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8-11-01彭敏金莹莹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动态心电图

彭敏 金莹莹

【摘 要】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方式,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撷取100例冠心病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50例。观察组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经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54%,组间比较差异存在,P<0.05。两组心律失常检查结果中,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傳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比较,除后两项指标外,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性均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提高诊断阳性检出率。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071-01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症发生后会发生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情况,进而引发心脏病。冠心病的范围较广泛,还容易诱发炎症、栓塞所致管腔狭窄/闭塞等状况。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病症分成:隐匿性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心绞痛、猝死几个类型[1]。主要表现:心前区疼痛、憋闷感,会经胸骨后.心前区开始——左肩、臂、小指、无名指放射疼痛,休息后/使用硝酸甘油处理,即可改善临床症状。为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在早期实行诊治非常必要,故此本研究对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效果加以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共撷取了10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前,两组冠心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2]。观察组男性、女性各27例、23例;年龄搜集范围50~80岁,平均(65.4±4.3)岁;病程搜集范围2~18年,平均(10.2±2.3)年。合并糖尿病者、高血压者、高血脂者各15例、25例、10例。对照组男性、女性各28例、11例;年龄搜集范围52~80岁,平均(66.7±4.4)岁;病程搜集范围2~17年,平均(9.5±2.1)年。合并糖尿病者、高血压者、高血脂者各16例、27例、7例。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加以严格处理,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采用BI9800型动态心电图,对患者24h心电图情况实行观察、记录,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检查时,取患者舒适体位,防止因为体位因素,对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构成不良的影响。

1.2.2 对照组取患者仰卧位,在静息下接受检查。选择NEC-3321型12导联心电图检查,纸速设置为每秒25mm。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心肌缺血诊断情况、心律失常诊断情况进行观察。

心肌缺血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J点后80msST段水平/下降型降低1mm或1mm以上,基线ST段升高;ST段1min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移位情况,心肌缺血发作2次,两次发作时间的间隔在1min以上。(常规心电图)T波在导联R波10%以下,ST段降低0.05mV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临床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实行处理,计数资料经n进行表达。率以%代表,经X2的方式实行临床统计学方面的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缺血诊断结果的对比

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84%(42/50),对照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54%(27/5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P<0.05,X2=10.5189。

2.2 两组心律失常诊断结果的对比

两组心律失常检查中,除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诊断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均可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冠心病,为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病症,发病人群集中在老年,病症发生后会严重危及到患者的身体健康[3]。临床上多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然而因冠心病患者多为中年和老年,实行这项检查会对患者的机体构成直接威胁,无法保证患者的检查耐受性[4]。经常规心电图检查,能在较短的时间观察并记录其心肌活动规律、心电活动规律。该种检查方法,在短时间记录心电变化方面中,存在一定优势。动态心电图,可24h连续监测心电图变化,掌握患者日常生活中心脏功能状况。如果发生ST-T段异常情况,即可判定为心肌缺血情况比较严重。经对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情况进行检查,可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明确患者心律失常的不同特征,所以可降低漏诊率、误诊率[5]。此外,对隐匿性冠心病患者来讲,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样可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

综上可知,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可结合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规律,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因此可保障诊断结果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时莉,郭玫.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外医疗,2017,36(6):187-189.

[2] 马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6):117-119.

[3] 罗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22):3544-3546.

[4] 杨雪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85-87.

[5] 周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6):167-168.

猜你喜欢

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准确率评价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