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HPLC测定益肾降浊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2018-06-15赵宏峰刘新瑞
赵宏峰 刘新瑞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益肾降浊胶囊为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应用多年的医院内部制剂,批准文号为吉药制字Z20130290。益肾降浊胶囊全方由熟地、杜仲、淫羊藿、补骨脂等十二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补肾,降逆清浊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气虚证),证见: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酸膝软,恶心呕吐,脘腹胀满,便溏,口中黏腻,舌苔黄腻,脉沉细等。益肾降浊胶囊原标准中仅规定了药物的定性鉴别方法,无含量测定项。原有标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国家法规及广大病患对中成药质量可控性和应用安全性的要求。本文建立了益肾降浊胶囊中主要药物淫羊藿所含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并规定了制剂中淫羊藿苷的含量限度,现将实验方法及数据报道如下。
1 仪器与材料
日本岛津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SPD-10AVP紫外检测器;7725i手动进样器;美国科学系统公司SS420X型色谱工作站;日本岛津AUW120D电子分析天平(十万分之一)。
益肾降浊胶囊(批号:150601,150602,150603),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制剂室提供。淫羊藿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37-201516,供含量测定用)。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美国Fisher公司出品,水为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WondaCract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30∶7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5 ℃。理论板数按淫羊藿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淫羊藿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淫羊藿苷对照品0.1 mg的溶液,0.45 μm滤膜滤过,即得。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20粒,倾出内容物,混匀,取1.0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0 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50 W,频率20 kHz)30 min,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损失的重量,摇匀,上清液用微孔滤膜(0.45 μm)滤过,即得。
2.4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吸取淫羊藿苷对照品溶液4、7、10、13、19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对照品峰面积为纵坐标,进样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在0.428~1.712 μg范围内,峰面积与淫羊藿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Y=-48597.070+1102665.498X,相关系数r=0.9996。
2.5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 μL,连续进样6次,依法检测,结果淫羊藿苷峰面积的RSD值为1.96%,表明仪器系统精密度良好。
2.6 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10 μl,分别于放置0、3、6、9、12、15 h时进样,依法检测,结果淫羊藿苷峰面积的RSD值为2.33%,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5 h内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2.7 重现性试验:取同一批次的益肾降浊胶囊(批号:150601)样品,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分别测定,计算淫羊藿苷含量,结果平均含量为0.73 mg/g,RSD值为0.76%。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取同一批次的益肾降浊胶囊(批号:150601;淫羊藿苷含量为0.73 mg/g)样品0.5 g,共计6份,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淫羊藿苷对照品溶液(3.69 mg/mL)1.0 mL,依法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表明,平均回收率为96.5%,RSD值为0.93%,测定结果见表1。
2.9 阴性试验:取除去“淫羊藿”的处方,按完全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备成阴性样品溶液,依法测定。结果色谱图中,在淫羊藿苷对照品保留时间处无任何色谱峰,表明阴性对照无干扰。
2.10 样品含量测定及含量限度的确定:按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测定了10批“益血合剂(无糖型)”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结果见表2。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10批益肾降浊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平均含量为0.22毫克/粒,且均高于0.19毫克/粒。为有效保证制剂质量,同时考虑原料药材产地、加工及生产等因素的影响,限定本品每粒含淫羊藿以淫羊藿苷(C33H40O15)计,不得少于0.19 mg。
表1 淫羊藿苷回收率试验结果
表2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3 讨 论
实验中采用分光光度法[1-3],取淫羊藿苷对照品溶液(0.1 mg/mL)适量,以溶剂为空白,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绘制吸收曲线,结果淫羊藿苷在270 nm处有最大吸收,故确定本实验的检测波长为270 nm。
综上,本实验建立了益肾降浊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作为其质量标准中的定量控制指标,新标准更严格,更规范,增强了成品制剂的可控性,也进一步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2] 陈发奎.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 苗明三.现代实用中药质量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