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学戏剧课堂教学探求
2018-07-12管其雄
管其雄
不同的教学单元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每个老师会据此采取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同的老师会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面对戏剧教学,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戏剧环环相扣的情节,跌宕起伏的发展,以及人物的多重心理活动和基本矛盾冲突点。根据戏剧语言特色,进一步地把握人物的心理与个性。其实,在这看似繁琐的戏剧教学,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精彩的呈现,实属不易。此时,离不开的是教师引导的巧妙性,巧用教学手法,使学生熟悉戏剧情节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一、构建记忆宫殿,创设戏剧情境
构建戏剧的场景能够很好地还原戏剧的当时场景,让学生进入戏剧文本的视角,也能够充分反映当时的一个社会坏境。巧妙地结合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可以将学生引领到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使学生跟着戏剧的发展而产生情感的变化, 使戏剧教学进入一个更好的一个教学模式。
在《雷雨》这场戏里,我们可以清晰的在脑海中呈现的主要场景是周朴园的家。为了使学生加深当时的情境,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用多媒体放映电影《雷雨》的片段,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时候在脑海中我们就可以构建一个“记忆宫殿”的基本轮廓,结合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的过程中,映射出的是一个身处“大家族”的老爷和一个出身卑微的丫环之间的对话。这也就为我们的两位主人公奠定了他们的人物性格。两人笼罩在一个似曾相识,又疑惑重重的气氛下,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发现哪几处周朴园惊讶而又疑惑的语句?比如说
(1)你贵姓——这种用直线表示加长语气表疑惑;
(2)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不经意的动作来表示漫不经心;
(3)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多次提问鲁侍萍的姓氏表现他的惊慌失措;
(4)周朴园(徐徐起立)哦,你,你,你是——重复的字句表示他的恍然大悟。
这种周朴园人物细微的感情感变化和不经意的动作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透过这简短的问句,贯穿了整个情节的发展,连贯了剧中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深入。正是随着这种剧情的推进,两人谈话的深入,脑海中的情境就会越来越清晰。假设你现在身处于戏剧场景内,你是周朴园,面对鲁侍萍的突然出现,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是惊慌失措还是勾起你的想念呢?这样多层次的描写可以让我们还原当时的一些情境,在学生的印象中就有对该戏剧的片段有个基本的认识,这也是学习本课堂的基本内容。
二、设置戏剧悬疑,把握矛盾冲突
戏剧往往在整个事情中存在一个矛盾冲突,事情的发展正是围绕着这个“矛盾”而产生的一些情感的变化、跌宕起伏的高潮、出乎意料的结果。教师刚开始可以扮演一个处于戏剧中的一个“迷茫者”,设置一些戏剧的疑问,以老师为组织者,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严密性,基本地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围绕课文节选的《雷雨》戏剧片段,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在这文章所选的基本片段,可以看到两人相认的过程,也充分诠释了“人生如戏”般的故事发展。站在周朴园的角度,面对昔日情人,在周朴园的心里真地放下一切, 做到“往事如烟”了吗?这段曾经有过的甜蜜生活真地如烟消逝了吗?为什么周朴园还保留着的以前生活的痕迹和习惯?他真的像文中的对话里描述地那么冷酷无情,毫不念旧情吗?……面对眼前的“侍萍”联想到昔日的梅,他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他采取了什么行动去化解这尴尬的场面?而站在鲁侍萍的角度,面对盛气凌人的周朴园,为什么她的心情可以做到如此的平静,她真的对周朴园没有产生仇恨的心理吗?她原谅了周朴园三十年前的绝情行为吗?以这种环环相扣的提问方式也推进文章中戏剧的情节发展,正是这些矛盾表现了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悬疑”的设置,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去创设情境。在戏剧的教学过程中,结合问题的情节发展起伏,找到矛盾的冲突点,可以提升学生对基本的戏剧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质疑。
三、品味语言特色,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接触到戏剧课文体式的时候,不难发现它区别于其他课文。戏剧的基本特征是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对话,具备舞台说明的叙述性语言去说明当时的社会环境,运用旁白或独白去说明人物的动作或变化,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
