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常态课中“课课练”的思考和探析

2020-10-21卢钦龙

教育·校长参考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课课课练负荷

卢钦龙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传授体育知识、帮助学生形成锻炼身体的能力等。科学合理地实施一些练习活动是保证有效锻炼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最直接的方法。这些练习就是所谓的“课课练”。本文结合“课课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对“课课练”的时间及负荷进行分析,并就“课课练”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一些建议,供体育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参考。

“课课练”的内涵分析

很多专家都对“课课练”有自己的定义,笔者更认同毛振明教授的观点:身体素质“课课练”简称“课课练”,是在每堂体育课中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可以对学生身体产生改善作用的身体练习,并科学地实施这些练习。这个概念包含了“课课练”的价值、内容、性质和实施原则等多重含义,是对新课程背景下身体素质“课课练”内涵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诠释。

体育教学中“课课练”一词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进入90年代中期,受到当时一些反对意见的影响,身体素质“课课练”逐渐淡出了体育课堂;但随着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日渐深入,“课课练”重新成为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重要组织形式。体能素质“课课练”的重新回归不是偶然,是事物正常发展的规律,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需求。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受关注,体育课时不断增加,理念不断更新,练习方法、手段以及器材都不断的丰富,为体育课的“课课练”增添了新的元素和生命力。当前的“课课练”比早期的更有新意,有了新的锻炼方法和形式。

“课课练”的构成要素分析

“课课练”的内容分析 体育课上“课课练”的练习内容选择应根据学校、学生、环境及课题内容合理选择。一般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练习内容要新颖多样,应选择一些趣味性强且新颖的练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练习的实效性。二是练习内容可操作性强,尽量安排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练习方法,并通过“精讲巧练”让学生快速看懂并掌握动作要领,增加练习密度,提高练习效果。三是运动负荷要合理。在安排“课课练”的内容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运动负荷,关注个体差异、结合主教材合理安排“课课练”的负荷强度。四是练习内容安排要层次分明、循序渐进,避免练习过度。

“课课练”的时间分析 要关注体育教学“课课练”的两个时间点:一是开展“课课练”的时间。“课课练”的安排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开展的时间也不能一概而论,其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要求,应根据主教材的需要、“课课练”的内容和任务、学生情况等灵活决定。二是开展多久。“课课练”的练习时间同样需要结合练习内容和锻炼实效来考虑,练习时间过短,达不到发展体能的效果;练习时间过长,则可能影响主教材中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一般认为5-10分钟较合理。

“课课练”的负荷安排分析 “课课练”的负荷强度往往受到练习时间、技能学习、场地器材等多方面的制约。其运动负荷安排有自身独特的规律,也要求教师要掌握其特点。毛振明教授认为:“比较高强度的、有全身性健身练习的、多站的循环练习式的安排”比较符合中国当前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条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意识,并善于利用各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来相对比较科学地控制和调控“课课练”的负荷强度,以提高锻炼效果。

“课课练”的设计与实施建议

体育课程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和“增进学生健康”。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课课练”时要围绕体育课程的性质特征,要关注“课课练”的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何时练等问题,在设计和实施“课课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课课练”的练习内容要与主教材的技能教学相结合 “课课练”的内容选择要关注和处理好与每堂课主教材技能教学的关系,与主教材的技能教学保持一致,与主教材相辅相成。“课课练”的练习内容以专项练习的方式放在主教材之前,可以有效辅助主教材的教学;“课课练”放在主教材教学之后可以对主教材的一种延续和拓展。

“课课练”的练习内容要进行“系统思考” 教师要对体育课及“课课练”进行系统思考和安排,努力建構多角度、多视角、多维度适合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课课练”内容体系,努力做到点、线、面相互结合。“点”,锻炼内容和方法;“线”,学生素质的发展;“面”,学校和学期的整体的锻炼计划。

“课课练”的安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安全第一”是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课课练”亦是如此,在安排“课课练”时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安排内容具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并有所侧重的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材的数量应由少到多,动作练习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三是合理负荷原则:身体素质的练习负荷量和强度,应该和主教材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并考虑练习的时间,合理的安排负荷量和强度;四是实效性原则:不仅要关注形式上的创新,更要关注内容和练习的实效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受益。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

猜你喜欢

课课课课练负荷
疫情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课课练”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探讨
生如夏花
商业用电负荷特性分析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体育“课课练”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