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2017-05-10钟艳
钟艳
新课改至今,在快乐体育,淡化技能教学,轻视体能训练的声音之下,“课课练”已经悄然隐退。而如今面对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问题,专家和体育实践者们都认识到了“课课练”的重要性。认为身体素质“课课练”是有效解决学生体能素质下降问题的策略之一,呼吁“课课练”回归课堂。笔者觉得“课课练”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关键是我们如何科学地安排,合理地运用,以达到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一、课课练的内容安排
(1)内容的安排应该和主教材内容相结合,在短时间内,练习内容上尽量不一样。安排内容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全面性,不能过分加重某一部位的负担。如:主教材是排球传垫球,主要都是手臂练习,在课课练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安排下肢练习内容,以求平衡和全面发展。
(2)课课练内容的设计一种是对教材内容专项素质的需求设计;再一种就是对这节课体能素质方面发展“失衡”情况下,进行设计。它的目的是对课原有内容的一种补充,而不是作为一种必须。有时候当这节课运动负荷很大的情况下,可能它就不一定再专门安排。要结合这节课的主要教材,或者是主教材的延伸,或者是主教材的补充,或者是体现锻炼的全面性要求而安排的补偿性的身体素质联系。搭配的原则应该体现全面锻炼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合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等。
二、课课练的时间安排
对“课课练”的时間交流中有些老师认为5分钟左右,有些老师认为根据课的安排进行确定,可以延长或者缩短不应该统一标准。从传统体育教学的“课课练”来看,教师每次至少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而有关学者从效果角度出发也认为“课课练”安排5分钟时间肯定是不可取的,尤其一些游戏作为“课课练”需要更多的时间,可以说在体育教学中要达到预计的锻炼效果肯定要有更长的时间否则就起不到效果,只能让练习流于形式,但过长的时间势必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对“课课练”的时机与时间的安排需要的是教师灵活运用与巧妙安排。课课练习时机:课课练应安排在课的结束时段或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穿插
(1)队列练习应该在课的开始部分练习。这个时间练习有两个好处。第一学生的精力集中,容易将动作做到位。第二,由于队列练习的强度不太,有一些比如跑步走的活动,还能够起到热身的作用。
(2)课的基本部分最后的一段时间进行练习。这时候练习由于学生的身体通过一节课锻炼,身体的肌肉、骨骼都充分的舒展开来,做课课练,更有利于学生的身体超量恢复,以提高练习的效果。
(3)课课练还可以在游戏之中进行,当学生做错动作时作为处罚的一种手段,这时的素质练习,往往会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
三、课课练的组织形式
课课练的形式多样,吸引学生,要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同一种素质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游戏中、比赛中、在玩耍中得到锻炼,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如:发展上肢力量,可以采用:俯卧撑、立卧撑、斜身引体、推小车、抛接实心球、双杠屈臂撑、引体向上、哑铃操等等。在课课练的时候还可以配有音乐,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但是课课练不应以单纯和乏味的机械运动来进行,应该将课课练的内容有效和合理的设计到课堂内容中去,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和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来进行练习,不要让学生一味的重复反复,这样学生会产生消极的思想,不但达不到课课练的最终目的,反而会产生反面的作用,让学生厌恶身体练习,所以设计课课练的内容和时机是重要的,应当在学生产生兴趣后及时加上练习,并且将练习内容设计成故事化、情节化学生就爱参与了。在当前体育课改革形势下,“课课练”的回归已成为必然!科学、合理的课课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要想使学生对“课课练”感兴趣,那它的内容选择就必须有“趣味性”和“新颖性”!
四、课课练负荷的要求
负荷的大小也应该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如果本节课练习密度和强度已经很大了,课课练的负荷安排就不宜太大,避免学生过渡疲劳,相反,学生参与练习的负荷不大,这时在课课练中就要弥补强度不够的不足,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有适度疲劳感,以求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五、课课练的器材安排
器材的安排应该尽量简单化,要和教学内容中的器材相结合,做到“一物多用”,要尽量开发器材的功能,不能就课课练而要搬运大量器材,那样会耗时耗力。最好是利用学校天然体育资源,学生自身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展一些课课练活动。
总之,课课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和复原,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创新和提高,我们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情况,深入进行新的实践与研究,成为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贵全.面对新形势体育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J].体育教学,2001(1).
[2]李祥主编.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