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危儿筛查法在儿保门诊的应用

2018-10-08吴俊徐映锋

医药前沿 2018年28期
关键词:危儿肌张力脑损伤

吴俊 徐映锋

(武汉亚心沌口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影响,日后发生神经运动异常的可能性会远大于正常出生的婴儿,约8%~9%发生脑损伤。谢鹏教授提供的高危儿筛查法[1]是一种能早期筛查发现发育异常或脑损伤的方法。临床开展早期高危儿筛查,早期发现脑损伤的儿童,并对其进行康复治疗,是改善高危预后的关键,对提高脑损伤儿童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2,3]。现将随州市2016年新生儿高危儿筛查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6年在我院儿保科高危儿门诊进行高危儿筛查的3278例婴儿,年龄1~6个月。其中高危儿(具有高危因素的婴儿)520例,男282例,女238例;正常婴儿2758例,男1516例,女1242例。

1.2 方法

采用高危儿筛查法,内容:①视听、感觉检查(视反应检查、听反应检查、人脸反应检查);②拉起抬头检查;③俯卧抬头和手支撑检查;④肌张力检查:增高或减低;⑤异常姿势检查:持续头背屈,4月紧握拳或拇指内收,两上肢硬性后伸,下肢硬性内收、交叉,角弓反张,尖足。有任何1项异常者为发育临界儿,转高危儿专科门诊进行进一步检查,给予家庭康复指导,并进行定期复查。复查至3~6个月仍未恢复,诊断符合脑损伤标准的收入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筛查制定统一表格登记、由培训合格的医师进行高危儿筛查。

1.3 脑损伤诊断标准[4,5]

①中枢性运动功能落后,可伴有或不伴有语言、认知、社会行为发育异常;②肌张力异常(增高、低下或紊乱);③姿势异常或姿势反应异常;④辅助检查异常,如头颅B超、头颅CT、脑电图、智力测试等。有其中任1项者异常,诊断为脑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高危儿筛查结果

高危儿组520例中有48例异常,占9.23%。正常儿组2758例中有112例异常,占4.06%。经χ2检验,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2.2 筛查异常分布情况

高危儿组中运动发育(包括拉起抬头和俯卧抬头手支撑)和肌张力增高发生率较高;正常儿组的情况与高危儿组相同。高危儿组中筛查的1例视反应异常经眼科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见表2。

表2 筛查异常分布情况

2.3 高危儿脑损伤检出情况

高危儿组中确诊为脑损伤22例,占异常例数的45.83%,脑损伤检出率为4.23%;正常儿组中确诊为24例,占异常例数的21.42%,脑损伤检出率为0.87%;两组筛查有异常姿势的11例婴儿全部确诊为脑损伤,检出率100%。经χ2检验,两组占异常例数的百分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脑损伤检出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表3 高危儿脑损伤检出情况

3.讨论

高危儿属于一类特殊的群体,由于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大脑发育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脑发育异常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正常儿。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运动发育障碍、听力障碍、智力低下、行为能力异常等后遗症。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危儿组筛查异常率为9.23%,正常儿组筛查率为4.06%。这与陈湘红[6]报道的在高危儿中筛查异常率为9.01%,正常新生儿中筛查异常率为2.59%相接近。提示高危儿脑损伤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正常儿。医学研究表明,在婴儿早期神经系统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7],通过对不利因素的早期干预治疗,会出现神经元的再生和神经细胞的功能性代偿,进而促进受损脑细胞功能的修复,改善大脑功能的损伤,防止出现严重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这也更进一步的反映出高危儿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指导的重要意义[8,9]。

在筛查的所有异常项目中,视觉反应异常的发生率较低,但发生的严重程度较高,高危儿组中筛查的1例视反应异常经眼科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与卢丽娥[10]发现的情况一致,说明对筛查发现视觉异常的儿童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异常姿势的发生率也较低,但几乎最终均被确诊为脑损伤的儿童,说明异常姿势的出现对提示脑损伤有较高的特异性。拉起抬头、俯卧位抬头手支撑、肌张力增高的异常发生率较高,但转归情况良好,可能与以下几种原因相关:(1)家长过分宠溺,抱的时候过多,活动量减少影响了运动发育。(2)过度干预,怕宝宝颈软,总用手护着头颈部,导致头颈部力量不足。(3)衣物过紧,限制了四肢的活动。(4)大部分儿童属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11]。

本研究中脑损伤的检出率,高危儿为4.23%,明显高于正常儿的0.87%。提示高危儿筛查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家长接受度高的技术手段,能有效发现脑损伤的儿童,从而为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提供了可能;同时筛查中也发现在正常儿中也存在有发育异常的儿童,因此该筛查法有必要在做为0~6个月婴儿常规筛查加以普及。

综上所述,高危儿筛查能够早期发现脑损伤的儿童,是一种简便易学有效的筛查技术,值得作为一种常规筛查方法在儿保门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危儿肌张力脑损伤
个案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
2017—2018 年南通市基层转诊高危儿情况比较分析*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请您诊断
依托妇幼健康管理网络平台,探索高危儿管理的新途径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