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作业的几点思考
2018-07-25甘锐展
甘锐展
[摘 要]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的延续,使教与学相互促进和完善.数学作业设计得好,能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力,能达到“人人学数学,人人能作业,人人能成功”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作业;初中数学;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7-0010-01
当今,初中生物质生活丰富多彩,但学习上因缺乏目的性和前瞻性而对作业失去动力,时常抄袭应付了事.因此,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重视作业设计已是众多教师的共识.如何让教师通过批改作业检查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如何让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
一、作业设计原则
新课程的数学作业应富有趣味性、时代性、挑战性和发展性.作业设计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作业要生活化.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有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有趣、新颖.因此,教师可设计一些有生活情趣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并估计100万册数学课本摆在一起有多高.两个教室能装下这些书吗?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2)设计一个方案,用于测量一根头发丝的直径.这样的作业设计,使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可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业要有实践性.它的宗旨是: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让作业和活动接轨.因此,教师要拓展学生的空间,使学生在作业中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学完《勾股定理》,我这样设计作业:在满水的方形水池中央有朵莲花高出水面10 cm,被风吹倒后荷尖刚好触碰到水池边,问水池有多深?学生积极思考,得到了好几种解答方法.
3.作业要有趣味性.有趣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得愉快,减轻学生做作业的疲劳,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件作为切入点,使他们迅速进入思维的“最近区”,掌握学习主动权.要做到有趣,同一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如,书面、口头等.同一目的可变换类型.如,选择、填空、绘图、简答等.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作业是:用图钉把一根平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上的木条固定在对角线AC、BD的交点O,拨动木条,使它随意停留在任意位置,拨动几次,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本题构造了一个“图动—手动—脑动”的动态思维场景,学生在此场景中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提高了学习效率.
4.作业要有自主性.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选择的作业.作业设计成“快餐型”,学生可自主选择数量和完成方法,就像快餐店的套餐一样.教师可把作业设计成A、B、C三种.A是比较简单的巩固作业,既要有基础知识训练又要加强基本技能训练;B题型为较高一层次的应用;C题型灵活多样,偏重理解、想象、运用、解决问题.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做出选择.
5.作业要有时代性.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数学作业也要紧跟时代发展,设计一些热点内容的数学作业.可把作业挂到网上,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实现“互联网+作业”.
6.作业要有综合性,突出应用性.综合能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向智能结构转化.如,学完《二次函数》后布置的作业:在跳绳运动中,甲、乙相距4 m摇绳,当摇至最高点时,两人手距地面1 m,此时身高1.5 m的丙在离甲1 m处,绳子擦头而过.问绳子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是多少?这是一个学生经常做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蕴含着数学原理,可以建立数学模型.
二、数学作业设计的类型
1.基本练习(课堂作业).基本练习犹如万丈高楼的地基,根基不稳,上面多漂亮的大楼都没用.因此应重视基础性的、巩固性的练习的训练.这对于考查学生较低层次知识与技能的理解、运用,对于培养一定水平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合情推理能力等有良好的作用.
2.变式作业(课后作业).以题为载体,对题目的条件加强、条件弱化、结论开放、变换结论、多种解法、与其他题目的联系和区别等一一进行剖析,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3.综合题.突出应用,综合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縱横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向智能结构转化.有时我们可把一些经典的好问题进行改编,也可以把一种类型的问题改编为几个关联变式的问题.
4.开放性题.这一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自我发现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产生质的飞跃.
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数学作业的设计要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和改进教学工作,为学生进行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