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究
2018-07-12黄必匡
黄必匡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该在当今的基础教育中得到重视。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深感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独特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优良的文化。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该在当今的基础教育中得到重视。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深感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独特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将以初中数学为视野,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一、利用课本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1.利用显性素材,呈现传统文化
现行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部分例题、习题、阅读与思考、数学活动中,有一些形象生动的插图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可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为了节省时间,而忽视教材中所呈现的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学生错失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教材的一些显性素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挖掘隐形素材,感受传统文化
现行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不多,要想让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身多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课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将授课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因素,就可以做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
1.在情境導入中适当地展现传统文化
教师要充分挖掘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字介绍、图片展示、播放视频等方式在情境导入中展现传统文化。如在引入“垂直于弦的直径”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赵州桥的图片及题目:“赵州桥是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距今约有1400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为37m,拱高为7.23m,求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这样的情境导入不仅让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还起到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2.在探索新知时适当地结合传统文化
教师在设置探究活动时,可以根据探究的内容与一些“著名定理”“著名猜想”“传统游戏”等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在学生探究新知时适当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如在探究“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在我国商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玄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就是勾股定理其中的一种证明方法”。又如在探究“完全平方公式”时,向学生讲述:“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在给青少年撰写的《数学是我国人民所擅长的学科》一文中谈到,我国古代数学的许多创新与发展都曾居世界前列,其中‘杨辉三角就是一例,而‘完全平方公式就是‘杨辉三角第三行的展开式”。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探究能力,而且了解到我国古代在数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和灿烂的文化,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练习中适当地融入传统文化
教师在设置课堂练习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写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反映传统文化成就的应用题,通过题目中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逻辑推理、运算结果等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练习时,让学生完成《九章算术》里的一道题:“《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叙述分数运算的著作,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项令人惊奇的创造,‘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其中一道题翻译成现代文是这样的:一个人用车装米,从甲地运往乙地,装米的车日行25千米,不装米的空车日行35千米,5日往返三次,问二地相距多少千米?”又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练习时,让学生完成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距今一千五百年,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样的课堂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起到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1.走近数学名人,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杰出的数学家,在数学领域中取得了一些“世界之最”的成就。如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数学家,创造了中国纪录协会世界之最,这个成就比欧洲同等成就领先了一千多年。又如秦九韶于1247年写成了传世名著《数书九章》,其最重要的成就除了“正负开方术”外,还有“大衍总数术”,它代表了当时中国乃至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再如朱世杰是我国元代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有“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誉,他的主要著作有《算学启蒙》与《四元玉鉴》,其中《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的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的数学发展。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中国数学名人手抄报”“中国数学名人小故事”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名人,通过数学名人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2.欣赏传统图案,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豐富,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学习了第二十三章《旋转》的第3节课题学习《图案设计》后,组织学生开展“美丽图案设计”比赛,学生发现图案的设计用到了数学中的旋转和对称的手法,力求体现完美和谐,匀称美观。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欣赏最美传统图案”活动,让学生边欣赏精美绝伦的图案,边了解图案的工艺水平、历史背景,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3.搜集数学史料,激发学生勇于探索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数学以抽象的形式追求高度精确、可靠的知识。数学史不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而是数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克服困难、战胜危机和发现真理的斗争记录。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融合进来的数学史内容在数量上比之前的版本有较大的增加,共有44处数学史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课本已有的数学史内容外,教师可再有指引地让学生到学校图书室或通过网络搜集与我国有关的数学史料,了解人类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发展学生求知、务实、勇于探索的情感态度。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这种方法的研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为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张振.浅谈数学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神州(下旬刊),2016.10.30
[2]黄纯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08.31
[3]任庆奎.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08.31
[4]胡雄.如何在教学中凸显数学史的渗透[D].华中师范大学,2014.12.07
[5]刘文海.符号学视域下舞龙运动促进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06.01
[6]吕彩霞.高师院校《数学史》课程的德育地位与价值探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