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对照多西他赛治疗二线及二线以上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8-06-15程谟朝徐姝丽姚洪莹孙国瑞
程谟朝 徐姝丽 姚洪莹 刘 静 孙国瑞 刘 涛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卵巢癌是继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发生率居第三的妇科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1]。尽管临床上卵巢癌的治疗手段不断提高,但是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其复发率仍在70%~80%,且晚期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5%~30%[2]。阿帕替尼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剂,近几年的临床应用逐渐广泛[3]。本次研究中,以对二线及二线以上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与标准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为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接受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接受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共计选择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成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和多西他赛组,每组患者46例,比较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接受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组和多西他赛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 治疗方法: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A组):给予患者阿帕替尼(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250 mg,国药准字H20140103)口服治疗,每日1次,持续用药;联合多西他赛75 mg/m2持续静脉滴入1 h,21 d为1个周期,共6周期。直到患者肿瘤进展或者是出现不可耐受不良反应,治疗6周后,开始进行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评价。停药后,以患者体力状态评分、患者意愿为依据,对其实施换线化疗、放疗、最佳支持治疗。多西他赛组(B组):给予患者多西他赛(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20毫克/支,国药准字H20031244)75 mg/m2持续静脉滴入1 h,21 d为1个周期,直到患者疾病进展或者是出现不能耐受等不良反应时,停止用药,而后给予患者最佳支持治疗。
1.3 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标准[4]: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以及进展(PD);客观缓解率=(CR+P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CR+PR+SD)/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参照美国NCI-CTC标准[5]。
1.4 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s)形式表示,统计分析采取t检查,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取χ2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经统计发现,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组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所有的不良反应均为1~3级,阿帕替尼组发生高血压26例,发生率为56.52%,多西他赛组5例,发生率为10.8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或联合均可控;阿帕替尼发生蛋白尿1例,停药后缓解,多西他赛0例;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上应用的阿帕替尼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的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6]。在上市后,被临床广泛应用。研究显示,晚期卵巢癌患者VEGF高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3.8个月,显著低于VEGF低表达的患者(P=0.04)[7]。OCEANS、GOG0213研究显示不同化疗配伍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明显提高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ORR及PFS,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相比单纯化疗能带来明确的OS获益[8-9]。
对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接受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阿帕替尼组患者临床治疗中,高血压发生率为56.52%,具有统计学差异,但均为1~3级,应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或联合均可控,而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10]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对二线及二线以上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关注并推广。
[1] Siegel R,Naishadham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 2012[J].CA Cancer J Clin,2012, 62(1):10-29.
[2] Liu D,Ha C,Zhang X,et al.Molecular implication of ADAM-15 and 17 in intrauterine adhesions[J].Eur J ObstGyne Repro Biol,2013,170(1):264-269.
[3] 涂艳,彭枫.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2):545-548.
[4] 朱国栋,吴大鹏,樊桂玲,等.单中心56例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7,22(4):289-290.
[5] 皋文君,刘砚燕,袁长蓉.国际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系统-通用不良反应术语标准4.0版[J].肿瘤,2012,32(2):142-144.
[6] Hu B,Sun R,Wu A,et al.Severity of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 jury grade is a predictor of all-cause mortalit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multicenter,prospective,observational study [J].Crit Care,2017,21(1):188.
[7] Duncan TJ.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ovarian cancer: a model for targeted use of novel therapies?[J].Clin Cancer Res,2008,14(10):3030-3035.
[8] Aghajanian C.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 of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bevacizumab in patients with platinum-sensitive recurrent epithelial ovarian,primary peritoneal,or fallopian tube cancer[J].J Clin Onco,2012,30(17):2039-2045.
[9] Coleman RL.Bevacizumab and paclitaxel-carboplatin chemotherapy and secondary cytoreduction in recurrent, platinum-sensitive ovarian cancer (NRG Oncology/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 GOG-0213):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J]. Lancet Oncol,2017,(17):30279-30276.
[10] Miao M.A phase II study of apatinib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J].Gynecol Oncol,2018,148(2):28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