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信息化对策

2018-09-10胡玉兰

中国商论 2018年21期
关键词:小微企业

胡玉兰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小微企业迈进了发展的新时期,不仅有效提升了我国经济总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当前,融资困难却成为阻碍小微企业发展和进步的最大动因,如何才能深化银行体制改革,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机构的建设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信息化对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难题 信息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c)-150-02

自金融危机发展以来,我国的经济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小微企业在面对内外夹击的情况下,加速自身的转型和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相较于大数额贷款,由于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小微企业想要向金融机构贷款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要促进信息化的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小微企业的融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市场的进步。

1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现状分析

1.1 融资渠道较为狭窄

当前,对我国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进行融资的主要渠道都是内部融资,也就是依靠自身多年的积累实现自给自足。但是对一些刚刚起步的小微企业来说,经济积累的时间较短,周期不足,还存在严重的利率问题,因此融资能力相对较弱。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我国小微企业内存积累的收益是私营企业资金周转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狭窄,不利于长远发展。

1.2 融资成本较高

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包括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贷款利息、风险的保证金利息以及担保费用等,这其中贷款利息会随着经济市场的价格变动不断发生浮动和变化,基本的幅度点都在20%左右;小微企业的抵押物登记费用一般占总融资成本的1/5,单薄费用占3%[1]。

1.3 融资风险较高

我国大多数小微企业在资金周转的过程中都会采取非正式融资的方式,属于半地下或地下的状态,不仅无法保证正规的资金来源渠道,甚至还没有有效法律的监管,因此存在较大的风险。

2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存在的原因

2.1 内部原因

首先,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规模较小,再加上服务范围具有多样性,组织结构变化也相对较快,因此财务部门所出具的财务信息大多缺乏合理性和真实性,导致企业和市场上金融机构的融资信息不对称,大大加剧了经济市场的风险,从而阻碍企业管理人的科学决策。其次,小微企业的信用度较低。市场经济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以信用为先的经济模式,小微企业在与银行和企业经济部门之间是依附关系,但是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守信用的情况,使得社会上的金融机构不敢急于为小微企业提供大额贷款。再次,小微企业缺少抵押物品,时常为了保存自身的经济效益,金融机构在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过程中要求提供合理的抵押物品。但是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时间段,无法在短期内向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物品,因此难以促进资金的有效周转。最后,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大多数小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和有效的思想意识,盲目投资并签订合同,等到项目实施之后才发现资金周转困难,没有为融资活动提供期限,因此生产出的产品也不满足社会的发展和定位,使得大量资金石沉大海,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

2.2 外部因素

对于银行来说,由于传统的金融机制过于垄断,虽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银行扶持小微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在各大银行中成立了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部门和窗口,但是在政策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商业银行加强对对信贷体系的管理和审核,责任风险意识更加强烈,将小微企业申请贷款的门槛提高,不利于企业的融资发展。再加上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原因与银行的经济信息不对称,想要获得贷款的批准更是难上加难。其次在信用担保方面,虽然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但是依然还不成熟,信贷行业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价和审核机制,因此信用担保机构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的贷款资源十分有限。最后在政策和体系方面还不够完整和健全。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财政的支持和担保,但是实际的执行效果不理想。尤其是从金融政策方面来看,经济市场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小微企业扶持政策,金融体系的构建依然向大中型企业方向倾斜,难以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和进步[2]。

3 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化对策

3.1 促进小微企业自身融资能力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小微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经营和决策活动,任何经济行为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并将经济法等基本法条作为融资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解决权责不清的问题,从而使企业内部的信息能够与金融机构相匹配,从而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次,小微企业要促进自身账务公开,使各项信息标准透明。小微企业要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和建设,健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遵照行业的相关机制和要求,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的观念,从监督核算向满足经营决策发展的方向转变,从而为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有效资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机制,引进ERP系统,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科技保障。最后,小微企业在实际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信用,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口碑实力。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要认真对待,与银行保持良好的透明关系,树立先进和优质的法人形象,并坚持依法纳税,提升经济活动的信用度,从而获得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认可,有效解决当前融资难的情况。

3.2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首先应该不断深化国有银行的改革和发展。为了能够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站在银行的立场来说由于贷款有权限,因此应该取消贷款的直接审批权,使得大量融资能够流向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从大中型城市不断向小城市转移,提升融资的效率。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改革成果和组织内容,促进当前区域划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核心价值为基准,提升信息化经济资源的处理能力,建立真正有效的小微企业融资机构,完善融资服务结果。其次应该大力发展小微企业的融资机构,这些机构应该始终站在小微企业的立场上,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融资服务。借鉴国外成功的融资理念和方式,为小微企业和一些非正式的金融机构和部门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保证信息链条的可靠性,从而缩小企业搜集信息的成本。最后要不断完善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政府需要为小微企业建立良好的投资和融资环境,并有效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信用担保体系。构建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与商业银行合作,根据融资金额制定范围合理的补偿金融,从而减小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担保资金的补偿制度,政府可以将年度预算拿出一部分作为担保资金,从而促进小微企业在经营中有稳定的经济来源[3]。

3.3 制定科学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第一,不断优化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经济市场近几年面临着重大的经济危机,小微企业在迎接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因此政府在稳定经济市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活动提供安全环境,大力引导项目资金投入到有发展的小微企业中。第二,应该不断完善财务税收制度。小微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应该正视风险,在财务税收政策的引导下减少自身的经济负担,有效提升投资决策者的积极性。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税收环境,通过改良征管制度等方式,加强与小微企业的对话和沟通互动环节,站在小微企业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融资服务。第三,应该加强法制法规的建设。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小微企业在信用担保、技术提升以及市场竞争中掌握科学的信息,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内容,降低小微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政府要以平等的眼光对待小微企业,看到其发展的潜力,在打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同时,促进小微企业的长足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市场的大环境下,小微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难题,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和建设,提升经营发展中的信用意识,政府也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法规条例等,为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渠道,建立和谐的市场环境,从而促进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陆岷峰,陆顺,汪祖刚.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贵的策略[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31(1).

[2] 于洋.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 李志強.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信息化对策[J].当代财经,2012(10).

猜你喜欢

小微企业
德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农村小微企业电商发展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中国文具制造业小微企业财务问题研究
互联网金融下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模的创新策略
杭州富阳区造纸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