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高校慕课(MOOC)建设发展的思考

2018-07-13卢亚娟何暑子

高教学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慕课

卢亚娟 何暑子

摘  要:当前国内慕课(MOOC)建设如火如荼,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通过互联网传播、移动终端学习、大数据分析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方式产生了极大冲击。文章分析MOOC相对于传统网络课程的优势,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SPOC课程的延伸与优化,并对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南京审计大学的《金融学》课程MOOC+SPOC为例,分析课程运行特点,探究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加强应用推广的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慕课(MOOC);SPOC课程;南京审计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4-0090-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MOOC in China is full swing. This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l has exerted a great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concepts and methods through Internet communication, mobile terminal learning and big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MOOC over traditional online courses, the extension and optimization of SPOC, and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currently. Taking the MOOC+SPOC mode of Financial Economics teaching of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the course and explores ways and strategi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course and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words: MOOC; SPOC;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一、慕课(MOOC)的概念及特点

(一)慕课(MOOC)的概念及发展概况

“慕课”音译自MOOC,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吴剑平、赵可,2014),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教育理念方式变革的产物。一般认为慕课概念2008年起源于加拿大,后被美国高校广泛采用,催生了Coursera、edX和Udacity三大平台,上线课程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平台投资热潮。2012年因慕课在世界各地快速发展竞争激烈而被称为慕课“元年”。

我国早在2003年就由教育部主导陆续启动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项目建设,致力于推动精品教育资源普惠共享。与欧美接轨的慕课建设始于2013年初,以清华、北大等为代表的国内知名高校在积极加盟国外三大平台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独立或者联合建立慕课平台,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清华大学主办的“学堂在线”。当前,国内影响最大的慕课平台是由网易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合作高校超过200所,课程资源丰富、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上线课程超过1500门。

(二)慕课特点

除了利用网络平台共享课程视频和各种文本资源、提供在线答疑之外,慕课具有与传统网络课程不同的特点:

第一,完整的学习过程管理。传统网络课程以共享视频和文本资源为主,观看和学习进度完全由受众自行把握、随意性较强,无法动态地引导和控制学习进程。而慕课则通过网络平台再现了完整的学习过程。在课程开始之前,发布课程介绍页面,向潜在的受众提供课程基本信息、教材参考书目、大纲和考核要求等;学员选课成功后即可收到来自课程的通知公告;课程视频讲义一般以周为单位顺次发布,以引导学生形成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根据课程进度设置随堂测验、单元测验和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等,并设置截止时间以督促学员及时完成;顺利完成课程的学员可以获得证书或者学分奖励。

第二,丰富的互动参与机制。课程平台会自动向学员、教师发送课程最新动态信息;教师除了在线发布公告之外,还可以通过邮件直接向学员推送信息;通过丰富灵活的随堂测验、单元任务帮助师生掌握学习效果;学员之间的作业互评机制在增强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也极大减轻了教师线上批改作业的负担,从而使得课程大规模推广更加具有可行性;在线讨论区划分为课堂交流区、综合讨论区和教师答疑区,既便于教师设置讨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也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发言探讨、相互学习、建立网络社交关系的空间。

第三,逼真灵活的学习体验。传统网络公开课多以传统课堂教学为背景进行录制,单个视频时间长,对于网络学习者而言很难全程集中注意力,旁观感强而参与感弱。相反,慕课的单个视频长度一般为10-20分钟,仅覆盖1-2个重要知识点,更加适合网络环境下碎片化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视频录制一般以授课教师、黑板、动态讲义为主,背景和表现形式多元,能够契合课程性质灵活展现授课教师的个人风格,让学员有一对一教学的代入感;视频中间插入的小測验和提问环节,能够让学员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第四,基于大数据的课程统计分析。慕课平台具有追踪和统计课程动态、用户行为的能力,例如:选退课人数、学员结构、各项视频和任务的参与程度、讨论交流活跃程度、成绩分布情况等。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对学员行为的分析了解其学习进度、最受关注的热点内容和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改进完善内容设置;另一方面,作为平台管理者通过对课程活跃程度的分析可以筛选出热门课程,分析其成功模式和用户需求的契合点,为其他课程建设提供改进建议。

