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文本解读激活语文课堂

2018-11-12黄永成

江西教育C 2018年7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黄永成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文本多元化解读,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理性的感知,并产生一定的心灵震撼。文章以文本解读为论述要点,从语义、语境、审美和思想的角度阐述读文解字的策略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在读文思考的过程中,由此及彼的探索,增强他们独立思考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文解读 情感教育

文本解读需要读者在潜心与作者、文本、情境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韵味,需要读者在多元化解读中,获得更多深层次的认知。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深度理解的能力,就是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只言片语中挖掘“言外意”,将抽象、静态的文字,转变为富有情感和动感的认知,让学生在文本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获得更多不一样的深刻体验,有利于他们在灵活自如的研读中,获得深度感知,生成丰富的语言思维。

一、读文识字,吮吸语义“原汁”

注重文本解读的原汁原味,带领学生在通读全文时找到作者的表达意图,定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读文识字,让学生在尽情吮吸原文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认知,有利于他们在对话作者的过程中,聆听到最为真实的心声。如,在《鞋匠的儿子》一文的教学中,不妨请学生自主整体阅读课文,可建议他们在阅读中标记出文本中重要的词汇和语句,引导学生主动和作者进行对话,帮助他们在深入钻研中,获得更多感知。有的同学摘录“……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并认为这样的“尴尬”是当时的现实情形,也是林肯备受嘲讽的重要原因,也为下文的描述埋下了伏笔。有的同学摘录了“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并认为这样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林肯先生不一般的睿智和大度。

多从原文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在整体通读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深刻的认知,便于学生在灵活运用中,强化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自我感知,多给学生相应的自我评述,让他们在主动转化中深化感悟,让解读更加厚实和丰富。

二、咬文嚼字,感受语境“独特”

语境是文本解读的第二层,也是学生在感受到语义基础上,获得深度感知体验的重要途径。创设好语境,引领学生從“是什么”的理解中,融入到 “为何这样写”的揣摩构思中,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鼓励学生紧扣相关的文字,为他们营造咬文嚼字的机会,帮助他们在独特的意境中发现问题。

紧扣关键词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思维,定能使得解读更有深度。如,在《云雀的心愿》一文的教学中,结合小云雀和妈妈的心愿,不妨引导学生摘录文章中相关的词汇语句,鼓励他们就自己的阅读理解多提出相应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准确写出了洪水泛滥的场景,也使得我们从中反思,破坏森林环境必将会受到惩罚。有的同学摘录了“森林像空调器”,提出了森林的巨大作用不可替代,并认为人类完全应该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否则会有不可预测的大灾害。通过从学生能理解的语境入手,多给他们相应的指导和提示,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研读的过程中,丰富认知,也便于他们在深入体味中,找到解读的出发点,让他们的理解更有鲜明的独特性。

抓住一些重点词汇进行深入解读,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解读的基础上找到更多的运用机会,便于他们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强化知识识记与运用。

三、披文入理,享受美好“时光”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价值观,让学生在感受其中的美感时,获得更多的认知和体验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应有内涵。从文章中的道理出发,引导学生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获得美的体验。因此,教师应多给学生体验美好的机会,帮助他们在由此及彼的深入探知中发现问题,帮助他们在愉悦的感受中,获得不一样的认知。从文本中捕捉其中的美感,定会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同感。

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点,多给学生自我感悟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文本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如,《轮椅上的霍金》一文讲述了身残志坚的道理,告诉学生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过,学生在研读中,对其中所讲述的道理,仍然会有或多或少的费解。如,对文章中提及的:“请保持安静,主人正在睡觉。”很多同学也知道是霍金的善意谎言,但对他为何这样做似乎还不能理解。有的同学说,是为了怕别人打扰,让自己有时间学习。有的同学则是结合“比起整天被人众星捧月般地顶礼膜拜,他宁愿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宇宙的命运”这句话,认为这正是霍金与常人不一样的地方,他淡泊名利,总是挤出时间去学习,为自己积淀丰厚的学习经验。有的同学从“病魔已将您(霍金)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中认识到,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需要自己永不懈怠,给自己更多静思的机会。这些描述,都是学生体味到的深刻道理。

多给学生自我阅读的机会,需要他们在仔细品读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精彩,帮助他们在认真品味的过程中深化感思。教师围绕学生的理解,应多给他们自我感悟的机会,鼓励他们从相应的语言文字中发现其中的道理,真正让他们在深思中获得不一样的认知。

四、通文达艺,打通思想“隧道”

学有所思,方能思有所得。这其中的“思”便是由表及里的一种转化,由单纯的文字材料而转化为实践运用。在语言文字中找到自己思想的升华处,发现自己的震撼,感受心灵共鸣,可以让文本解读更有深度和意义。

多维度解读,让学生在抽丝剥茧的研读和探知中发现精彩,更利于他们获得深度感知体验。如,在《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的教学中,可建议学生在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围绕文章主题鼓励他们进行拓展阅读,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说,自己受到了教育,明白了“羊跪乳,鸦反哺”的道理。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为父母的子女,理应懂得感恩,让父母幸福快乐地生活。有的同学认为,正是有了父母的怀抱,让我们更加懂得尽孝。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思想认知后,可建议他们就“为什么自己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这句话进行深入思考探知,鼓励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从语言文字隐藏的信息入手,多给学生自我解读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研读的基础上,获得深层次的感悟。让学生从文字中发现精彩,让他们在不断拓展感知的过程中,升华思想灵感,通过深层次的思想挖掘,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认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前所述,文本解读的过程,就是学生的理解感知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的过程,紧扣语义、语境、审美和思想四个层次,注重自我感悟和合作探知,引导学生在碰撞思维灵感的基础上多表达,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满足他们的多元化发展需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净化心灵,让文本解读富有情趣,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

参考文献:

[1]王东明.谈小学语文多视角文本解读[J].小学教学参考.2011(01).

[2]濮良洁.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时代教育.2016(20).

[3]朱庆华.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多维视角[J].语文学刊.2015(20).

[4]祁华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的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5(15).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

□责任编辑:陈 易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探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及对策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