能力的人才)45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56人,高技能员工500人,其他人才3人,这些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
(三)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思维进一步形成
100%的被调查的企业已经把人才引进、开发、培养摆上了重要位置,尤其是做大做强的企业,如华磊光电、金贵银业等,在考虑发展走向时都把人才战略拿出来研究,进行科学规划。被有效调研的 40 家企业,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或其他专门负责人才发展的部门有29家,占72.5%,由办公室或行政部等统筹人才发展的有9家,占22.5%,其他形式的2家,占5%;每年能够制定专門的人才引进计划的有28家,占70%;拥有专门针对人才的特殊激励政策的也有28家,占70%,可以说绝大多数企业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思维进一步形成,选才引才用才的视野进一步拓宽,已经能从全国的层面制定引才、留才的措施。
(四)以人才促事业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被有效调研的 40 家企业,有23家已经设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门或研发机构,超过被调研企业数量的50%,华磊光电公司不但建立了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而且在原有的研发中心基础上,2016年11月还挂牌设立了郴州市第一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博士后人才来郴专题攻克基于石墨烯新型缓冲层的氮化物外延技术等技术难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近三年来,郴州本土企业与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意识逐步被唤起,被有效调研的 40 家企业,有25家与大学院所、科研机构有合作或委托研究的项目,超过被调研企业数量的60%。
(五)与企业配套的人才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完善
被有效调研的 40 家企业,有30家采取了柔性的用才、引才方式,允许外部人才在本企业兼职或共同参与技术攻关等人才使用机制,加强与特殊人才之间的科研合作、技术交流、成果转化、重大课题论证,有效破解了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资源、科研能力不足难题,进一步保证了企业发展需要。高斯贝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陈功田,正是基于公司灵活的育才用才制度,从一名中专毕业生快速成长为公司的总工程师,其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出高频微波覆铜板,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打破了国外技术产品垄断,可实现年销售额上亿元。
二、当前郴州企业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引才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力不强,导致引才效率不高
本土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能力不强,特别是人才中介市场配置能力水平偏低,业务范围同质化、服务低端化现象明显。中介市场体系尚不健全,企业急需的人才柔性服务等缺乏中介市场支撑,各类资源共享水平较低,综合利用率不高。
(二)选才的途径不多,导致引才效果不佳
一是高端人才寻访难。不少企业主要靠公司老板、高层通过“圈子”推介、挖取“圈内”的高端人才,方式较为单一。二是中端人才引进渠道不畅。部分企业反映,郴州市每年由政府联合人才市场组织的大型新春招聘会及人才交流招聘会可选资源匮乏,真正有用的中端人才乏善可陈。三是低端人才不容乐观。技术工人,尤其是熟练技工供不应求,“用工荒”已对企业的生产再扩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留才的条件不优,导致人才留郴几率偏低
一是环境不优。郴州目前在吸引人才的优惠条件上还无法与沿海发达城市、省会城市相提并论。二是安置不力。不少企业坦陈不少人才来郴工作往往不能很好解决子女就学、家庭落户、档案存放等问题,最后只好回原工作地工作。三是平台不大。郴州没有形成较为齐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导致与经济发达地区同行业相比缺乏人才集群优势,不利于人才的发展,人才集聚效应不强。
(四)引才育才的机制不全,导致人才引育效果不明显
一是保障不给力,服务需提高。尤其表现在党委政府人才政策落地不够。二是管理不给力,手段需提高。企业本身对人才的管理还缺乏更先进的观念和有效手段,对人才的引、留、用、育重视不够。三是认识不给力,引才需纠偏。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人才团队的引进还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引进单个的人才,引才效果大打折扣。
(五)励才的手段不足,导致人才稳定性变差
一是大部分企业在激励人才方面还存在不足。除金贵银业和宇腾有色等少数成长较快的上市企业外,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管理、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长效机制。二是受体制与传统观念影响,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相比,企业引进人才没有优势。三是企业对引进的人才管理跟不上。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对人才重引进轻使用;二是对人才重使用轻培养;三是对人才重福利待遇轻精神满足。此外,部分企业未能处理好外引人才与现有人才福利待遇的矛盾,出现了“招来女婿气走了儿”的情况。
三、对今后企业人才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发挥市场配置作用,拓宽引才的途径