二、慕课的延伸-SPOC课程及其特点

SPOC是与慕课密切相关的另一种在线教学方式,全称“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众私密在线课程。“小众”指人数有限,一般面向校内或满足特定选拔条件的参与者;“私密”指课程内容仅向经过身份认证的正式学员开放(贺斌、曹阳,2015)。

SPOC课程可以基于慕课平台建立,以慕课为源课程同步更新内容,因而具备慕课的所有技术优势。在SPOC环境下,因为能够对学员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管理追踪从而大大提高了课程参与程度,提高完课率;学员之间相互了解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交流。小范围开放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对于课程版权问题的担忧。此外,与慕课强调相对独立的纯网络学习模式不同,SPOC往往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SPOC的出现可以将线下课堂从基础和共性知识的灌输中解放出来,成为解答学员疑惑、增加探讨互动、引导学员灵活运用知识的场所,从而促成“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实现。

三、慕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担忧。慕课具有网络传播性质,由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担忧,加上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可能导致教师录制视频的积极性不高。

第二,教师工作量认定、教师绩效评价体制改革滞后。一方面,教师录制视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后期运行维护、在线辅导答疑等也需要长期持续投入,这部分的投入很难量化;另一方面,慕课的广泛运用可能导致线下教学辅导时间压缩。在目前强调线下、量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下,可能打击教师建设和使用慕课的积极性。同时,各类在线课程广泛发展,不可避免地对传统课堂教学造成了冲击和挑战。

第三,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目前在线课程很少独立运行,往往被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环节,这可能导致学生负担增加,从而缺乏参与积极性。迫切需要通过证书、独立学分认定、奖学金等方式进行激励。也可以将在线课程作为获得选修、辅修学分,完成重修的辅助或独立途径之一。

第四,大量课程上线,内容同质化。当前,随着慕课建设热潮在国内高校兴起,大量同类课程获得上线资格,给予了用户更多选择和对比空间;然而也存在内容同质化的问题。高校之间竞争激烈,不利于合作推广。这就要求慕课在建设之初对课程定位、特色进行充分思考,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并探索慕课建设和应用的校际合作。

四、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慕课建设案例

(一)课程建设概况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慕课自2017年8月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线至今,已完整开课两学期,选课总人数过万。课程包含导论及十三章内容,划分为货币信用基本范畴、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监管、宏观调控、开放金融五大模块。在基础知识之外涵盖美国次贷危机、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分析、各国金融监管体制变革、利率走廊机制等国内外热点事件作为拓展补充,从而形成自身特色。课程在线提供包括视频讲义、单元任务、作业互评、在线讨论和答疑等完整的教学流程,考核成绩根据各项任务参与程度和质量综合评定,取得了稳定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程采取面向社会公众自由免费开放加校内SPOC同步课程的形式,一方面有效提高了线上课程参与程度,另一方面也对线下课堂教学形成有益补充。针对校内学生,SPOC课程的成绩是平时成绩的重要构成部分,校内选课采取教师宣传引导基础上学生自愿参与,组织有序。

(二)选课及参与情况

从选课人数的变化来看,在课程宣传信息公开发布之后,开始有学员陆续选课;待正式开学后随着校内学生集中选课,人数迅速增加;之后到课程结束之前都会维持比较平稳的增长势头。考虑到网络时代人们习惯于随机浏览且注意力稀缺的特点,提前发布课程介绍页和背景信息有助于吸引尽可能多的潜在学员关注。同时,在线任务(测验、作业等)的截止时间不应过早,尽可能地为选课较晚的学员留下参与和补救的机会。

从视频及课程资源浏览情况来看,开学初期浏览量会有一次集中爆发。这一阶段学员对课程本身怀有好奇和期望,希望快速了解课程的概况和特色。之后随着课程内容进入基本概念范畴的介绍,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观看人数逐步稳定,小幅波动。随着课程进入比较复杂原理内容的介绍,观看人数又会再次迎来明显增长。