在曹禺先生的这篇课文,正是这精致的语言,给我们创造出奇妙的艺术世界。《雷雨》中,读出了这种对话呈现的动作和信息,要看清这个戏剧的着力点,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的艺术魅力。通过人物的语言可以抓住人物的灵魂精髓,勾勒出他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着重留意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看到的是周朴园的盛气凌人的神情、鲁侍萍压抑内心痛苦而表面平静的神态。为了更好地感受到里面的人物的鲜明语言的特色,第一,教师可以采用“角色错位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有感受地领悟两者的说话口气、措词风格,男女之间的角色颠倒会让学生用“异性”的角度深刻地记忆角色该具备的人物特征,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站在异性的角度,去挖掘周朴园与鲁侍萍的语言和动作最真实的心里想法。第二,通过这篇戏剧的演变,(教师提问)你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出自于真心相待还是虚情假意?从文中的哪些语言可以读出他的性格?(教师总结线索)你来干什么(严厉)谁指使你过来——叙述他保留习惯和鲁侍萍喜欢的东西(不忍心)——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温情,良知)——用金钱打发鲁侍萍(自私、冷酷),同理可得,从哪些细节(语言)发现鲁侍萍的人物性格?
摒弃以前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抛开单一的由教师去归纳总结人物的性格。教师不仅要掌握“传道授业”的技巧,还要教会学生通过人物语言去“解惑”。由教师牵引学生走入课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本身,把教学目标分解成各个细微的目标,要想达到各个目标,必然回归课本,找到课文依据,用语言的客观事实去分析人物特点。
四、感性體验戏剧,理性解读生活
戏剧的教学的基本方向要把握戏剧的基本特征,品味语言,感受其艺术魅力。通过戏剧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戏剧作品能够获得新的体验,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如果课堂上只是教师单凭讲授方式去一味地的简单教学《雷雨》的知识点,学生就难以明白70年前的社会坏境,并难以清楚地梳理这社会背景导致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征,更难以透析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教学的关键,是要将学生带入课堂,师生携手合作去探究戏剧的艺术魅力,从人物的情感遭遇去关注到生活,学习对戏剧现象的剖析。
首先,从表面的层面上,学生如果只是一个“看客”的身份,单一地产生悲悯的眼光看待剧中身处的社会背景,赋予同情给剧中的人物,但同学们这样简单地阅读真的会有收获吗?如果能够做到对文体的探究去掌控自己的人生大戏,是不是更好呢?通过这场戏剧,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本质,从周朴园的灵魂深处,曾经的感情、温情、良知,在金钱、权利的面前似乎消失的无影无踪,追求利益至上是他不择手段的导火线,深处在当时的背景,他就像游离在“大宅子”的躯壳,双眼已经被利益和诱惑所蒙蔽,剩下的只剩自私、冷酷。对鲁侍萍而言,不能理性地认清自己的感情,付出了宝贵的一生的代价去偿还。在经历了人生的劫难后,才意识到自己深处苦境,才出现了阻止四凤跟周萍在一起的举动。
面对这场关于人生的戏剧,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从别人的人生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剖析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人物灵魂,我们不能一味地去用“善与恶”作为评判周朴园的标准,不能只是用同情的眼光去看待鲁侍萍的悲惨遭遇。这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命运。命运之权,操之在己。
五、结语
阅读戏剧文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戏剧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会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深入体验人物的灵魂,从而自然会从戏剧作品中提高文学修养。学生能以《雷雨》为鉴赏戏剧的着力点,在以后学习广泛的戏剧感受戏剧文体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曹禺.雷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周小蓬.语文课程教学技能训练课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黄淑琴,桑志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刘婷.中学语文戏剧教学与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D].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