一是进一步完善三类平台。要注重发挥郴州市人才发展促进会独特优势和功能;培育、完善郴州人才中介市场;主动发挥党委政府人事部门、外事部门及人才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人才引入机制,组织开展以“进百家企业、访百名专家、联百项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三百”活动,促进产研结合、成果转化、专利转让、柔性引才,吸引高层次急缺人才向郴州积聚。三是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建立“高端人才信息高速公路”,逐步开发手机客户端、微信平台与网站联网运营,引导各类人才向郴州企业合理流动。与各地的郴州商会、同乡会取得联系,利用浓厚的乡情和亲情纽带推进企业人才工作。四是进一步调整引才的思路。把引才的重点放在不惜重金引进企业急需的高级人才上,把有限的人才资源用在刀刃上。着力关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把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领导人才和团队引进郴州。五是进一步把握引才的方向。实现企业人才工作由产业规划作引领,进一步确定引才的重点和方向,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二)整合各类资源,丰富育才的手段
一是大力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议组织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能强企专项行动”和“百名青年企业家培养工程”,采取政府补贴方式与知名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培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将本地高校的学术优势、研发优势、教育优势为人才工作所用。二是大力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吸引国内1~2所知名院校来郴州设立与郴州产业结构匹配的重点培训项目分校或培训站,每年组织规模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举办 1~2 次论坛交流,形成有利于企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三是大力加强储备人才培养。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猎头公司推荐、内部员工举荐、企业内部竞聘等多种方式,培育企业优秀人才苗子,建立专门的后备人才库,保持企业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行企校联合办班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育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契合度。
(三)用足激励手段,创新留才的举措
一是制定好政策,大力引导企业人才有效集聚。市委市政府尽快重新出台符合郴州发展、接地气的人才引、育奖补政策,着力构建“五有”(即人才自主创业有资助、人才到郴工作有补助、人才创新提升有奖励、人才购房租房有补贴、人才子女落户入学有保障)人才政策体系,全力打造人才政策高地。同时尽快完成政策的补充实施细则,让政策落地生根,确保引进人才政策落实不留死角、执行到位。二是积极探索对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进行股权、期权、生产要素配股的新路子。加强对激励方式的改进,确保人才的健康成长和企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健全优秀人才评选奖励制度。围绕服务转型升级主题,设计载体、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人才在创新发展、评优评先、成果认定、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四是完善重点产业发展。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园等平台的建设,促进重点产业的集群和产业链的形成,促进企业的聚集和人才的聚集。五是改善城市环境。加强交通、居住、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城市总体形象,打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城市。
(四)完善协调机制,营造重才的氛围
一是人才工作共抓。党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发挥把方向、谋大局、管大事的核心领导作用;政府发挥引导服务作用,为人才政策落实和人才服务水平提升提供保障。二是人才工作共推。行业协会、工商联、商会社会组织积极配合政府为人才提供配套服务与专业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和各民主党派、人才协会、商会联谊会等各方面力量,发挥联络联谊作用,积极为企业联系人才、团结人才、服务人才;各县市区要定期开展“进企业、解难题”活动,為企业解决人才工作难题提供指导和帮助。三是人才服务共管。不断完善机制,针对不同时期的要求,建立人才工作独立的专项考核机制,将人才工作纳入县市区及相关职能部门班子实绩考核中去,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态势。
参考文献:
[1]张志国.漯河市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13).
[2]杨晓伟,徐建军.地方政府人才政策在企业的适用性评价——以宁波市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6(03).
[3]姚骅珊,朱志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构想——以“太仓市企业研究生工作联盟”为例[J].唯实(现代管理),2016(08).
(作者单位:中共郴州市北湖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