从学员结构来看,外校和社会学习者约占选课总人数的60%-70%,多于本校学生,且数量比较稳定。根据慕课平台提供的可查数据,外校学员广泛来自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类型院校,亦有少量学员来自国外。充分体现了网络传播的优势。

最终获得有效成绩的学员约占选课人数的40%,且大部分为校内学员。反映出SPOC课程在加强学员管理方面的优势,相反,社会学员以浏览观看为主,完成各项作业测验的积极性不高。从成绩分布状况看,课程总体的不合格人数约占30%,而校内学员不合格人数低于10%,校内最终成绩的平均分数在80分上下,且在不同分数段的分布合理、稳定。校内学员成绩总体优于社会学员。

从讨论区的发言和交流状况来看,校内学员较为活跃,观点更为专业细致,但也存在为了提高成绩而拼凑内容、抄袭复制、刻意拉“赞”的情况;校外学员参与度较低,但因为不存在功利动机,更多为了探讨问题、表达自身观点。

(三)未来课程建设和推广计划

通过前期持续建设投入,金融学在线开放课程的总体框架体系已经建立和稳定,基本知识要点已经完备。未来课程建设面临内在和外在的双重挑战:一方面,金融学课程自身在不断发展,该領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进步,热点事件不断涌现,客观上要求课程建设与时俱进,反映最新热点和进展;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高校同类课程陆续上线运行,相互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将日趋激烈,要求课程进一步突出特点,形成独特竞争力。鉴于此,课程未来将通过专家指导、课程组研讨,在借鉴标杆课程、了解学员需求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和完善课程内容,进一步增加热点事件案例、梳理理论实践进展脉络,以凸显本课程的深厚历史积淀和独特视角;同时,增加用户调研与反馈,根据学员的感受优化调整在线测验任务的难度、题量。

在推广方面,综合考虑地理距离和学员分布状况,拟采取差序化的推广策略。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校内推广为主,实现独立学分认定。目前,线上课程在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开放的同时,也是线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服务群体的多元化给课程建设带来一定的目标和标准冲突。未来可以尝试通过SPOC课程进行差异化设置,对校内或者基础良好的特定学员提高考核标准,增强SPOC课程的独立完备性。在此基础上,申请本校教务部门对SPOC课程的成绩进行独立学分认定。进而扩大SPOC的校内使用范围,例如:以选修课的形式在校内非财经专业、未将金融学设为必修课的专业推广;也可以将在线课程作为获得重修、辅修成绩的辅助或独立途径。

第二阶段主要任务:在邻近及合作院校加强课程推广,尝试向中学阶段素质教育延伸。未来可以考虑和财经类院校建立合作渠道,增强教学交流、考研宣传等方面的线下互动,发展为合作院校。与此同时,可以同优势专业差异互补的院校(例如理工类院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此外,近年来大学基础课程正逐步向中学教育渗透,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认知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在线课程因其精选、灵活、友好的学习特点,可以作为宣传本学校本专业的有效途径。

第三阶段主要任务:向国内、国外更广阔范围的用户推广,扩大课程影响力。这一阶段需要在分析借鉴国内外同类课程的基础上,突出课程优势和特色以形成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此外,根据课程平台提供的数据,有少部分学员来自海外院校,说明海外学员也愿意增强对国内金融学科建设、金融领域的了解。未来将考虑完善课程的英文教学资源,在双语字幕的基础上增加双语课件、案例、习题、讨论等,并力争在海外友好合作单位进行宣传推廣,以扩大课程的影响力。让国内外学员借助课程平台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03):22-29.

[2]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4):102-108.

[3]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02):53-57.

[4]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04):67-75.

[5]魏传光,洪志雄.超越与局限:MOOC与网络视频公开课的比较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4):10-17.

[6]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5-10.

[7]俞金香.开放教育资源(OER)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国家开放大学为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9):29-34+37.

[8]吴剑平,赵可.大学的革命:MOOC时代的高等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慕课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