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2016-03-17周亚楠

考试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高校学生新媒体

周亚楠

摘 要: 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与生活习惯方式均有很大影响。新媒体技术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变化和新挑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以人为本,从应用技术、技能培训、心理沟通等多方面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创新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学生 工作机制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化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迎合了高校学生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满足了学生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个性化的需要。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现在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绝大部分学生都用微信、微博、QQ、邮箱等进行交流,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覆盖面被无限扩大。因此应对新媒体技术给学生工作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成为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1.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1.1新媒体影响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高校学生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法律上的成人,但在心理上是准成人,他们的参与意识、自我意识的急剧增长,过高的角色期待,思想上的可塑性,以及心理上情绪化偏激。这些特点,使他们在观察问题、认识问题时往往失之片面”[1]。“新媒体让信息源更多了,但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对人们对信息的鉴别力、把握力、掌控力的要求更高了”[2],但学生的辨别能力仍较差,还未具备“自我净化”能力,容易被误导和扭曲。

1.2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

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娱乐性、即时性的特点,这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大大降低。改变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学生获得的信息比较片面,缺乏系统和全面的理解。二是学生认为获取知识易如反掌,使他们逐渐丧失求知欲和钻研精神。三是在时间分配上,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时间逐渐增多,从而减少了学习时间。四是有些学生在课上、课下都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不由自主地登陆微博、微信、QQ等,浏览网页,学生间互发信息,成了所谓“拇指族”,严重影响学业。

1.3新媒体彰显了大学生群体的力量。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既是信息的受众,更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学生通过新媒体进行自我展示、诉求表达,改变了以往不敢直接表达的局面。作为信息主流的价值观念无不包含大学生群体的正能量。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

2.1新媒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大了学生管理的工作难度。

首先摆在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困难是技术应用的难题。其次新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迅速,这令很多学生工作者目不暇接,难以掌握。很多学生工作者缺乏运用新媒体的技巧,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再次是内容的不可控性。人民日报在《反思新媒体三大弱点》一文中指出新媒体的三大弱点:不专注、不深度、不负责。学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纪,是思想活跃的群体,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2.2新媒体中学生的虚拟身份不利于管理。

“进入微时代,籍籍无名的草根意识得到了强化,匿名狂欢的氛围进一步获得认同和追捧。目前出于管理的考虑,高校思政网站论坛大多实行实名制,其目的正是规避不负责任的虚言妄论的风险。但是毋庸讳言,实名制后思政网站论坛的内容少了,人气达标了,很多意见和想法流到了其他网站上”[3]。新媒体搭建的都是无形的平台,这给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

2.3学生工作者作为教师这一身份的权威行遭消解。

相对于传统媒体,依托新媒体,信息的存储、传输、搜索、统计、分析等更加“快捷有效且成本低廉”。高校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范围增大、途径增多,以往几乎全要靠教师传授的局面被打破,学生从教师处获取知识的比重急剧下降,有问题“百度一下”,而不是请教老师,学生管理者的文化权威遭遇挑战。

3.新媒体时代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

3.1主动搭建新媒体平台,以人为本,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90后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主动搭建多种新媒体平台进行引导和疏导。例如,学生管理者可以创建班级QQ群、MSN群,开通工作微博、微信,与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感悟,使学生感觉可亲可敬,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目前江苏省高校正在推行的江苏省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简称PU平台),就是主动搭建的集成省内大学教育资源。

3.2加强对学生工作者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目前在学生工作队伍中,有部分教师缺乏新媒体运用的技巧,知识技能储备不足,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主动使用新媒体的意识不强。高校可以开设新媒体知识的讲座,加强网络技术应用方面的技术培训,强化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字表达能力,设立新媒体应用的技能大赛,给教师提供条件使他们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在新媒体中发表意见、表达看法,成为学生的“舆论领袖”,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3.3开展真正吸引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第二课堂”。

目前高校开展的学生活动,参与的面比较窄,各项活动绝大部分的参与者是学生干部和比较积极的一部分学生。另一部分学生除了上课,几乎对新媒体交流方式产生严重依赖,电脑、手机不离手。高校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应考虑到学生感兴趣与否、参与面大小、活动质量高低,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具有较高审美情趣的活动。

4.结语

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熟练应用新媒体技术搭建平台与学生互动交流已经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一项必备技能。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唯有适应潮流,融入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转变原有的工作模式、探索出与时代背景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工作方法,才能为学生所喜爱和接受。

参考文献:

[1]彭移风,宋学锋.新媒体时代学生管理困境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2]李连富,翁李焱.“微时代”来临之后[N].中国教育报,2013(2).

[3]吴小英.微时代视阈中高校网络德育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高校学生新媒体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