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拟声”在英汉修辞中的异同
2018-10-13陈玲
陈玲
摘 要:拟声是最古老的一种修辞手段,可以加强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拟声修辞格的修辞效果主要是通过拟声词产生,拟声词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语言词汇,还使语言显得更加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增加对事物叙述的真实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由于语言符号任意性,英汉民族对同一声音的模拟有时相近,有时相异,本文着重对这一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拟声;修辞格; 拟声作用;修辞作用
有人说修辞就像作家给一首歌填词,也就是要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鲁迅的《孔乙己》中有这样的话:“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句中这个“排”字,生动地刻画出孔乙己的性格和情态。如果换成别的字,可能就境界全无了。可见,有时候“句工只在一字之间”,正如古希腊贺拉斯所言:“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其实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修辞格,关于英语的修辞格,李鑫华先生认为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使用语音手段的修辞格,第二类是使用词汇手段的修辞格,第三类是使用句法手段的修辞格。“Onomatopoeia”属于第一类,是语音修辞格的一种,译为“拟声”,就是用表示声音的词来传达意义,也就是用拟声词修饰语言。英语拟声(onomatopoeia)与汉语修辞格拟声完全相同,都是模拟事物自然声音的一种构词方法。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斯多葛派(Stoic)哲学家认为原始人类最初就是采用模拟人类自身的声音和外部世界的各种声音来给事物命名的,这些形形色色的“名称”逐渐变为人类最基本的词汇。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下面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1) A. He opened a bottle of beer and drank it down.
B. He opened a bottle of beer and gulped it down.
(2) A. 小溪在岩石间流淌。
B. 小溪在岩石间汩汩流淌。
(3) A. The rain fell on the window.
B. The rain fell pitter-patter on the window.
(4) A. 打字机响了一夜。
B. 打字机咔哒咔哒的响了一夜。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每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是与不用拟声词在语言表现力上有很大的不同。B句利用拟声修辞方式描摹了人或事物的声响,活现了当时的环境,突出了事物的特征,使读者或听者有耳闻其声、身临其境之感。拟声就是这样一种颇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法。中英拟声的修辞作用大致相同,主要由以下几方面:
一、沟通感觉, 渲染气氛
拟声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拟声词来写人状物,会使读者感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使描写的人或事物更鲜明、具体、逼真。 比如:
The ice was here, the ice was there,
The ice was all around:
It cracked and growled, and roared and howled,
Like noise in a swound!
柯勒律治一连用了四个拟声词来模拟海上冰裂的嘎嘎声,把环境和气氛渲染得极其逼真,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见其行的境地,使读者对冰涛汹涌的壮观景象产生强烈的真实感。
乒!敌人听说是红军,慌乱地开枪了。可是他们已经晚了,一下子四面都是我们的火力,通通通,嘟嘟嘟,我们的火力对准敌人。敌人逃啊,跑啊,顽抗的自己倒霉,活着的都当了我们的俘虏。(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
几个拟声词“乒、通通通、嘟嘟嘟”就把红军威猛无比的战斗场面刻画出来, 使人亲临其境,亲闻其声。
二、音韵响亮,加强节奏感
And bubbling and troubling and doubling,
And rushing and flushing and brushing and grushing,
And flapping- rapping and clapping and slapping
And thumping and pumping and bumping and jumping,
And dashing and flashing and dashing.
(Robert Southey: How Does the Water Come Down at Lodore)
在詩中, 诗人采用了不少拟声词,描写了河水的流动,展示出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身临其境,耳目一新,备感真切。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孙犁《荷花淀》)
敌人的大船飞快的追来,女人们就拼命地往前摇,所以“哗,哗哗,哗哗哗”既模拟水声之大又反衬人心之急,读者也随之紧张。
然而,虽然英汉拟声在修辞功效上基本一致,但是由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英语和汉语中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方面更多地表现为差异。
拟声词是对自然声音的模仿,词的发音即“意义的回声”。奥格登和理查兹提出著名的语义三角理论时指出,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但他们又指出,拟声词是一个例外。因此对同一种声音,汉英民族所采用的语音形式可能基本等值或者十分相近。例如:
1.模拟人类自身发出的声音:
ha-ha---哈哈 aha---啊哈 gurgle---咯咯
2.模拟动物的鸣叫声:
牛:moo---哞哞 鸽子:coo---咕咕 猫:meow---喵
3.模拟客观事物的声音:
关门声:bang---砰 钟表声:tick tock---滴答 铃声:tingling---丁零
但是, 任何自然语言中的拟声词都不是自然声音的录音和复制, 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汉英拟声词的读音差异很大,甚至大相径庭。如:
1.模拟人类声音:
boo---呸(表示嫌恶或轻蔑) ouch---哎呦(突然受痛时的叫喊声)
snore---呼噜声(打鼾时)
2.模拟动物声音:
羊:bleat---咩咩叫 母鸡:cluck---咯咯叫 蛙:croak---呱呱叫
3.模拟大千世界的声音:
雷声:rumble---隆隆 爆裂声:crack---噼啪 子弹声:zip---嗖嗖
除了语音的不同之外,英汉拟声词在构词方式方面也有不同。有学者将英汉拟声词的语音结构大致归纳为13种格式: A,AA,AB,ABB,AAB,AAA,AXB,ABCB,ABBB,AABB,ABCD,AXBC,AXAC。有些格式同时存在于两种语言的拟声词中,有的格式只为一种语言所独有。在上述13种拟声词的构成格式中,英语和汉语共有的有A式、AA式、AB式、AAA式、ABB式、ABCB式、ABCD式和AXB式。汉语独有的有AAB式、AABB式、AXBC式和AXAC式共四种格式。可见在构成格式上,汉语拟声词要比英语拟声词丰富多彩些。
汉语拟声词还有同音双关的作用,使语言显得风趣活泼。这种独特修辞功能在歇后语中表现尤为突出。如青蛙跳下水──“噗咚”(不懂),臭鸽子──穷咕咕。汉语拟声词的这种独特修辞功能在英语拟声词中却没有。但是在汉语里一般都采用直接描摹聲音的拟声词, 如“卜卜卜”“突突”。而在英语里,一些动词和名词本身就具备了拟声的特点, 融音与义为一体,引起音与音之间的联想如“clatter”。看下面的例子:
(1)卜卜卜———机关枪的声音跟着又来。( 茅盾: 《子夜》)
The staccato clatter of a machine- gun was heard again.
(2)敲了两下门, 心上还突突直跳。( 梁斌: 《红旗谱》)
He knocked twice at the gat, his heart thudding violently.
(3) A hammering clatter of hoofs beating the hard road.
“得、得、得”, 坚硬的路面上响着接连不断的马蹄声。
总的来说,英汉拟声修辞格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的是在修辞作用方面,可以渲染气氛,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之更加生动形象。不同点主要存在于中英拟声词的构成方式和语音方面。充分的理解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能使我们灵活的运用拟声去为我们的语言文字增色添彩,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吕熙,《实用英语修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20-325.
[2]胡曙中,《现代英语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05-347.
[3]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8-11.
[4]石云孙,《修辞纵横》[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226-229.
[5]朱晶晶,拟声词之浅谈(网络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