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8-11-12梅芳田
梅芳田
摘 要:由于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化、生员素质多层化、学习内容专业化、学生就业市场化,导致组织教学不容易,教学内容难把握。而学生现状是阅读面窄、写作兴趣低、口才能力弱,语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难度大。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进行主动开放性教学改革,谋求师生、同学之间的“多边互动”。通过课堂教学、语文活动和校外社会活动等方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后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有效开展学生读、写、讲语文能力训练,最终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
因中职学校的学生阅读面窄,写作兴趣低,口才能力弱,语文教学难度大,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只有通过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等方式进行主动开放性的教学。
一、组织创办班级“优秀传统文化阅读角”
由于中职生平时花在语文阅读上的时间较少,有时间也是读点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甚至低级趣味性读物,或是上网、看微信,导致难得光顾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为了占领阅读这块阵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阅读兴趣和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经典文章,明白“读文、作文、讲文即做人”的道理。同时在班上创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角”,倡导多渠道阅读。教师可在班上确定一名阅读爱好者管理阅读角,规定每位同学每月向阅读角捐赠一本自己认为最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读本(或报刊),供大家借阅,每月换新一次。教师事先定好参考书目,如《古代散文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语文报》《作文报》《演讲与口才》《为人处世》《青年文摘》等,然后带头参与捐书活动,将自己这方面的书捐给阅读角,还可以将教师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或著作,及时放到阅读角传阅。另外,对学生的优秀习作,誊写后署上小作者大名,作为“土产品”放在阅读角,供同学们欣赏和借鉴。这样,学生足不出户也能见识优秀传统文化好文章,还能感受到作品中的人和事。这时教师指名学生在班上介绍阅读到的好信息、好文章、好读本(或讲述阅读体会),并给予点评和鼓励。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引导其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中吸取精华。若是学生有意识、有选择地阅读,就能把相关知识联系到一起,在对比知识分析中找出规律,这样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有利于学习新知识;既加强了新旧知识联系,又培养了思维品质;既能从阅读中总结经验,又能在阅读中吸取教训。
教师对学生在阅读中的看法、判断,无论是否有价值,都应予以鼓励和肯定。因为独立思考,大胆想象远比“坐吃现成”强得多。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发现和放大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将其阅读创新中的“火花”点燃。任何时候,尊重人、以人为本的制度创新才是充分释放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根本前提。
二、指导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中吸取营养
学生仅“爱读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还不够,应把在阅读中悟出来的道理加以提炼和总结,从而形成书面文字,就是第二个能力“会写”。作文是一个永恒主题,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中职生作文,往往困惑没东西可写,写什么?怎么写?教师指导时要多方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中吸取营养,多角度、多层次激活学生的新思维,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主动、开放、互动、和谐的写作教学新路,把握文前、文中、文后的指导环节,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作文兴趣,指导学生从熟悉生活入手,博采众长,展示才华,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富有个性和新意的好文章。
第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独到见解、感受写成文字,引导他们加强思想修养,积累生活,从多方面提高素质,为作文奠定基础。如今再不是猜题押宝时代,仅靠背几篇范文就能得到作文高分的情况一去不复返,教师再也不应该以一个“模子”来要求学生,刻出一个个标准产品(作文),而应该依照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启迪其创造性思维。
第二,教师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写作指导,一次多出几个类似题目,让学生在构思中做选择。如诚信做人,为人处世之原则等。或分几个小组选择文题,如以理服人之我见、百善孝为先,以德树人等。就是同一个题目,也可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去立意写作,甚至引入辩论中的正反观点,让学生就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如中学生该不该见义勇为?读职高是否有前途?网络的利与弊等。
第三,教师应要求同学写日记,每人配备两个本子:一本公开交流,一本个人掌握。起初阶段要求短语记事,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到长篇幅议论、抒情,写人、谈感悟。另外,在特殊场合下,多鼓励学生练笔。譬如,学校召开运动会,可以提倡和鼓励班上的“文人”“才子”们大显身手,实践撰稿、改稿、播音、采访、办报等系列工作。对“开幕式纪实、专访校长、破纪录者感言”之类的好文章要及时写作。如此多角度、循环性指导写作,能为学生的个性作文铺路。
文章写好后,教师再让同学互相传阅,互评互改,每学期将优秀习作整理成册,供至班外、校外展览交流,以形成学生阅读和作文的良性循环。比如开学初,教师可在班上物色好8~10位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作文评改员,由语文科代表负责领导,教师对其进行培训辅导,一人负责评改几篇文章(或一人负责批改一个题目的文章),并归纳文章的优缺点(必要时,评改员之间交换意见),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每人一次推荐1~2篇优秀文章,由教师综合评改员意见,集中在班上讲评,或由评改员直接讲评,然后教师作总结。教师可一个月主持召开一次评改员会议,总结和交流阅读作文、修改及讲评的体会和收获,明确下一步改进的方向。起初,小评改员由教师指定,等有积极性了,就可启动循环做法,动态选拔评改員,让班上的同学都有阅读权和评改权,以形成作文多边交流的良好局面。
三、鼓励学生诵讲优秀传统文化作品
一般来讲,爱读的人,不一定会写;爱读并会写的人不一定善讲;但善讲者一定是既爱读又会写的人。因此,“善讲”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境界。
“善讲”就是口才好,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一个善于言谈(口才好)的人,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地认识事物的能力,能够全面地分析,准确地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具有广博知识,能旁征博引,言之有物,有理有据;还具有良好技巧,词汇丰富,条理清晰,风趣幽默。所以“口语”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水平的重要尺度,是与人交际、合作的必备工具。“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在会堂里,在社交场合,听一个知识丰富、有口才的人演讲(作报告、或是聊天),常常使人豁然开朗,精神振奋,忘却疲劳,能获得一种极好的精神享受。
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写作各是一个板块,而口语交际同样是一个重要板块。把口语交际纳入语文教材,这是时代的召唤。试想一个不善言辞的人纵使胸有万千才华,日后也很難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参与社会竞争。
的确,为人处世、言行举止,以言为先,因此人类学家把完全的语言系统作为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把口才重要性概括为“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事实上,在中外历史上确实不乏其例,如战国苏秦说合六国为纵;三国时诸葛亮舌战群儒等。当今西方学界,有人把“舌头”“美元”“电脑”视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且不论这话是否正确,但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他们对口才的高度重视。在我国,《演讲与口才》《为人处世》两份杂志的长久火爆,也说明了“讲”的至关重要。
要使学生做到善讲,就要鼓励其诵读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讲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以此加强演讲能力的培养和口才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在班内外、校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活动可分为诗歌吟诵赛、散文朗诵赛、故事会大赛、主持人大赛、才艺大比拼、辩论会、模拟应(招)聘(简历文章)赛、主题班会、联欢晚会等多种。有时甚至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深入厂矿、社区,光顾市人才招聘会现场等,如跟随大中专毕业生亲友参加招聘会;为上届学哥(姐)起草应聘书,并陪同实地应聘;到校内、外演讲会现场旁听;召开校级以上获奖者汇报演讲会。每项活动的开展,严格按照方案制订、活动实施、总结提高三个步骤进行,坚持“奖励优秀、重在参与、贵在提高”的原则,使学生的演讲口才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讲”是“读”“写”的升华,也是中职生语文能力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进行教学示范,形成独特的语文教学观点和风格,认真谱好、唱好优秀传统文化“读、写、讲”教学三部曲,才能使学生爱读,会写,善讲。
(作者单位:九江科技中专)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