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设计策略研究
2018-11-26周中杰
周中杰
(江苏省宜兴中学,江苏 无锡 214200)
1 课课练提出的背景
新课改后,体育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但也出现了部分相对极端的形式,如唯兴趣论、唯游戏论、唯技术论等,其主要是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技能的传授以及情感的培养,为了迎合学生往往忽视了身体素质的练习,出现了学生身体素质不升反降的现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这决定了体育教学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增强体质,因此课改十多年后,随着“阳光体育运动”逐步推进,对于提升学生体质水平有着良好作用的课课练又被重新提出。
2 课课练现状
课课练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编排的身体练习,旨在发展学生的走、跑、跳、投、平衡等各种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课课练经历了80、90年代的辉煌,新课改后的没落,近几年的重新崛起,而其模式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主要是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使每节课的运动负荷能够达成,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这种模式被很多专家和教师推崇,其原因首先是学习完教学内容后身体已活动充分,这时比较适合强度大的练习;其次,课的开始部分学生注意力较集中,是学习教学内容最佳时间;最后,这种模式简单易操作,无需花很多时间设计。
3 课课练设计策略
课课练其本质可以理解为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从而增强体质,在完成教学内容后进行课课练,这种常规模式的确简单易操作,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如割裂了课的流程,减少了学生练习主教材的时间,这样必将降低练习密度,不利于学生掌握技能;且课课练毕竟是素质练习,学生易产生疲劳感,教学内容完成后就安排课课练这种模式一旦被学生掌握,学生必将有抵触情绪,也会想方设法逃避练习,以练习累了、身体不舒服等作借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笔者在采用常规模式的课课练外,更多的是在课的设计中巧妙安排,挖掘时间,让课课练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不但有运动负荷,更有练习时间,保证练习密度,掌握运动技能。系统合理的设计,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体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设计策略主要是将课课练进行拆解,将其融入课堂教学。
3.1 融入准备活动中
在学生做准备活动时融入课课练,安排一些跳跃性练习,发展学生腿部力量的同时能迅速使学生体温升高进入运动状态,特别是在天气寒冷时比较适用。例如,笔者将原地提踵、原地跳、原地开合跳、原地换脚跳、原地前踢腿跳、原地后踢腿跳等组合成每节4个八拍的快速热身操,口令指挥学生练习,用不多的时间完成课课练练习,同时也让学生身体产生热感,在寒冷的冬天学生不再畏畏缩缩,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与此类似的练习有很多,如很多啦啦操的动作就很适合改编成此类练习,如果再配上节奏感强的音乐,学生一般会很乐意完成练习,当然此种练习在天气炎热时可能就不大适用。
3.2 融入教学过程中
体育课是身体力行的课,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练习、重复练习,才能具备自身的本体运动感觉,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一节体育课45分钟,如果单独抽出5分钟进行课课练,必将减少练习时间,影响教学效果。仔细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很容易发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很多零碎的时间可以利用,如在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排成一路纵队(10人左右)练习投篮动作,学生两次练习之间有较长的等待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设计一些素质练习,如上篮结束后以单脚跳回到队伍,或者在等待时练习一定数量的俯卧撑、收腹跳等,多次累积,一节课下来练习的数量还是可观的,能轻松达到课课练练习的量。因场地器材的限制,大部分的练习如篮球的全场传接球练习、战术演练配合、足球的射门练习、传接球配合练习等都需要轮流等候,在学生等候时安排一些素质练习,也可以是奖惩性的,如投篮投进的完成5个俯卧撑,没进的完成8个俯卧撑,有一定的趣味性后学生更易接受,这样把课课练融入教学过程中,节约了时间,也保证了学生的练习次数,提高了练习密度,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当然这种模式需要体育教师充分挖掘课堂进行合理设计,有计划地安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项目。
3.3 融入游戏中
体育游戏是体育课中学生比较喜欢的环节,如果把课课练融入到游戏中,学生就能在愉悦的情绪下完成身体素质练习,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这种模式就是在设计游戏时要纳入更多的跑、跳、推、拉等元素,同时又要不失趣味性,从而达到练习目的。例如,笔者在篮球课中设计了一个还球游戏,当篮球练习结束后,把40名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排在两边篮球场的边线上,每队前10名学生持球,在离底线3~4米远的地方放篮球箱,要求学生听到比赛开始的命令后,全队一起沿着篮球场跑步,当跑至底线放篮球箱的地方全队停下,要求第一个持球队员要将球投进篮球箱,没投进的需捡回来重投,直至将球投进,然后全队继续沿着篮球场跑步,跑至篮球箱处第二名持球队员需将球投进,以此类推,直至10名队员将球全部投进,比哪队先投完。此游戏由于有投篮进箱的环节,学生都想快速投篮,所以跑起来速度较快,10个球投完相当于跑了10组中速跑,从而达到了身体练习的效果,且学生比赛时氛围较好。类似的游戏有很多,毛振明、何平主编的《体育趣味课课练1 260例》中有许多游戏可以借鉴。
4 结 语
课课练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良好的效果,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它独立于教学环节之外的一个教学过程,它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主体做整体的规划与巧妙设计,既要考虑练习密度也要考虑运动负荷,同时兼顾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增强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